APP下载

长丰草莓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建议

2020-12-15闫冲冲张守芳王前前付玉营沈海燕廖华俊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SWOT分析

闫冲冲 张守芳 王前前 付玉营 沈海燕 廖华俊

摘 要:“长丰草莓”是安徽长丰县特色农业,已成为长丰县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随着长丰草莓产业的转型升级,突显出许多阻碍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利用SWOT方法系统分析了长丰草莓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并对草莓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长丰草莓;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115047

收稿日期:2020-09-09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设施草莓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01903a06020004)

作者简介:闫冲冲(1988-),男,博士。研究方向: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通信作者廖华俊,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营养价值高、口感风味好,被誉为“水果皇后”[1]。长丰也被誉为“中国草莓之都”,是全国设施草莓面积最大的县,有“世界草莓看中国,中国草莓看长丰”一说。长丰草莓栽培历史悠久,1980年农业部门组织域内植物种类普查时,在今卧龙山发现若干株挂果的野生草莓,经询问当地农户得知,此山在1930年前后已开始人工种植草莓。目前长丰草莓产业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草莓产业发展长远规划、草莓专业合作社合作化程度较低、产业链较短、缺乏加工型龙头企业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长丰草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了进一步推动长丰草莓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本文在调查研究长丰草莓发展历史、种植现状和产业发展面临制约因素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长丰草莓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并就长丰草莓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1 长丰草莓产业发展历程

长丰草莓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4个阶段[2]。

1.1 1983—1990年,引种尝试阶段

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指导下,原长丰县曹庵镇俞下圩村农民俞家跃开始小规模引种试种草莓,取得成功。又继续试种3a,年年都获得成功。之后,曹庵镇的俞下圩村、水湖镇阮巷村和费岗村等附近农户陆续开始试种草莓。1989年,原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到曹庵镇开展驻点工作,了解到种植草莓效益很好,提出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草莓产业发展,在卢荣景书记的支持和推动下,曹庵镇和水湖镇的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90年,曹庵镇和水湖镇两地的草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hm2左右。此期种植品种以“宝交早生”为主,种植方式为露地栽培,产量达500kg·667m-2左右。

1.2 1990—1994年,零星种植阶段

此时,长丰县草莓产业已经形成星星之火状态。水湖镇、罗塘乡、左店乡以及原徐庙乡和张祠乡的农民开始试种草莓。到1994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已近600hm2。该阶段主栽品种仍为“宝交早生”,栽培方式以地膜覆盖栽培为主,部分农民开始试用半促成小拱棚栽培。

1.3 1995—2001年,规模形成阶段

由于草莓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加之各级政府大力扶持,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在2001年达到1667hm2;种植户主要集中在水湖镇阮巷、费岗等附近十几个行政村,这段时间主栽品种为“丰香”,栽培模式以小拱棚栽培为主。

1.4 2002年—至今,产业提升阶段

在长丰县政府出台促进草莓产业发展各种政策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草莓种植面积。到2019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14000hm2。此时种植品种主要以“红颜”为主,草莓总产量达到35万t,产值近50亿元,受益农民达36万人。目前栽培方式主要以设施栽培为主。全县草莓种植万亩乡镇有水湖镇、罗塘乡、左店乡、杜集镇、义井乡5个乡镇,草莓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2 长丰草莓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发展优势

2.1.1 区位优势

长丰县地处合肥北部,南与合肥融为一体,北与淮南相依,东与蚌埠遥相呼应,位于合淮蚌3市之间,是合肥市辐射皖北的桥头堡。淮南铁路纵贯全县,与京沪、宁西和京九铁路相通。全县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合徐高速、合阜高速、滁州淮南高速、合肥北三环高速形成覆盖县域“井”字型高速网。县域內206国道、311省道贯穿南北,长丰县正在建设县域内“六纵十六横”的路网体系。合肥空港近在咫尺,构成了国道加高速公路加高速铁路加国际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长丰绿色草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3]。

