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0-12-15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热带现代农业海南

汤 俊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海南省是我国特色现代农业研究和实践最早的省份之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目前,不同学者对特色现代农业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甚至概念迥异,现有相关文献呈现的多是与区域独特资源条件、特殊产品与品质、独特消费市场、特定农业生产形式、农业产业化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2]。目前,我国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重攻方向,也是加快农村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3]。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是我国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最主要地区,虽然农业年总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18年降为20.72%,但乡村从业人口却从2005年的525.6万人增至2018年的619.58万人,其中323.96万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就业量占社会总就业量(600.5万人)的53.95%[4]。同时,海南乡村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浙江省(27 302元)的51.24%,农村贫困率在东部贫困省份中仅次于广西。对于海南省贫困农户,农业是其就业的主要渠道,农业收入是其赖以生存、维持生计的最主要来源。但是,当前海南在农业发展上,依然是农业弱省,“小而精”的农业之路发展缓慢,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特色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业效益整体低下,农民增收渠道较少,与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的地位不匹配。海南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政策基础和产业基础。因此,海南十分有必要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高效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5]。笔者等根据海南统计年鉴和有关文献并结合海南农业发展实际,对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必要性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现状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推动海南省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海南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优势与必要性

1.1 海南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主要优势

1.1.1 政策优势 海南省依托特区立法权,将《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与《海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列为立法工作重点,颁布《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冬季瓜菜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办法》《海南经济特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系列法律及法律性文件,极大促进了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国务院支持海南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在制定若干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瓜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2018年,海南开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实验港建设,明确了“三区一中心”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把农业作为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制定配套实施计划,建立健全特色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精细高效农业,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地区农业产业附加值和发展经济效益。

1.1.2 资源禀赋 海南省以海南岛为主体,是我国热带面积最大的省份,热带面积占全国的42.5%,平均海拔不足20 m,500 m以上山地占25%,100 m以下平原占66%[6]。年均降水量超过1 600 mm,年均气温23℃,日照时数在2 000~2 600 h。品种资源丰富,海南是国内热带农业品种资源种类和蕴藏量最丰富的省份。据相关数据[7]显示,已发现植物有4 200种,占全国的15%,其中600余种为海南独有,800种为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树种,仅已发现的热带水果就有29科、53属、400余个品种。

1.1.3 产业基础 近年来,海南香蕉、芒果、椰子、荔枝、龙眼、辣椒等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迅猛,拥有椰树、尖峰岭牌香蕉、百果园、耀正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与品牌,并在国家支持下建立众多农业基地、农业科研院所与产业园,致力于农业优良种培育、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与农业疫情防治等,如海南省政府与农业部签订国家热带农业基地建设备忘录、加快冬季瓜果基地建设并每年获得国家1亿元支持、建立南繁科研育种中心并纳入国家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等。同时,初步形成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组织等产业化协作经营模式[8-9],不断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提升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这些将会为海南省特色现代农业更深层次开发利用与农业产业化更高水平提升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

1.2 海南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2018年海南农民人均年收入虽有所突破,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1位,在东部省份中位列倒数第2位,比东部省份人均收入低59.59%,其中低收入户(4 197元)超过20%。就其收入来源看,家庭经营性收入为5 806元,占年均总收入的41.5%,其中第一产业收入超70%,第二产业收入不足2%,财产性收入(254元,占1.8%)和转移性收入(2 318元,不足17%)比重很小。表明提高海南特色现代农业经济效率,增加农民收益,不容忽视。据海南统计年鉴,相对于2000年而言,2018年香蕉的种植面积减少1 779 hm2,产量增加616 011 t;菠萝种植面积减少2 470 hm2,产量增加194 854 t;荔枝增加179 059 t。据《全国农产品成本资料收益汇编》相关资料显示,海南香蕉等农产品的种植成本减少,利益成本增长。因此,特色现代农业置于海南具有独特性与高效性。如今,海南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业能够在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创收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同步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且以热带水果,热带药材,特色养殖、冬季水果蔬菜、林下养殖、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为代表的特色现代农业,能够有效开发与充分利用山地、水域、林地和季节时令,有效克服传统型农业对土地、水域、季节时令的过度依赖。海南热带面积占全国热带面积50%左右,对于一个起步较晚、耕地面积较小、工程缺水较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且以国际旅游岛、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为长期发展战略的省份,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现代农业无疑是一个绝佳选择。而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海南特色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规划至今,海南除了发展传统的粮食作物外,主要依托热带资源和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大力发展花卉、冬季瓜果蔬菜、热带水果、特色养殖、医用药材、农业育种等新型特色现代农业,成效显著[10]。

