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背景下民宿规划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
——以吉安地区为例
2020-12-15邵璐
邵璐
(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2016年之前,民宿在我国以一种小众的方式存在和发展。2016年1月27日,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村实现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的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同年中办、国办印发《2016至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力推红色旅游发展,多次提及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民宿”这一形式的旅游住宿类型得以井喷式发展,与旅游发展、文化传承、区域经济发展、农村扶贫开发、缩小城乡差距等密切相关。2016年至今为我国民宿发展研究的成长阶段,2017年8月2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精品旅游饭店》等四项行业标准。2018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乡城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房,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
1 吉安地区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背景下,吉安地区已经实现脱贫,但下一步如何完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整体性、内生性、同步性发展,需要进一步思考。
1.1 吉安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大背景下仍集中在大景区、近郊的景郊型、城郊型客源圈,发展规模受限
吉安地处江西省中西部,坐拥2区10县1市,人口539万。距离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仅1小时车程,享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吉安也是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井冈山红色资源为吉安地区旅游提供了宝贵依托,但也形成了资源倾斜、分配不均的情况。当地百姓对景区、景点情况熟知,地方乡村旅游成了吉安当地人民的旅游和度假首选。吉安地区常态化游客和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和集中在外地参观学习者,发展规模难以突破。
乡村旅游因区域规划、建设规划和发展计划、资金投入等问题受到制约,目前存在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生命力不旺盛等的情况。
吉安地区乡村旅游停留在“吃完就走”、“春季花开,秋季摘果”的农家乐模式,不能提供完整的沉浸式和全域式乡村游体系,相关配套严重匮乏。
吉安地区实施“美丽乡村”计划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以特色乡村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案例,例如万安县农民画村。但从宏观发展而言,大多数“美丽乡村”计划中缺少对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意识,仅停留在改善环境层面,“一村一品”落实不到位,投入经费有限,卫生、医疗、康养等设施匮乏。“农家乐”虽然可以提高一部分农民的收入,但对乡村产业链的开发和利用几乎起不到大的作用,纠其原因就是不能将游客留下。
1.2 乡村旅游管理没有统一筹划,相关规范还不健全
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到乡村民宿规划、村容村貌改善、乡村社区建设、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文化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保护、农业产业链发展、手工加工业产销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逐一进行协调统一,制定发展计划。但目前在吉安市缺乏此类管理部门,相关发展计划和规范仍在摸索阶段。
2 吉安乡村民宿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在发展模式上多处于分散和零散的自主经营业态,缺少统一规划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吉安地区乡村旅游中的民宿规划,大多数都是利用现有房屋自家经营,相互间缺少联系。加之对建筑的理解和形式美感缺乏,导致在同一村落当中出现多种民宿建筑风格,布局混乱,区域划分不清晰。加之没有统一的经营理念,不能为整个村落统一发展形提供力量。
2.2 缺少与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相结合的特色民宿
因为缺少统一规划,现阶段吉安乡村民宿均是以个人喜好为基础,在建筑规划、民宿设计中缺少文化和历史背景体现。民宿规划应立足传统、还原文化,利用乡村房屋,结合乡村自然景观、民俗、饮食、农事活动等资源将游客引进来、留下来。
3 旅游与民宿规划之间的互动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与民宿规划之间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特色乡村游将游客引进来,再通过乡村整体民宿规划(包括建筑形态、道路流线、景观小品、水系等),为游客提供统一且有差异化特色服务和活动让游客留下来。打造特色乡村、特色旅游、催生“网红”民宿,推出特色农副产品及手工艺品,让游客买起来、带回去,以民宿规划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达到乡村产业联动效应,打造乡村全域式旅游模式。
通过乡村旅游规模及发展要求对民宿规划提升产生推动力,逐步完善规划内容及配套服务。“民宿规划”与“乡村旅游”形成稳定的互动、互促、互发展的可循环、可持续模式,具有共生与互动机理。有利于带动、促进乡村风气教化,重塑乡贤文化,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改变以往“吃完就走”的农家乐模式,提供完善的乡村深入游、文化游活动,推进乡村全域式旅游发展。
乡村民宿是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要统筹规划布局,狠抓基础建设,注重保护生态资源,严把生态红线,注重向特色古村、偏远乡村、贫困农村发展。要结合文化特色,在全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靠科学规划指导与现代审美设计,对乡村民宿进行合理规划,使得民宿业成为乡村旅游业重要抓手。
要达到该目的,需要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和规划,构建政府主导、协会牵线、民宿抱团、农民参与的多元共生模式;要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为目标,进行品牌化、专业化和企业化经营;需要向非寄生、非依托的独立型、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转化。另外还要做好对宣传,将吉安地区乡村游覆盖带周边城市,以文化为主脉、特色为品牌形成稳定可持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