2.1.2 气候资源优势

草莓生长受水、温、光、土壤的影响最大,生产应当遵循生态适宜性法则。长丰县农业用水主要依靠收集自然降雨、地下采水和流经域内的滁河干渠、瓦东干渠及庄墓河,域内水质好、无染污,为草莓生产提供了水源保障。长丰草莓生产区域东、西分别有瓦埠湖和窑湖,南有庄墓河,北有舜耕山,“二河一湖一山”的独特地形,孕育了长丰草莓产区特有小气候。长丰冬季较寒冷,延长了草莓成熟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草莓果实营养物质和风味的积累;长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暖湿气候过渡地带,冬季气候干燥,草莓病害较少,农药用量低,保障了产品品质;长丰土壤属弱酸性,富含P、K、B、Zn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在促进草莓生长的同时,形成长丰草莓的独特风味[4]。

2.1.3 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努力,长丰县及各乡镇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草莓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体系,全面开展设施草莓雄蜂传粉,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周年均衡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5],以及种苗脱毒和脱毒种苗立体高效繁育等配套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应用。该技术先后获得安徽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合肥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制定颁布了3个安徽地方标准,2个长丰地方标准,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2.1.4 品牌优势

长丰县是全国设施草莓第1大县,被誉为“中国草莓之都”,2004年获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绿色优质农产品;2005年被农业部评定为绿色A级食品;2006年被国家标准委评定为国家无公害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全国草莓标准化生产的领航者;2007年国务院市场监督总局批准“长丰草莓”商标注册,并认证为著名地理标志商标;2012年和2015年连续2届被评选100个消费者最喜爱的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全国名优且新特的农产品、全国大众消费者最喜爱的国内农业产品、安徽省著名商品商标、安徽省地理显著标志商标等[6]。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断支持下,长丰草莓区域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品牌优势。

2.2 存在劣势

2.2.1 缺乏草莓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长丰草莓虽经历了30a的发展历程,但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草莓产业发展长远规划,使草莓产业在发展上处于自发性成长状态。产业提升思路不够清晰,稳定发展措施有待加强,特色产业的政策还不够到位,导致发展草莓产业后劲不足,制约了长丰草莓产业发展提升。

2.2.2 草莓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不充分

合作社的原则是以自愿参加为主,目前长丰县草莓合作社覆盖率不高,全县注册的合作社只有30余个,生产经营比较分散,也不能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草莓种植户在生产和销售草莓过程中有很多程序,由于都是农户分散经营,无法进行高效精细分工,也无法形成更专业化的生产或销售团队。导致草莓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限制了长丰草莓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2.3 草莓深加工企业少,产业链短

长丰县草莓主要是以鲜食为主,皮薄多汁,不易贮藏和运输,并且草莓集中上市,每年只有5~6个月的售果期。但到了4、5月份,草莓尾果因受到气温升高影响,不能储藏和外销,而本地又缺乏草莓深加工企业,严重影响草莓附加值提升和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草莓产品的深加工是草莓产业链条延伸、提高草莓生产附加值以及支撑草莓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缺少加工型龙头企业导致长丰县草莓销售途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3 发展机遇

随着市场对农产品安全意识和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对长丰草莓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长丰县草莓产业转型的新机遇和新起点,目前长丰草莓发展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良好的發展环境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安徽省政府也提出“打造江淮之间创意水果生产区”的战略构想,合肥市委、市政府对长丰草莓产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同时,合肥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对承接长三角城市带产业转移、打造合肥经济圈、推动“合淮同城化”战略实施,都为长丰草莓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2.3.2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动草莓果脯、草莓酒、草莓干等草莓食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深挖草莓文化,大力发展草莓采摘和以草莓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结合长丰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促进草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3.3 政策和资金支持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长丰草莓生产效益高,劳动强度不高,是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优选作物;政府也在开展“现代农业418工程”、“特色农业双20万亩工程”和“长丰草莓产业提升行动”等项目;同时,连续15届中国·长丰草莓节的举办,使“长丰草莓”的品牌享誉国内外,为长丰草莓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4 面临挑战

2.4.1 缺乏自主选育的优势新品种

没有专业的草莓品种研发团队,无法选育出适宜本地气候特征的优质、高产、抗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新品种。长丰县草莓种植品种单一,目前主栽品种为“红颜”,该品种口感好、品相佳,但存在抗病性差、育苗难、种植成活率低、产量难以明显突破等显著缺陷。并且,长丰种植的草莓品种基本上以国外引进为主,缺乏自主选育的优势品种。