2.1 海南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产品种植面积与产量呈增加态势

由于种植、管理技术水平提升及市场需求刺激,海南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与2000年相比,2018年海南香蕉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5.39%和202.6%,面积达3.48万hm2、占全国的2/5,产量达121.6万t、居全国第2位;果林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3.1万hm2和215.7万t,分别增长22.62%和202.83%;芒果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2.1万hm2和58.17万t,分别增长58.3%和574.65%;椰子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8 523 hm2和6.78万t;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15.85万hm2和6.98万t,生产总量占全国70%以上;槟榔种植面积增加8.3万hm2,产量突破23.66万t。与2005年相比,柑橘橙柚种植面积超过114 hm2,产量增加56 214万t,分别增长229.74%和409.07%;水产品、蔬菜的产量分别增长62.18%与81.56%。另外,海南作为中国药业资源库,现有2 000余种植物可入药,占全国的25%。

2.2 农业品牌与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农业基地建设逐见成效

截至2018年,海南农业法人单位13 323万家,农业企业突破1 600家,龙头企业超过170家,其中,国家级14家(3家龙头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产业化500强)、省级突破162家,构建起以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外资农业企业为补充的优势农业企业群体。海南以农业龙头企业挖掘农业发展空间、积蓄发展后劲、培育开拓市场,打造出一大批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极大增强省域现代特色农业对区域发展、农民增收、产业转型的牵引能力。如拥有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海南省海灵制药厂、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制药厂等名企,其中,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跻身2018全国最具影响力药企百强名单第66位,拥有金晓制药、百信药业、海灵药业、先声药业、康力元制药、亚洲制药、快克等多个驰名商标;以椰子、香蕉、菠萝、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为特色打造大批具有区域特色、品牌优势突出的产业群,规模以上农业企业突破1 000家,如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海南京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椰树集团等,打造出椰树、尖峰岭牌香蕉、百果园、耀正等,带动海南儋州、海口、陵水、三亚、乐东、东方的香蕉、椰子等水果种植的快速发展;以南繁育种为基础,培育出神农基因等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重点科技企业。海南四面环海,依托独特而丰富的海产品资源,积极打造海鲜养殖、加工与研发基地,加快国内外海鲜市场开拓步伐,快速带动海南海鲜养殖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三亚湾附近的海鲜加工店就突破百家。

2.3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海南逐步在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初加工与精加工产业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以海南热带水果为主的饮料、糖果、干果、果脯等加工食品,以海洋生物为主的水产品食品加工,以中药材、林产品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2018年海南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十一五”规划末期增长43.7%,总产值达500亿元,工业园区增加11~15个,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成为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休闲精品农业成为集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农民创收的多功能一体化现代化农业[11],2018年海南休闲农业示范点近100家,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百亿元以上产值增长。随着海南特色现代农业逐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工业、仓储物流产业、农业特色旅游产业、娱乐餐饮产业等关联产业迅速成长,不断促进区域农业资源与其他资源融合,促进转移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2018年海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8.4%,达13 989万元,全国排名第11位。

3 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基础设施薄弱

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海南属于中间高四周低的海岛地貌,地域面积狭小,天然储水能力较差,农业对水利工程要求高,而目前海南水利工程设施老化严重,缺乏维护更新,新建水利设施力度不够;二是由于海南热带农产品,特别是热带水果、蔬菜、花卉等,具有易于腐蚀、碰撞性差等特征[12],使其对仓储与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充足、完善的冷链物流和快速物流输送通道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海南仓库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物流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冷物流链,从而使得防灾抗灾能力弱,农产品自然和运输损害大[13]。

3.2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业科技利用有待增强

2018年,海南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50%以上在初高中文凭及以下,其中超过50%只有初中以下文凭。且随劳动力转移加剧,大量青壮年外流,从事农业的人口主要以年龄较大的男性、妇女、老人为主,农业从业人口综合素质偏低,成为制约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农业管理水平粗放,科技利用率不足50%,农业R&D投入在东部省份排名倒数,农业企业科研投入不足企业收入的2%,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于全国水平,机械总动力只有561.27万kW,农业运输车3.54万辆,极大阻碍了现代特色农业高效、优质发展。

