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发展对西北地区产业升级的效应

2020-12-15候小雪

山西农经 2020年21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产业升级一带一路

候小雪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力资本集聚相对较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目前我国首要经济工作。西北地区应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做好产业结构优化,顺应区域一体化,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分析“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对西北地区产业升级的效应,以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北地区;产业升级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1-000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83        文獻标志码:A

我国在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人均收入增加,步入中等收入行列。“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开放倡议,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有助于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对我国适应国际形势和国际资源价格的不断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环境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增大,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解决西部地区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

1    文献综述

金梅和何莉(2016)[1]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重要工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服务业开放对快速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桂军和卢潇潇(2019)[2]从对外直接投资和环境不确定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企业创新的路径,同时按照所有制类别、资本密集度以及企业规模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分析,对政府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效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企业提高创新水平都具有启示意义。

刘德权和邢玉升(2016)[3]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在研究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特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

张健丰(2018)[4]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统筹优化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传统产业要科学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对准产业升级的契合点,实现精准发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的创新水平,构建产业升级新机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提高产业发展新水平。

姜安印和刘晓伟(2017)[5]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我国西北五省(区)2008—2014年产业结构相似度进行定量测度与横向比较。结果显示,我国西北五省(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整体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呈现低层次状态。基于研究结论,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战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及新业态等方面提出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实施跨区域产业合作以及精准扶贫国家战略中特色产业扶贫等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和方向。

2    理论机制

2.1    贸易开放效应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统筹性战略。要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目前西北地区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6]。

“一带一路”在促进西北地区发展的同时,能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作出巨大贡献。“一带一路”不仅为我国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加快区域性枢纽和内外通道的构建,提高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贯彻新发展理念[7]。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来源、机会、制度以及调整机制,坚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开放,能够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的比较优势。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能很好体现出来[8]。

因此,西北地区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实行全面开放战略,加强西北地区各省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各省份应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推动对外贸易优进优出方向的转变。此外,还需要加强与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最终推进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2.2    基础设施效应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北地区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力度,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显著的问题。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完善基础设施是政府在实施产业调整中经常做的决策。政府制定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合作机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的外部性。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5G等新基建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促进西北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更是推进西北地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时间成本、交易成本、运输成本,提高西北地区的生产效率,促进供应网络快速发展,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市场份额。

同时,完善医疗水平、卫生文化、教育体系等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吸引人力资本。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本集聚会导致技术进步和企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9]。

2.3    产业集群效应

随着产业越来越细化,区域分工也会不断增强。区域分工主要受每个区域特殊利益的影响,每个区域的优势产业、资源禀赋、发展方向和条件各不相同,各区域都应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比较脆弱,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要改造传统产业,依托政府对西北地区的产业扶贫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新型产业,促进产业之间的耦合发展,带动区域之间的集群效应,以产业集群促进规模效益化,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3    结论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教育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比较落后。人力资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环境规制的制约下,企业要想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创新,就需要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可以提高技术创新力,使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环节,达到产业创新目的,有助于解决西北地区产业规模偏小、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制约,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以根据“一带一路”发展情况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快对外开放程度,对引进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制定更加合理的体制,鼓励经济发展,吸引人才,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可以从科技、政策、制度等方面促进产业创新。企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主体,应当促进经济增长,减少污染排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发展现代经济体系,使西北地区产业更加便利、高效、智能。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调整资源配置效率、发展数字经济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要提高西北地区的开放程度,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市场机制,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将西北地区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能促进西北地区发展,对实现南北区域和东、中、西部经济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有重大贡献,同时有助于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优先以及陆海统筹发展战略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金梅,何莉.“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业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以西北五省区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5):155-160.

[2]王桂军,卢潇潇.“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吗?[J].财经研究,2019,45(1):19-34.

[3]刘德权,邢玉升.“一带一路”战略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J].求是学刊,2016,43(3):60-66.

[4]张健丰.产业升级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J].人民论坛,2018(30):90-91.

[5]姜安印,劉晓伟.“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北五省(区)产业结构协同测度及发展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7(3):47-53.

[6]郑涛,左健,韩楠.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5(9):147-153.

[7]周雪莲.“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9):166-170.

[8]赵菲菲,敬莉.“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趋同视角[J].新疆社科论坛,2015(6):21-27.

[9]周欢,马乃毅.“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6):187-191.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产业升级一带一路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寒露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