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品种‘鄂植8号’的选育*
2020-12-15吴文俊赵梦炯戚建莉陈炜青姜成英
吴文俊,赵梦炯,戚建莉,陈炜青,姜成英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 730020)
油橄榄(Olea europaeaL.)是木樨榄属常绿乔木,起源于小亚细亚地区,现主要栽培于地中海沿岸国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1]。全球油橄榄种植面积约1 500万hm2,年产鲜果700万~1 500万t,年生产橄榄油约200万t,橄榄油占世界食用油总量的3%。我国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油橄榄种苗开始栽培试验,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引种栽培油橄榄,数量达到1 200万株。
1 选育经过
‘鄂植8号’是湖北省植物研究所保存在武汉植物园中的原苏联尼基塔植物园实生苗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无性系[2]。1991年甘肃省从湖北省植物研究所引种‘鄂植8号’,定植于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2004—2007年,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将军石油橄榄科技示范园建立了品种试验园,对早期引进的18个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通过对产量、含油率、油质、抗逆性4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价,筛选出‘鄂植8号’‘皮削利’‘科拉蒂’‘莱星’‘佛奥’5个品种进行区域试验。2008—2010年在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宕昌县设立多个试验点对‘鄂植8号’进行区域栽培试验。多地点试验结果表明,‘鄂植8号’在甘肃西秦岭南坡白龙江低山河谷地带及甘肃陇南境内与其气候相似的区域均表现出抗逆性强、丰产、稳产等优良特性[3]。2012年2月,‘鄂植8号’通过甘肃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2013年开始大规模生产性试验,现已成为甘肃省油橄榄的主栽品种,并引种至江苏、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区。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鄂植8号’树冠平展。叶片对生,长4.77 cm,宽1.23 cm,叶片灰绿色,螺旋状扭曲,中脉明显。花序为有限圆锥状花序,长19.65 mm,平均着生小花数10.3个。小花属于合瓣花,具有两性花与雄花。两性花由花萼、4个花瓣及2个雄蕊及雌蕊组成,个别具有5个花萼及3个雄蕊。花瓣直径4.07 mm,小花纵径1.24 mm,横径2.43 mm,柱头长1.22 mm,子房纵径1.24 mm,横径1.67 mm,一般具有4个胚珠[4]。
2.2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鄂植8号’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6.63 g。果实长椭圆形(图版1),纵径2.44 cm,横径1.83 cm,果形指数1.34。果肉率84.68%,果肉含水率74.40%。核重1.00 g,椭圆形,纵径1.64 cm,横径0.68 cm。鲜果含油率18%~22%,中等,油质较好。脂肪酸组分含量为:棕榈油酸3.84%,棕榈酸17.29%,硬脂酸1.06%,油酸69.75%,亚油酸6.16%,亚麻酸2.15%[5]。
2.3 生长结果习性
‘鄂植8号’树势旺盛。完全花比率为57.36%,自然坐果率11.90%。2007年在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乡包家坝村、城郊乡曹家堡村、渭子沟、石门乡草坝子村建‘鄂植8号’生产园,行株距6 m×5 m。园区年平均气温14.9 ℃,平均相对湿度为61%,1月平均气温4.1 ℃,平均年降水量483 mm,年日照时数1 923 h,无霜期280 d以上。土壤属侵蚀性褐土类,成土母质多为页岩、千枚岩、石灰岩、石乐岩的分化物,pH值7.8~8.2。扦插苗定植后第4年开始结果,第7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内丰产、稳产。2012年4个试验点6~8年生树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14.17、20.46、22.40、14.10 kg,各试验点产量稳定。
2.4 物候期
在甘肃省陇南市,‘鄂植8号’萌芽期一般在3月底4月初,始花期在5月上中旬,盛花期在5月中下旬,末花期在5月下旬。果实5月20日至6月20日膨大,9月7—9日变色,10月22—26日成熟(表1)。
表1 ‘鄂植8号’在甘肃省陇南市2009—2010年物候期 (月-日)
2.5 抗病性
‘鄂植8号’抗油橄榄孔雀斑病能力中等,感病指数为44.49%。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育苗
