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气象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2020-12-15黄均树周小春覃俊春黄自春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上林县防灾减灾

黄均树,周小春,覃俊春,黄自春

(广西区上林县气象局,广西 上林 530500)

三农,指农民、农业和农村。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大局,关系到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2020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为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一号文件对气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快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近年来,上林县气象局以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高农村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提高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向基层延伸为抓手,创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有效保证了上林县农业稳定有序发展,成为三农发展有力保障。

1 上林县气象灾害分析

1.1 上林县农业概况

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大明山东麓,南宁市北部,隶属南宁市。上林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广西名优粮生产县,主产水稻、甘蔗、桑蚕、蔬菜等,上林县最具特色的20万亩的优质水稻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区特色农业亮点,并享誉全国。上林县总面积1890km2,全县下辖7镇4乡,人口约5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万人,属国家贫困县。据上林县统计局的数据统计,2015年上林县地区生产总值为50.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1亿元。

1.2 上林县主要气象灾害

上林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春季气温回暖早;夏季高温多雨,降雨集中,雨热同季;秋季干爽,雨量适中;冬季多吹西北风,多雾寡照。年平均气温21.0℃,最冷月平均气温11.7℃,最热月平均气温28.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0.0℃;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1666.4cm,其中5-10月降雨量1187.9cm,占全年降雨量的71%;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日325天;全年日照1465.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3.1%;年平均风速1.9m/秒,最多风向为NNW风;年平均蒸发量为1514.9cm;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5.8天。

上林县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低温阴雨、大风、寒潮、雷暴、暴雨和台风。2019年9月20日,受22号台风“山竹”及强降雨影响造成上林县各乡镇受灾,受灾人口42720人,其中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02人;水稻、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倒伏受灾面积2544.3hm,其中成灾面积2457.8hm,绝收面积86.5hm;因灾倒塌农房共12户30间,严重损坏农房共17户22间,一般损坏农房共7户7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12.4万元,其中农业损失689.8万元,家庭财产损失22.6万元。每年的气象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农作物受灾绝收,房屋倒塌,农民辛苦的耕耘付之东流,大力开展三农气象服务将为农民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提高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将损失将至最低,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2 上林县气象局开展三农气象服务基本情况

2.1 加强三农气象监测

气象监测是气象服务的根基,没有及时准确的气象要素监测,一切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都将归零。为加强三农气象服务,上林县气象局大力加强气象监测能力。目前,全县共建成2个国家自动气象站,2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套农田小气候仪,实现全县气象监测11个乡镇全覆盖。

2.2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群策群防体系建设

建立覆盖乡镇领导、村支书、村主任及村民组长、网格员、村级互助组的气象信息员队伍,重点发挥由乡镇干部、村支书、村长组成的气象协理员作用,每年开展一次信息员培训,提升气象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及时向公众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及时获取灾害发生和发展情况,主动向上级灾害管理部门报送相关灾情信息,协助相关部门对灾害进行核定、分析和评估。

2.3 强化特色农业产业气象服务,助力产业精准扶贫

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在禾田农耕文化园和三里云姚花谷建设农田小气候仪。观测要素为: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地表温度、10cm土壤温度、20cm土壤温度、冠层温度、实景监控等,并配套建设有气象资料显示屏,实时显示气象要素资料,为农事活动做好指导作用。

3 三农气象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

3.1 建立气象为农业服务长效机制

气象部门要建立气象为农业服务长效机制,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动,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气象与各涉农业部门的联动工作,争取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人才。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在农区广泛宣传气象知识,通过知识讲解、演示等,帮助其了解气象知识,掌握防灾技能,提高农区气象灾害综合防御水平。

3.2 深入一线开展三农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扶贫驻村工作队员要切实发挥自身一线堡垒作用,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为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贡献自身的绵薄之力。可以适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对于种植大户,着实从气象促进农业增收和气象防灾减灾的方面考虑,适时开展一对一农业气象服务,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和气象服务材料共享到村里,如今微信在村里也已经较为普及,可以积极推广气象系统的各类公众号,例如“广西气象微农”、“广西气象”、“南宁气象”、“上林气象”等公众号,手把手教大家看天气雷达图,科普气象知识,有效实现气象助力“产业扶贫”和气象防范“因灾返贫”,充分发挥气象科技在脱贫攻坚中“趋利避害,减损增收”的独特作用,全面提升三农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猜你喜欢

上林县防灾减灾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绘颜绘色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广西民族地区文化设计发展研究
南宁市上林县旅游业力促贫困户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