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0-12-15张瑜,陈琨
张 瑜,陈 琨
(1.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检验科,重庆 401331;2.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38)
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但肝穿刺活检存在组织取样不均匀、操作侵入性强,以及早期无症状患者不易接受等原因,导致其在临床上早期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血清学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肝脏病变程度,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有助于全程追踪肝脏疾病进展。甲胎蛋白(AFP)属糖蛋白,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首选血清标志物。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肝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异常[1],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目前临床上少有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血清AFP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探究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肝癌筛查的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标准[2],且血清学检测证实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或升高幅度低于参考区间上限的2倍、总胆红素正常、体质量指数<28 kg/m2的患者;(3)未接受过抗病毒及降酶药物治疗的患者;(4)患者均行血常规、生化检查及肝脏活检病理检查;(5)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血液性疾病或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2)合并其他类型肝病者;(3)心、肺、肾功能严重不全者;(4)恶性肿瘤或结核患者;(5)认知障碍、精神疾患者;(6)病历资料不全者;(7)过敏体质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8)妊娠及哺乳期女性;(9)活动性肝病或转移性肝癌。
1.2方法
1.2.1实验室检查 抽取待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1)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JT-IR型血细胞分析仪, 试剂由厂家提供,将抗凝剂(15%EDTA-K2)0.2 mL置于试管内烘干后,加入0.5~1.0 mL血混匀,2 h内置仪器进行自动测试,即可得出相应的PLT、MPV、PDW、PCT(PLT与MPV的乘积);(2)采用美国罗氏公司Cobas 6000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清AFP水平,操作按照仪器和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核心抗体,试剂盒由上海仁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HBV阳性判断标准:HBsAg阳性,检出HBV-DNA。
1.2.2肝脏硬度(LSM)测量 采用第3代FibroTouch(购自中国海斯凯尔公司)对患者进行LSM测量。患者仰卧位,右手抱头,选择右腋前线至腋中线7、8、9肋间为检测点,操作者维持探头与扫查部位的垂直和固定,避开脉管系统的肝实质进行测量,患者平静呼吸,连续有效检测10次,取中位数作为该患者的最终测定结果。
1.2.3血小板4项参数及AFP联合检测的判断标准 联合诊断时PLT<157.09×109/L、MPV<11.53 fL、PDW<15.30 fL、PCT<0.18%、AFP>27.19 ng/mL,只要1项为阳性者即为联合检测阳性,以上指标全为阴性者即为联合检测阴性。
2 结 果
2.12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SM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22组血小板4项参数及血清AFP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PLT、MPV、PDW、PC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小板4项参数及血清AFP水平比较
2.3血小板4项参数、血清AFP水平与LSM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LSM与PLT、MPV、PCT、PDW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见表3。
2.4血小板4项参数、血清AFP单独或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效能比较 PLT、MPV、PDW、PCT、AFP单独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诊断效能比较,AFP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3、0.952、0.780,其诊断效能最高。而上述指标联合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95、0.976、0.871,高于以上指标的单独诊断效能。见表4。
表3 血小板4项参数、血清AFP水平与LSM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4 血小板4项参数及AFP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诊断效能比较
3 讨 论
近几年来肝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多数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故生存率较低。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HBV感染与肝癌发病相关,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3]。早期准确诊断能够有效预防肝病的进展,对于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预后也有重要的作用。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操作,在临床上不适宜反复操作,同时肝穿刺也有一定的风险,故而导致其在临床上作为早期诊断手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简便的诊断方式对于早期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临床研究表明,实验室指标如PLT、AFP等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
AFP是一种特殊的糖蛋白,由单一多聚体肽链构成,主要由胎儿肝脏实质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等。AFP在成人血清中水平极低,其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肝细胞癌变时其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肝癌的阳性检测指标。但有文献报道27.70%的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升高[5],本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AFP水平明显升高,AFP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诊断的AUC为0.843,特异度为0.780,灵敏度为0.952,与刘前程等[6]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另有研究报道约有30.0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不升高,追其原因可能是此类肝癌患者肝细胞分化程度接近正常,癌组织中结缔组织成分过多,导致AFP合成量较低[7]。故而单独检测AFP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耽误患者的治疗。
肝病对血小板的影响较为复杂,涉及血小板结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多方面的改变。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由于脾大导致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促使血小板破坏增加,故而其血小板数量会明显减少。此外,HBV对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由于骨髓生成不良也可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异常。血小板4项参数与体外血小板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状况。本研究中患者均为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进而导致原发性肝癌,且本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PLT、MPV、PDW、PCT水平明显降低,这反映了肝硬化肝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异常,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同时提示骨髓异常为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PLT、MPV、PDW、PCT单一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有待提高,提示需与其他指标进行联合诊断,与国内文献[9]报道一致。
FibroScan采用瞬时弹性记录仪检测肝组织的硬度,可对肝硬化程度进行评估,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操作等优势。研究表明LSM值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研究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SM值与PLT、MPV、PCT、PDW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AF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PLT、MPV、PCT、PDW、AFP可能参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进展,与朱旭青等[10]在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中及余晓辉等[11]在FER、AFP及AFP-L3对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中描述一致。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的AUC值高于其他单独检测结果,提示联合检查可集合各项检查的优势,可提高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价值,与国内文献[12]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血小板4项参数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安全性较高,可重复操作,对于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价值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