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管理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效果

2020-12-15李珠娇

医疗装备 2020年22期
关键词:血库申请单血型

李珠娇

福州市长乐区医院血库 (福建福州 350200)

输血是临床各科室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即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向患者机体内输入血液,挽救其生命[1]。但输血涉及的人员、部门、环节和程序较多,如因管理不当而出现任何一个细节差错均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加强输血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血已成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的重点。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不能适用于临床输血治疗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为临床输血治疗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其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可靠的保障。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输血治疗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实施信息化管理前于医院血库申请输血1 358例患者,以及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于医院血库申请输血的1 513例患者。实施管理前,手术失血723例,创伤性失血402例,内科疾病失血233例。实施管理后,手术失血805例,创伤性失血451例,内科疾病失血257例。

1.2 方法

实施信息化管理前,采用传统临床输血管理,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临床输血等流程中均以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输血申请单等凭证的填写均采用手写。

实施信息化管理后,采用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在临床输血科的计算机上安装两个软件系统,分别为医院血库管理系统医师工作站及护士工作站,医师工作站的内容包含互助献血、血型鉴定申请、自体血申请、输血申请、输血反应登记、标本送检、标本录入、输血有效应等,根据《医疗机构输血科准入标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编制用血指征关键词,在临床提交输血申请时,通过计算机搜索用血关键词;护士工作站的内容包括标本送检、输血有效性评价、取血凭证打印、接受血液确认、标本录入等;医师通过用户名登录此系统,根据目的选择待申请的项目,如血型鉴定、输血申请等,然后在计算机系统上根据实际情况及系统的提示对空白内容进行填写,依据医师所填的申请,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检验申请单,单据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申请单号、申请日期、检查项目、申请单条码、ID号条码、住院号等内容,医师确认申请单各项内容正确后,签名并交接给护士;申请单信息传输至护士站后,护士可通过填写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工作站,点击标本录入模块后可见一个对话框,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RH血型、来源科室、对应单号、标本编号、标本用途、采集时间、采集护士、送检人、送检时间等,护士按照申请单内容,可在系统的标本用途模块中选择输血或者血型鉴定,随后在标本编号框中扫描试管上的条码,在对应单号框中扫描申请单上的申请单条码,系统会自动显示患者基本信息,护士对信息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保存信息;在准备工作完毕后,对患者进行抽血,由2名护士采取床边查对方式进行抽血,于申请单上签署采血者、复查者的姓名,最后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经送检人员送至输血科;血液标本送至输血科工作人员后,其可登录医院血库管理系统保存患者基本情况、标本用途等信息,随后进行标本检验;检验完成后,工作人员将结果上传至医师站及护士站,医师、护士便能获取到患者的血型、取血时间、交叉配血结果等信息;在取血前,护士需携带签署输血同意书与血型单,由血库工作人员在扫描申请单号、血袋号后,患者的电子信息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打印,遵循双人查对原则,血库工作人员、取血护士确认单据无误后共同在单据上签名,最后由2名护士采取床边“三查八对”的原则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用血量、各血液成分不合理用血率和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合理用血标准如下。(1)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合理标准:内科Hb<60 g/L或Hct<0.2,如存在隐性出血患者,Hb<70 g/L或Hct<0.22;外科急性失血Hb<70 g/L,如有贫血提高至80 g/L;ICU则在维持Hb在70-100 g/L。(2)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合理标准:内科预防性用血PLT<20×109/L、治疗性用血<50×109/L,外科预防性用血<50×109/L、治疗性用血<100×109/L。(3)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合理标准:凝血因子减少或出现结构异常;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时间的1.5倍;由于不明原因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4)全血合理标准。患者出血严重或出现血容量、Hb迅速下降,血红蛋白含量<70 g/L或出现休克。(5)冷沉淀(cryoprecipitate,Cryo)合理标准。vW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血友病A)、因子ⅩⅢ缺乏。(6)申请单合格标准:患者姓名、年龄、科室、血型、输血性质等任何一项均正确填写即为合格,任何一项漏填、填错均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的用血情况比较

实施信息化管理前输血率为16.00%,用血量为10 236.5 U;实施信息化管理后输血率为16.53%,用血量为8086 U。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的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0.34)。实施信息化管理后的用血量较实施信息化管理前降低了21.01%。

2.2 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各血液成分不合理用血情况比较

实施信息化管理后,RBC、FFP和全血不合理用血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的PLT、Cryo不合理用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血液成分不合理用血情况比较

2.3 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输血申请单合格率比较

实施信息化管理前1358张输血申请单中,合格1199张,合格率为88.29%;实施信息化管理后1513张输血申请单中,合格1502张,合格率为99.27%,实施信息化管理输血申请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2,P=0.00)。

3 讨论

临床输血治疗是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需采取相关措施保障输血治疗的安全[3]。传统的临床输血管理为人工管理方法,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取血、临床输血等过程中程序烦琐,医护人员填写的申请单内容繁多,若在手写时稍不注意,则容易填写错误,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错误信息还有可能导致配血差错,从而影响临床输血治疗的合理性[4-5]。因此,人工管理方法在输血管理中已不适用,临床亟需寻求一种准确性更高的管理方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医疗服务中。在临床输血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可有效控制输血源头至输血结束的全流程,提高临床输血服务效率,提高合理用血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后,输血申请单合格率较管理前提高,表明在输血治疗中,采用信息化管理对于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传统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在于:(1)信息化系统安全性高、方便快捷:医师及护士通过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相应的系统,无需反复在申请单上签名、书写,可减少书写错误,同时系统可对患者血液标本的情况进行跟踪;将血液标本通过扫描录入系统中,无需以手工的方式粘贴,能保证标本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可快速地将标本送检,节约时间;当标本的信息出现错误时,可通过系统记录对医师、护士的姓名快速查找,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其在填写信息时更加谨慎,避免出现错误,有利于保证患者信息的准确性[6]。(2)电子单据为打印体,字体清晰,各项信息明确,方便存档:患者基本信息、检验项目、申请单条码、医护人员姓名、病案号等信息可清晰地显示在系统中,且信息准确度较高,可避免出现多次核对的情况;在患者的输血相关信息保存后,医护人员可利用工作站进行反复查询,实时、有效存档,方便打印血型鉴定单、输血信息、取血凭证等单据,以便及时应对护士统计、回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7-8]。(3)自动化系统有利于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多样,包括自动监控、自动报告、自动反馈等,能提高工作人员发血、验血、取血、输血等工作效率,避免出现血液出入库缺陷等不良事件[9]。故在本研究中,经信息化管理后,输血治疗中,RBC、FFP和全血不合理用血率均较管理前低,并且用血量较管理前下降。这就表示,信息化管理能够进一步优化输血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血,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中,可将各项工作流程合理化,减少不合理用血情况,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猜你喜欢

血库申请单血型
对脐血库“双重身份”的法律探析*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运用PDCA循环提高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和规范性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
前移血库规划与未来发展探讨
曼谷发起“动物血库工程”号召市民携小狗献血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