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蒙古栎次生林直播更新技术

2020-12-15李秀明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次生林鼠害出苗率

李秀明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河北 围场 068450)

蒙古栎,又称柞树,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为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在我国分布广泛,北可达黑龙江边,南达江苏北部云台山,东至山东崂山和昆嵛山,西到陕西和甘肃。蒙古栎的垂直海拔分布在300~1300m。蒙古栎干性较强,根系发达,根深、耐寒、耐干旱,抗风、防水能力强,是冀北山区生态公益林的优良树种;其材质坚硬、密度大、纹理美观、具有耐水湿、抗腐等特点,是优质的用材林树种;蒙古栎又是菌类、家庭养殖鹿、蚕等多种经营的主要原料和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由此可见蒙古栎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蒙古栎林分的健康经营对其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均具有促进作用。

1 蒙古栎的生物学特性与直播特点

蒙古栎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喜温凉气候,耐寒性强;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及较大的光合速率,能够有效的利用高强度的太阳辐射,对弱光利用能效低,是喜光植物;同时对火的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强抗火性和萌芽力,40a为萌芽高峰,持续至300年仍有萌芽能力[1-4]。

在蒙古栎次生林转化实生乔林经营作业中,人工促进更新是常用技术,而种子直播技术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直播在作业实施中具有节省环节、节约人力物力、操作简单等特点。直播还具有保持植株结构的完整性以利于后期生长;避免种苗更换生长环境产生排异反应;苗木较移栽苗更早达到最适宜周围环境的合理生长状态,从而形成自身防御系统,增强抗自然灾害及病虫害能力;保持土壤水分、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等优势[5-6]。

有研究表明林隙尺度在k>1.0(k=林隙长轴/林隙边缘木平均高)时出苗率最高;土层薄厚虽然对蒙古栎出苗影响不大,但较厚土壤使蒙古栎幼苗生长更好[7]。在枯落物较厚的地方,播种前需要去除土壤表面枯落物,再进行破土拉沟播种。

2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采集种子选择健壮、树干通直的盛果期母树,采用敲击树干震落橡实的方法采集,要求收集表面光洁,饱满、无病虫害的橡实。采集后,用水浸法除杂质、提纯精选的种子。然后将筛选的种子在阴凉通风处自然脱水,至含水率达到14%左右后,装袋封存。脱水期间多次喷洒药剂杀虫菌[8-9]。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催芽、拌种(鸟兽趋避剂等)等技术措施。通常用50~55℃温水浸泡灭菌杀虫、催芽,或药物浸泡、熏剂灭菌杀虫。播种前拌鸟兽趋避剂很重要,可有效提高种子出苗率。

种子采集处理后,一般采用窖藏、洞藏、层积沙藏三种储藏方式。不同储藏方式对种子出芽率有显著影响,有研究认为洞藏有利于春季种子的发芽,其用50~55℃温水浸泡种子2d后,按照种沙比1∶3的比例混匀、装袋。置入背阴通风处深1m的坑中,上填湿沙、踏实。翌年播种时挖出,出芽率可达96.4%[10]。

3 播后管理

围栏封育。直播后对地块进行围栏布设,防止人畜破坏。

灌草控制。播种后,初期保留适量的灌木及草本以防风、保湿。随着更新幼苗向幼林的转变,需要采取折灌、割草等措施控制幼苗近周灌草生长,以保障充足的光照、水分、营分等。

鼠害防治。在人工播种后鼠害防治很重要,可采用2mm×2mm的小网格铁丝网罩住播种沟,周围深入土壤35cm。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防鼠害效果,可明显提高出苗率[14]。也可全面布设防鼠设施、撒施防鼠药剂。

林隙控制。因林隙对蒙古栎更新林木(高<60cm)基径影响显著,基径随在林隙面积增大增大,而更新数量减少[7-15]。因此,需在更新幼苗数量达到需求量时,及时采取措施扩大林隙,以促进更新蒙古栎幼苗的生长。

4 结语

蒙古栎次生林仅靠天然更新很难实现其从次生林向实生乔林的转化。但通过大量资料查询,可发现,首先通过清除次级木,扩大林隙,开展人工直播可加快蒙古栎的实生苗更新速度。其次,加强播后管护工作,可提高更新幼苗的保存率,进而逐步实现蒙古栎次生林向实生乔林的转化。本文仅对直播促进蒙古栎更新技术进行了讨论,在实际工作中,还需结合森林经营多种抚育措施,改变林分结构,以促进蒙古栎次生林向实生乔林的转化。

猜你喜欢

次生林鼠害出苗率
次生林改造技术
草原生态建设中鼠害治理技术及其应用建议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浅论吉木乃县草原鼠害发生与治理对策
浅谈人工营林措施防治森林鼠害技术
浅论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要点
海南乐东5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浅析天然次生林保护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