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思考
2020-12-15罗锐
罗锐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贵阳 550025)
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超过22%,但仍然有多数农村区域尚未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故而结合现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治理,可改善农村精神面貌,由此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要求。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处理工艺不先进,当下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较为单一,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除污效果。如人工湿地与厌氧结合工艺,虽然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且能够对氮氨、磷元素起到去除作用,但这种方法在海拔较高的农村地区并不适用。故而应及时创新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2)处理要求不匹配,农村生活污水要想实现最优化处理,应配备充足的除污设施,而现今所应用的设备整体年污水处理量仅在7300t左右,并且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分布较为零散,进而增加了治理难度。
(3)人员素质待提高,部分管理人员忽视了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造成农村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
(4)配套设施不完善,之所以会出现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一是源于投入资金不足,二是在于设施建设速度较慢。其中以占据总工程治理能力70%的管网设施为主,当前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甚至有破损风险。因此,在提高农村污水生活处理水平时,应建设与之配套且充足的处理设施。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解决对策
2.1 充分引进高效处理工艺
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需要根据当地污水实际处理量及经济条件、地质特征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以此增加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水解池+滴滤池+人工湿地”综合工艺与“AA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这两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以往除污作业效果更强,且效率更高。其中滴滤池氮氨处理能力可达到8m³/㎡,可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率提高至92%,而人工湿地可利用反硝化反应借助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微生物进行有效清除。因此,应用这种多种处理技术相互结合的方式可促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合理处置,以免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至于AAO+人工湿地工艺,从海宁地区的污水治理结果中可知,它的氮氨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5.8%。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择优而选。
2.2 优选农村污水处理模式
在选择具体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时需要依据地区差异,确保建成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发挥出真正的除污作用。
以南方地区为例,因其与北方相比温差较小。所以,在确定污水处理模式时,应以“发酵除污”模式为例,在当地建设大量的沼气池,并将污水直接排入到沼气池中,便于后期回收利用。在沼气池中设有专门的沼液与沼渣、沼气通道,可将其应用于农田种植、燃料燃烧等部分。
同时,还可选择“桑基+鱼塘”模式,运用南方地区的特色桑蚕产业,依靠鱼群、桑蚕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对生活污水进行治理,以此在实现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满足除污需求,并且也能促进当地养殖种植业的兴旺发展。
2.3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在治理生活污水问题时,应保证所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质量符合具体标准。比如在布置除污管网时,应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并且开展渗水试验,若发生渗漏现象,应进行修复,避免在实际运行期间影响治理效果。此外,农村地区也应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采购新型污水处理设施,以此增强污水治理能力,确保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能在相关设施的保障下实现良性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甚至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应根据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从高效处理工艺、污水处理模式、管理人员素质、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以此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