‘鄂植8号’繁育以扦插为主。育苗基质选用蛭石30%、珍珠岩30%、泥炭土40%的混合轻基质。选择生长期6个月以上的长60 cm以上、直径3~8 mm的枝条,剪成长10~15 cm、4~6节的插条,顶端留2对芽4片叶。在日光温室进行扦插,行距5~6 cm,株距3~4 cm,扦插前根据插条在2 000~5 000 mg/L吲哚丁酸溶液中蘸3~5 s,溶液具体浓度根据插条粗度确定。温室气温18~25 ℃,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插床土壤温度前20 d保持20~25 ℃区间某个温度,恒定,后期保持在区间范围内,相对含水量60%~70%。
3.2 建园
在适生区选择相对集中连片、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建园,土壤应为壤土,pH值6.5~8.5。槽式栽植坑,宽100~120 cm,深100 cm;穴式栽植坑,直径100 cm,深100 cm。每穴施有机肥20~50 kg,与表土拌均匀后回填,深度40~60 cm,压实后继续回填,直至高出地面5~10 cm。降雨较多、土壤较黏重的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起垄栽植,垄高30~35 cm,宽1 m左右,在垄上挖穴栽植。选择2年生2级以上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扦插苗或嫁接苗,行株距为4~7 m×4~7 m,每667 m220~30株为宜。盆栽苗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以春秋栽植为宜。定植后每年秋冬季采果后扩穴,扩穴深度30~40 cm,宽30~40 cm。
3.3 肥水管理
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幼树(1~4年生)每株10~20 kg,初果期树(5~10年生)每株30~50 kg,盛果期树(10年生以上)每株50~100 kg。
土壤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根据土壤状况补充微量元素。幼树株施氮肥50~200 g,初果期树株施氮肥250~500 g,盛果期树株施氮肥1 000~2 000 g;幼树株施磷肥300~500 g,初果期树株施磷肥500~1 000 g,盛果期树株施磷肥1 000~2 000 g;幼树株施钾肥100~200 g,初果期树株施钾肥200~300 g,盛果期树株施钾肥300~500 g。叶面可喷施0.1%~0.3%尿素液、0.5%~1.0%过磷酸钙溶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1%~0.5%硼砂溶液。
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依天气而定。一般必须保证花芽分化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硬核期水分充足,叶片出现萎蔫需灌水,冬春干旱地区冬春季需灌水。
3.4 整形修剪
‘鄂植8号’树形以三主枝开心形为最佳。定干高度80~100 cm,选留3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开张角度为45°的枝条作主枝,剪除第3主枝上部的中心干。每个主枝上选留5~6个侧枝,间距15~20 cm。侧枝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主枝长控制在3 m以内,侧枝长控制在1.5 m以内。
3.5 有害生物防治
(1)油橄榄叶枯病和油橄榄孔雀斑病防治。一方面加强综合性栽培管理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适时清除和烧毁病枝、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源。在雨季来临前2个月,以1∶2∶200倍波尔多液或绿乳铜乳剂600~1 0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期每隔7~10 d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
(2)大粒横沟象防治。4月中下旬至5月与8月上中旬,以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器在树干下部距地面50 cm以下部位及树根周围直径1 m范围内喷施绿色威雷(8%氯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400倍液或2%噻虫啉氰胺微胶囊悬浮剂1 000倍液,喷湿树干及地面稍湿润药液开始滴流即可,用药量1 kg/株。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与8月中旬至10月上旬,选用1.5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采取地面浇灌或涂干。
(3)橄榄片盾蚧防治。3月底4月初喷施20%融杀蚧螨(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100倍液防治。4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下旬,轮换交替使用4.0%甲维·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或2.0%阿维菌素乳油800~1 000倍液,采取灌根方法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