2.4.2 生产管理技术不规范

草莓作为一种鲜食水果,无法去皮且清洗困难,由于果肉直接接触环境,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但目前长丰草莓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病虫害防治方法不科学、过量和滥用肥料农药等现象,造成农药残留、土壤酸碱失衡,增加种植难度的同时,也引起食品安全隐患和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3 劳动力不足、成本增加

绿色无公害草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草莓产业出现用工难和用工荒现象;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也导致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这都将制约着长丰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4 草莓产业链短

草莓产品的深加工是草莓产业链条延伸的必要条件,但目前长丰县缺少开展草莓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这导致长丰县草莓销售途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同时,这也是阻碍长丰县草莓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

3 长丰草莓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制定长丰草莓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目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能否实现全面脱贫和第1个百年目标,乡村振兴是关键,而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是农业产业振兴。结合长丰县农业产业现状,草莓产业能否振兴将决定着长丰县农业产业能否振兴。而产业的振兴离不开政府制定的产业规划,尤其是产业的长远规划。因此,结合长丰草莓产业发展30多年历程,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思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长丰草莓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产业发展长远规划要遵循的原则:坚持集约化经营发展原则,集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比分散、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者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快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需制定政策,引导分散的种植户走产业联合道路;坚持绿色可持续产业发展原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健康绿色食品将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同,坚持草莓产业的绿色发展,是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长丰草莓产业现状与理想目标相距甚远,但产业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应当遵循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的坚持发展。

3.2 加强草莓产业基础科学研究

长丰在草莓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方面已做得很好,但是在草莓种质资源创新、优质新品种选育等基础研究方面较为欠缺。因此,需要加大基础科研投入,通过建设草莓种质资源圃,引进国内外优质草莓种质资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开展草莓优质新品种选育,重点培育口感好、耐储运和抗逆性强的综合性优良品种。结合草莓病虫害的绿色综合防控和土壤连作障碍治理等技术研究,全面提升长丰草莓生产技术水平。

3.3 完善草莓产业链

我国的草莓消费不能仅停留在鲜食层面,未来草莓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来源于衍生产品,尤其是精细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因此要积极开展草莓的保鲜运输与深加工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完善的生产管理、仓储运输、产业布局和政策保障等制度,提高我国草莓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由追求产量向重视质量转型,加快推进草莓加工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变。加强冷链运输和冷冻技术研究,降低草莓远距离运输的腐损率,延伸草莓产业链,提高草莓的出口量,增强我国草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4 加强长丰草莓品牌保护

品牌是综合性概念,通常是指人们通过意识加以识别的,具有各自特有的差异性,与经济价值相关联的无形资产[7]。“长丰草莓”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安徽省著名商品商標、安徽省地理显著标志商标等知名商标。长丰草莓的品牌化,既可以提高草莓市场竞争力,又可以实现品牌溢价,增加莓农的生产效益。因此,要依据《商标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等法律条例,规范“长丰草莓”的品牌使用。企业、合作社及农户使用“长丰草莓”品牌时,需向有关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授权后方可使用。加大对“长丰草莓”品牌使用的监督力度,对违法使用“长丰草莓”品牌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保护好“长丰草莓”这个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 JahnDavik, KjerstiAaby, Matteo Buti, et al.Major-effect candidate genes identified in cultivated strawberry ( Fragaria×ananassaDuch.)for ellagic acid deoxyhexosideand pelargonidin-3- O-malonylglucoside biosynthesis, key polyphenolic compounds[J].Horticulture Research, 2020,7(1):1386-1398.

[2]黄锐.长丰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263-264,266.

[3]张华凯.合肥县域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7.

[4]丁沙沙,吴春龙.长丰县设施草莓生产期气候分析及气象灾害应对措施[J].吉林农业,2019(19):106-107.

[5]侯纯旺.长丰县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4):78-79,138.

[6]许飞,朱祥雨.长丰县农业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01):237-238.

[7]闫博慧.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农产品品牌发展——以河北省为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2):84-87.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SWOT分析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