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

2020-12-15丁永安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贫困户

丁永安

(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00)

中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的简单概述: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国仍然还是有少量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生活水平,这种情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认真贯彻落实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对于我国更好更快的完成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并及时的提出创新扶贫开发方案和及时的健全扶贫识别工作机制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贫困户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对帮扶的资源进行精确化的分配、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化的帮扶、从而使精准扶贫工作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可以更加有效地被运用,从而实现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方式的转变。

1 精准扶贫的内涵

所谓的精准扶贫其实就是相对于粗放扶贫的一种脱贫的方式,是针对不同的贫困地区,不同的贫困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对贫困线以下的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的扶贫方式。具体就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地区的环境、以及不同的贫困户具体的生活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实施具体的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脱贫帮扶方式。一般而言,精准扶贫主要指的是针对贫困的家庭而实施精准帮扶的,哪里贫困就主动扶持哪里,谁有困难就马上帮扶谁。从而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必要的努力。

2 我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精准扶贫工作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户被困扰的一种全面的社会性工作,其目的就是在于帮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贫困户的贫穷的面貌,我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缘由,各地区之间和各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特别的缓慢。所以,采取积极有效的帮扶措施,来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对巩固我国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正确的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加强和巩固国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精准帮扶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居民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具有突出的作用和意义。

3 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帮扶机制

必须要加强精准帮扶工作的监管,并且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第一,国家要加大对各个地方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力度,如果发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违反程序,玩忽职守,没有做为的人员要坚决的给予严肃处理;第二,对精准帮扶成效的考察要全面科学,不能仅是依靠从国家扶贫开发系统中的数据和全国农村的贫穷监测机构的数据来判断,各个地区还应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进行测评、收集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并且应该适当的借鉴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调查数据,防止出现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情况;第三,把官员升迁的考核与精准扶贫成效的考核集合到一起,精准扶贫的成效与官职相挂钩,让各级地方官员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并健全进村帮扶机制,充分并有效的发挥驻村书记和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精准帮扶单位要切实的担起责任,加强合作,统筹各种相关的产业政策,集中力量,构建成帮扶的合力,真正地让精准帮扶政策发挥出更加突出的效果。

3.2 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的管理制度,突出产业扶贫

聚拢精准帮扶的相关的项目资金,并将其投入到相适应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且有发展前景的地方,实行集中的精准帮扶。尤其是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的产业项目的帮扶力度,集中投入,推动有序的适当的规模经营,并且大力提倡贫困家庭与龙头企业、收入较高的大户把经营收入捆绑在一起,促使产业到户的政策做的更大更强。具体就是要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是加强精准扶贫到户。认真的开展贫困户的界定和统计贫困户数据的工作,搞清楚现有贫困人口的规模、分布、构成与特点等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的贫困户制定相宜的政策,分类并予以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精准帮扶的具体措施,切实把“精准”帮扶做实做好。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具体原则,把贫困户的具体的情况区分开来,分类的予以帮扶,建立健全工作运行的激励机制。聚集团体的的力量优先帮扶有强烈的脱贫心愿与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贫困人口,提高帮扶的标准,引导和激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加收入的好的项目。由于残疾、疾病致贫或没有劳动能力、劳动能力比较低的贫困户应该及时的被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内,并有效的结合农村的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政策来给予贫困户一定程度上的帮扶,要保证贫困人口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同时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和鼓励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国家帮扶而致贫的贫困户,鼓励、激励这些人让其产生拥有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他们的收入,促进精准扶贫的“精准性”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携手谱写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新篇章。二是继续加强精准帮扶工作的定向培训。以能让贫困户发展生产而致富的产业为需求,与企业相联合、与就业从业相联合,并予以具体的相对应的指导,增强培训技能的实用性,解决培训形式化、学习大众化的情况。三是要确保精准扶贫资源的精确分配。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建档立卡的国家政策,建立与国家扶贫信息供需相对应的平台,探索建立较强的个人、企业等不同的社会资源到贫困的地区去投资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的就业增收,精确的引导扶贫资源的投资方向,促进社会资源的精准化分配。特别要突出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实现长期而有效的增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的地区经验:一是牢固的树立产业扶贫的观念,并且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的利用产业扶贫多种方式方法,强调要加大对市场前景广阔、带领能力强、具有突出效益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帮扶力度,从而来实现农民收入的迅速增加;二是要积极的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这种合作的产业化发展形式,发挥优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脱贫致富能手的带头引领的作用,始终把贫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引导贫困户通过对土地的流转,增加土地的租金收入与外出打工的收入,帮助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贫困户收入增加,实现长期有效的脱贫致富;三是要积极的帮扶发展优势的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产业大户与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激励他们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优势特色的相关产业;对在精准扶贫上投入力度比较大的企业,可以适当的在行政审批、税收、资金等相关的国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形成贫困户增收和企业增收的这种相互有利的“双赢”机制。同时,还应该加大金融的帮扶力度,对资金短缺的想要发展产业来实现脱贫的贫困户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当前的扶贫政策存在许多问题,扶贫形势依然严峻,所以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作为国家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的指导作用,务必从多个角度出发,逐步解决扶贫实践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精准脱贫到全面小康,是一个任务非常艰巨的过程,从统计的数据上的达标,到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兑现,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人人负责,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保障基本民生,才能找准目标,怎添动力—我们扶贫的道路就会越走越越宽广,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就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隐形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