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评《农业科技英语综合教程》
2020-12-15张艳芳
农业国际化背景下,农业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课程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英语综合教程》一书倡导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阅读策略以及阅读技巧为目的,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满足目前我国农业事业发展需求,为国家农业事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就基于《农业科技英语综合教程》一书,对农业国际化背景下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几点研究。
一、构建国际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基于农业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国际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在《农业科技英语综合教程》中已经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要以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通用英语为主要内容,以此为依据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才能够满足农业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以此为根据,构建国际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要兼顾传统语言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又要兼顾语言文化基本知识内容,在提高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同时,又要扩展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不断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体系,保障学生在农业经济国际化交流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实现跨文化交际。
另外,大学英语课程中还要包括学术英语、职场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等等。而在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中,要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为前提,同时兼顾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中西方价值观等差异的教育教学,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英语传统中华文化,能够讲好中国故事。
二、创新大学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模式
在农业国际化的背景下,大学学校应该积极研究和开发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利用校园网络,构建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活动的实现。学校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构建电子阅览室、农业英语网站等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登录电子阅览室以及英语网站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英语学习技巧,以及丰厚的英语语言文化,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农业建设发展提供支持。《农业科技英语综合教程》一书中提到培养大学生“科技文体经常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是当前农业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入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接种听说读写等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延展,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将“农业栽培模式、采暖方式、降温方式”的英文专有词汇直观、生动的讲解给学生,从而全面推动农业院校学生英语技能的综合发展。
比如:大学英语专业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包括出国英语模块、就业英语模块、语言技能训练模块等,具体分析如下:
在出国英语模块中设置西方文化内容,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为前提,提升学生西方农业用语的感知力与体悟力。其次,通过农业用语设置培养学生国际性视野以及广播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客观对待不同文化差异下的农业语言交际,具备批判能力与创造力。
就业英语模块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分工入手,针对农业专业学生的不同就业职位设施英语学习模块,另外,增设相关就业课程,比如国际人才考试初级、中级辅导等。
语言技能训练模块则是以提升学生基础英语学习能力为主,包括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重视学生听说能力以及翻译实践技能培养,包括TED演讲、考研英语词汇、阅读、翻译、写作训练等,满足学生考研深造的需要。
三、灵活运用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
在《农业科技英语综合教程》一书中提到了培养大学生农业英语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是关键。因此,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邀请设置农业科学与教授来到学生,为学生讲解农业设施的使用方法,以及农业栽培方式,引导学生听取国外学术报告以及交流座谈,提升学生农业英语应用技能。基于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和文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英文写作能力等,以满足农业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选择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内容、素材,为学生创设交际场景,通过课堂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与反思,强化学生农业领域工作的认知和熟悉,使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英语知识与农业岗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教育英语教学价值。
四、结束语
农业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基于此,大学英语专业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英语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本文结合《农业科技英语综合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相关理论和要求,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助力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