3.3 标准化、集约化及产业化有待提高

海南省相对土地面积较少,人口较多,目前仍有超过50.31%的乡村人口,且绝大部分以土地为赖以生存的保障,因而不愿意或者无法流转,很多还是个体家庭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农业集约化发展。如果没有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专业化也无从谈起,更难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和市场对接,进而阻碍海南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贸易,还会阻碍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4]。海南区域间农业缺少刚性规划引领管控,农业产业力求全面,区域协同发展力度不强,区域特色优势难以更好发挥,发展重点模糊,区域间布局失衡,难以形成合力打造区域互补、互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和品牌。

3.4 相关企业辐射拉动力与竞争力有待增强

近年来,海南打造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态势与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但是在海南农业中,产销一体的小规模经营运作占比较大,缺乏对农业产品的初加工与深加工,驰名品牌的辐射带动力也较差。且大批龙头企业目前广泛存在高层管理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一线市场开拓销售人员素质较低、现有基层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同时,现代化管理理念缺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缺位,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的速度慢、开发的农产品档次较低,极大限制了龙头企业对特色农业的辐射带动效应[15]。特别是当前“企业市场购销+农户生产”的松散结合,企业利用自身信息、品牌等优势资源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侵损了农业种植户的利益,使农户积极性不高,企业原料供给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导致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不足。

3.5 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有待提升

目前,海南农业合作组织处于管理比较混乱、分布不均衡、级别较低、规模相对较小的状态,经济辐射拉动力极为有限。海南有各种农业组织超过1 000家,其中50%左右是农民自身牵头发展,县级、省级、部级农业组织较少。由于经营管理的不善、运作机制的混乱、协作机制的缺位,很多合作社形同虚设。特别是初期,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有限,盈余很少甚至无,无法按照前期协议进行利益分享与股份分红,使合作社丧失公信力、生命力与吸引力。另外,农业组织构成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发展潜力与后劲不足等情况突出。同时,很多农民合作社刚刚成立时情绪高涨,但是成立后则将其束之高阁。相当一部分农业组织发展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发挥农业组织服务与协调等功能。

4 加快海南特色农业发展的举措

4.1 创新机制

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应逐步与二三产业融合,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的生产过程和服务体系。海南特色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与旅游2个千亿级产业的融合,逐步向休闲观光等农业领域拓展,向多功能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因而,海南省要逐步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机制,切实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1.1 创新土地制度 在规范与整顿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时,必须秉持有偿、自愿、合法的原则,对农民土地使用与经营决策的主导地位给予最为广泛和充分的尊重,合理合法引导现有农村土地个体家庭经营有序地向龙头企业与专业户集约化经营转变。目前,可以借鉴东部发达地区探索的经营方式,即农民组建合作社,并按土地多寡好坏持有股份,合作社和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企业相互合作,形成“企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权紧密结合的协作机制。企业进行合作社日常生产管理,实现标准化与规模化经营,并以市场为导向协调农业生产类型[16]。合作社把农户入股的土地开辟成生产基地,为企业提供数量稳定、质量可靠的特色农产品,企业对合作社提供的产品进行初加工或精深加工以塑造品牌,逐步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进而农民不仅可获得土地经营性收入,也可参加企业与合作社的股份分红,还可解决就业、拓展增收渠道,增加经营收益。同时,能够着力破解海南特色农业规模较小、经营较为分散的瓶颈。

4.1.2 创新组织制度 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政策与法规积极引导支持,发展以农业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互助合作为依托、科研企业为支撑、其他主体参与为补充的农业现代化组织体系,特别要充分利用椰树、康力元、海灵等实力雄厚的品牌与重大影响力的企业组织品牌带动效应,加速个体家庭经营模式向以科技与先进生产手段为支撑的集约化生产转变,统一经营向联合协作经营转变,逐步形成多元化主体协作经营服务体系,促进海南现代特色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与组织化运作,保证个体农户生产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4.1.3 创新政府扶持方式与管理制度 随着国家南海战略的关注,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海南省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逐步在资金分配、政策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海南大力支持与倾斜。为此,一方面,对政府的政策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创新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统筹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岛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化与扶贫等项目与资金的安排,整合优势,促进政策合力的有效形成[17];另一方面,规范区域基层政府行为,公开、公正、公平地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配置,确保资金不被截留与挪用,使其全部落到实处;逐步打造服务型政府,拓展政府服务功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整顿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逐步构建与海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相衔接的配套管理与支持的制度保障体系。

