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营造林质量控制工作的探讨
2020-12-15周益锋
周益锋
(中交广航市政园林工程分公司,广东 海珠 510280)
在营造林工作当中,我们应当将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长期性的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应认识到营造林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策略,有效的保证好营造林质量,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治理与保护,推动林农经济的发展。
1 营造林质量控制对两山理论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所谓的“两山理论”可以用一句话完全概括,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生活、生产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在此前的全球工业化发展中,经济固然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自然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因此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两山理论的提出,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则是为了改变以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要继续提升社会经济,另一方面更要在经济的发展中,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治理与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同步向前,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营造林本身具有双重效益,其既能够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治理与保护,同时也能发展林农经济,真正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不过营造林具有特殊性,有诸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其营造林质量,这个时候就必须要依靠质量控制,来消除各类负面因素,确保营造林质量,提高营造林的双重效益,达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效果和目的。
2 现代营造林质量控制策略
2.1 科学培育良种壮苗
营造林的质量控制工作,从苗木阶段就应当抓起,因为苗木是整个造林、营林的核心与基础条件,其对后期营造林的质量和成效影响非常直接。如果苗木本身的品质就较差,那么在营造林过程当中,就必然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病虫害多、成材率低等情况,大大降低营造林的综合效益。为此,在营造林的前期,我们必须要科学的培育良种壮苗,应用现代化的基因改良技术等,加快对新品种的研发,同时进行大范围的推广[1]。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改良、研发和培育良种壮苗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其生长效率的问题,同时还要关注其病虫害抵抗能力、成材率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全范围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和综合效益。
2.2 对营造林进行科学规划
营造林的规划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样紧紧关系着其后期的生长效率和品质。一定要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性,而大量栽植单一树种的情况出现,这会导致局域性的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大大降低,而且非常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大范围传播。应适量的种植速生树种,配合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重点扩大天然林的面积。而且实际造林中的树种选择,应当要具有多样化,尽量符合当地原生天然林的生态特点,使草本、灌木以及经济速生树木、林果,可以综合性、系统性、立体性的发展。这样一来,森林的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就会大大的提高,物种的多样性也会越来越丰富,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可明显增强[2]。
2.3 实施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营造林工作当中,病虫害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小视的,其可能导致树木生长发育缓慢,久久不能成材,同时更可能引起灾难性的病虫害,威胁到地方的整个生态环境平稳,所以在质量控制工作当中,我们必须要科学的实施病虫害防治。所谓科学,即要在防治中兼顾多方面的问题,既要保证病虫害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杀灭,又要防止对生态环境或树木本身造成污染、破坏。为此,需采取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绿色、环保为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慎用化学药物,不能造成二次污染,冬至土壤、水资源破坏。重点要应用好生物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如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生物区系、物种多样性的调节,来构建起林区稳固的自然生态体系,建立起物种之间相互牵制和依存的生态平衡。在此生态系统之下,病虫害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经济水平之下,并且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与修复、较好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从而持续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
2.4 做好科学的巡视、监测工作
在营造林的日常养护、管理中,应做好科学的巡视、监测工作,这也是保证营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实际的营造林情况,合理的设置监测站点,周期性的安排人员驻守,以便进行巡视工作,随时掌握、了解营造林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红外摄像机以及空气(土壤)温度、湿度感知器等,时刻采集林间的生态环境数据,以便制定相应的养护策略。同时注意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可尝试应用大数据技术,寻找树木生长发育、病虫害与气候、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具有前瞻性的做好相关工作。
2.5 完善营造林的相关立法
营造林的质量控制工作不仅事关科学、技术的应用,同时更事关政策、法律的宏观管理,在完善的立法下,营造林工作才能够更好的推进,取得更好的质量和成效。如应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立法经验,将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到法律法规中,对现有林业相关法律进行更新,在生态利益受到其他利益影响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其次,对立法原则进行调整,林业立法中应将林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运行规律、生态平衡理论、生物多样性等内容考虑其中,尽量做到不违背生物自然规律及生态规律等。在此,林业立法上还要注意将现阶段民众社会实情、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考虑其中,在立法上重视地球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等保护。最后,林业行政立法还要重视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制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从而通过这一套完善的立法,来指导营造林及其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除了上面几点之外,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现代营造林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引入新鲜、专业的人才血液,使得更加先进的林业技术、林业思想能够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切实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和科学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