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继承与再造设计
2020-12-15解媛媛
解媛媛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老街区改造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说旧城改造可以改善城市形象与居民居住条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盲目拆建或敷衍式改造行为,使其失去原有风貌与建筑意义。因此,应当重视老城区建筑的改造,进行由表到里的深刻改造。为此要加强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继承与再造设计的研究,打造城市特色形象,实现对城市精神文化的彰显和传承。
关键词 老街区改造;建筑表皮;继承;再造;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遭到破坏,城市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丢失。在此背景下,对老街区的绿色重构设计刻不容缓。老街区绿色重构设计应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合理性为核心,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有效运用绿色技术手段,实现老街区再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同时展示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提升老街区的文化品位和内涵。重构设计要求其既要满足现在时代发展的需求,又要尽量保持利用其原貌。
1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的继承与再造手法分析
(1)建筑表皮的融合与更新。对老街区的还原和再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原来的表皮完整地保留下来,从融合与更新的角度来说,这里讨论的更多是一种方式,如果一味地更新,就达不到再现老街区的风貌,延续人们的记忆的目的。换句话说,对于老街区的改造来说,建筑表皮的融合是更新的前提,通过新旧材料的融合,通过颜色的融合,通过传统形态与新的样式的融合,这种表皮上新与旧的处理,能让更新后的旧建筑在现在的城市空间,环境空间中更好的交融。当然,融合也是一个必要的阶段,老街区的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建筑表皮本身的结构,功能已經出现部分损耗,因此,这类原始的表皮就需要一些新的施工手段和新的元素来进行更新。如MCM软瓷材料,其与传统外墙石材干挂的施工工艺相比,具有快捷、方便、经济等诸多优点。随着材料技术的日益进步,以MCM改性无机粉为原料可以制作多种表面纹理的材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日益广泛
(2)系统再造手法。①生活方式再造。要在老街区的建筑表皮改造中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生活方式,从老街区的建筑布局、建筑整体外观形象进行原始生活状态的高度还原,可以采用落地玻璃进行建筑表皮的再造,也可以对院落的墙体表皮进行镂空设计和再造,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验。②环境艺术再造。要对本身含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进行环境再造,保留建筑表皮的外观,使其具有整体性。并通过局部表皮的肌理变化处理和图案的变化,可以对老街区建筑表皮进行全新的装饰,使之与新的环境空间相融合。并对完全丧失改造意义的建筑进行表皮材料的拆除处理,使旧建筑的砖、瓦、石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样态,保留老街区原本的历史样貌。③功能结构再造。不仅要实现对老街区建筑表皮的历史保护和传承,而且还要进行老街区建筑居住功能和结构形态的改变,使单一化的建筑表皮向多元化发展,将单一化的住宅空间改造为各种商业空间、餐饮、娱乐、休闲等空间,转变建筑的使用功能[1]。
2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的继承与再造设计策略
2.1 公众主动参与策略的内涵
针对现有老城区环境改造和老城区建设中的问题,针对人的因素,提出公众主动参与改造景观的策略,即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立大众正确的环境价值认知,通过持续向民众普及城市环境建设的知识和技能,使大众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思维,为民众利益团体提供共同工作的讨论平台,鼓励不同背景市民的参与等活动,提高大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促进形成公众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的社会共识,从而实现全民参与老城改造建设,实现居民的城市权利,使老城区呈现出新的活力。通过建立公众环境责任感,改变原有环境建设解决问题的方式,将大众的力量融入环境建设中,在城市环境改造中,全民共建,人人有责,各有其位,各负其责。
2.2 建筑外墙的改造。
?近现代建筑外墙建筑材料主要包括:花岗石、灰色清水砖、红色清水砖、水刷石饰面、石灰砂浆抹灰或石灰砂浆加入细小卵石抹灰等。威海由于历史原因,现保留了许多的英式建筑。英式建筑温暖明朗,多采用暖黄色花岗岩外墙加红瓦为外墙材料。苏州街即位于威海的英式建筑风貌区内,其附近有许多的国家重点历史保护建筑,如华勇营旧址、华务司旧址、英领事馆旧址、英领事馆官邸旧址等。在苏州街的改造中,遵循英式风貌区温暖明朗的特点,结合其现状住宅的实际情况,采用了花岗岩、灰色清水砖、MCM软瓷结合真石漆来作为建筑表面的装饰来实现风格的控制。在老街区的改造中,应探索历史文化对街区的影响,改造后街区形态与历史街区环境相符合,并能对建筑主体起到保护的作用。
2.3 可持续的实践:参与建设全过程的主动实践———全面参与
居民应进行设计前参与,设计中监管,改造后维护的工作。对于老城区的各城市功能空间进行分区,根据功能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参与设计,根据与人的关系进行不同的参与形式。社区居民将发挥从咨询到参与的作用,社区居民被纳入城市政策的主流,使他们有机会在更新决策过程中行使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参与改造全过程。在公众参与成熟期的居民主观意识中,将参与环境建设纳入日常行为,对于环境的关注变成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环境信息共享,让公民参与环境设计,通过参与,实现居民的城市权利。公众参与老城区建设,经历了起步期和发展期之后,积累了一定的环境素养,具备一定的环境观念,在参与成熟期,公众可以参与研究性的建设活动,通过自下而上的行动来参与环境改造,承担起城市建设参与者的责任,城市将变成每个人的城市[2]。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街区是城市快速发展进程遗留下的历史宝藏,是城市文化的“活招牌”。因此老街区的重构设计应做到最大限度地保留既有建筑、传承历史文化、延续空间肌理,在此基础上使其具有独特的美学与艺术感、功能与使用感,并将原有的历史特色予以丰富,彰显城市的风采。与此同时,秉持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重构后的老街区活力再生。
参考文献
[1] 魏立华,丛艳国,魏成.城市权利、政府责任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新思路[J].城市规划,2015,39(3):9-14.
[2] 倪卿,朱明洁编著.开放营造:为弹性城市而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