4.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2.1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海南地处热带,四面环海,河流较多,降水丰富,但仍是工程性缺水地区,特别是由于地域狭小,中南高、四周低的海岛地貌,水不易储存,加上水利设施匮乏且年久失修,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有效解决海南区域农业灌溉问题、改善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减灾抗灾能力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一是加强海南水源工程项目的建设,构建热带特色农业性用水的供水保障网络;二是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恢复性维修,对堤坝进行加固、田间配套工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解决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灌溉的问题。

4.2.2 加强农业基地建设 政府积极建设农业基地,同时鼓励与引导企业自身或与农村合作组织、农户、社会其他主体共同建设生产基地,并整合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资源力量,对生产基地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水利设施及配套建设进行合理协调与规划,条件较好地区开展渠、沟、管道等田间作业工程设施建设,逐步促进生产基地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奠定海南特色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4.2.3 加强配套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强引导,推动企业、农业组织积极参与到冷物流链与快速绿色物流通道的打造,不断建设数量足够、设施齐全、管理到位、分布均衡的冷藏库,逐步配备先进的冷物流运输设备,建设全国销售物流中心网点,保证农副产品及时有效地投放到指定市场,避免腐烂等因素造成的损失。

4.3 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热带水果、热带药材、海产、冬季蔬菜、特色养殖等区域优势明显主导产业,聚焦品牌农业与精品农业促进海南热带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培养、积极引进和恰当扶持一大批产业联度较高、带动效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由于海南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培育扶持企业短期内做大做强并发挥积极作用存在不确定性,且很难办到。因此,可以通过政策支持、配套农业设施建设等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辐射能力强的农业企业作为短期农业经济发展工作重点。一是整合海南特色农业资源,纵向方面加强产前研发、产后营销能力,横向方面构建不同产业间产供销交织关系与有机互动立体网络;二是支持企业在打造知名品牌,特别是地理标识与产区品牌的同时,不断拓展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加强海南特色农产品市场的构建与培养[18];三是引入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调动多方力量,整合教育与培训资源,采取渠道多样、形式多元的培训方法与方式,培养各类管理人才与专业人才,创建灵活的激励机制与发展机制,积极培养与引入高级管理人才与高新技术专业人才,不断增强农业企业生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4 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4.4.1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与品种结构 海南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优质高产型、生态安全型的热带特色农业时,必须以高质高效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区域间分工协作,协调不同农业发展关系,着力发展热带药材、热带特色水果、立体农业等节约型、区域优势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要使海南独特优质的区域品种得以继承,也要加大科研力度,依托现代科技发展培育与更新优良品种,同时引进台湾等地区特有品种,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不断提高优质品种种植比例,使海南热带特色农业逐步实现品种的优质化与精品化。

4.4.2 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与产业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农业融合,不断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带的形成,鼓励农产品种植、农产品采摘、农产品仓储、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服务、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向农业园区和科技园区聚集,形成优势富集效应。着力转变产销一体化模式,推动药材、水果、蔬菜、海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促进特色农业企业上水平、上效益、上规模,形成多元化、品牌化的“三高”(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19]。加快发展涉农公共服务业,在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港视野下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整合自然风景、风土民情等旅游资源,全面提高特色休闲“文旅农”发展潜力,实现农业旅游产品单一向高集约化、高档次、高个性化方向转型[20]。以海南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服务业发展为支撑,以关联产业发展为协调力,实现农业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实现优势互补的联动发展机制[21-22]。

4.5 构建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创新体系

按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调的基本原则,打造政府扶持、科研支撑、企业自主、市场调节和村民参与相结合的农业创新组织体系、研发体系、推广体系和政策体系[23],推动海南创新资源、社会资本、政策优势和地域特色相结合,不断延展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链,实现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技术研发、农业国际交流、农业会展业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24]。创新体系由4个子系统组成:组织体系、研发体系、推广体系、政策机制[25-27]。组织体系以“农村合作+企业+政府”为基本治理结构,其他主体多元组合;研发体系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为主要模式,政府加强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R&D投入,科研机构推动产研融合;推广体系以海南冬交会和会展业务为基础,以全国展销中心为支撑,以企业自主、政府扶持为具体方法,形成市场培育机制;政策机制以自贸区、自贸港和国际旅游岛政策为基础,争取国家扶持打造种业基地、国际农业组织基地、国际农业交易中心和国内冬季瓜菜“后花园”。

猜你喜欢

热带现代农业海南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怀念海南
热带风情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热带的鸟儿
海南杂忆
T 台热带风情秀
海南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