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2020-12-15伍新权
伍新权
(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汝南 463300)
1 植物保护新技术
1.1 诱杀技术
1.1.1 光诱杀技术。光诱杀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诱捕,过程中利用特定光源将害虫吸引至作用范围内,将其大量杀死。光诱杀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和毒副性作用,可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有效清除虫害,避免作物受虫害侵袭。光诱杀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可在诱杀系统内安装害虫收集装置,害虫尸体富含蛋白质,且诱杀过程中并未使用任何毒性试剂,因此可被当做饲料应用于养殖产业,与现代农业生产中种养结合理念的要求相适应。
1.1.2 色诱杀技术。色诱杀技术利用害虫趋黄属性,安装黄板吸引害虫进而将其杀死。色诱杀技术在应用时存在一定局限,一般仅对存在趋黄性的害虫发挥作用,如蚜虫、果蝇、蛾等。该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备操作便捷、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优势,可将其与其他病虫害防治技术结合应用,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在安装黄板时,应注意其尺寸应高于植物10cm左右,黄板间距离以15m2为宜,具体安装位置需根据植物类型做适当调整,以有效发挥黄板的诱杀作用。
1.1.3 性诱杀技术。性诱杀技术利用害虫性信息素吸引害虫,阻断害虫交配途径,以控制害虫数量大规模扩张。该诱杀技术无毒害作用,为一种新型的植物保护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对人力、经济成本的需求均较低,且不会对人体、自然环境及作物造成负面影响。果蔬、粮食种植过程中使用该技术,可有效降低大面积爆发虫害的风险,帮助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1.2 防虫网技术
防虫网技术的病虫害防治原理为,在种植区域内安装防虫网,以对害虫进行阻隔,降低其繁衍增殖率,保护植物不受侵害。防虫网技术的类型需根据种植植物属性做适当选择,例如,多叶蔬菜种植过程中多使用竹架拱棚式防虫网和外捕防虫网,此类防虫网安装便捷、成本较低,可稳定发挥害虫阻隔效果。目前已有光谱防虫网技术研究问世,相较于常规防虫网技术,该技术的防虫原理分物理和化学两方面,在防虫效果发挥上也更具优势。常用防虫网规格为22目,若虫害类型为虱类,还可对其规格做适当调整,使用30目的防虫网。
2 病虫害综合治理
基于植物保护的病虫害综合防治除科学使用诱杀技术、防虫网技术等先进植物保护技术外,还融合微生态系统调节、生物工程等,使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作用于植物生长的全生命周期,从根源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1 微生态系统调节
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对繁殖、生存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在综合化治理过程中,可利用该特点,合理改变农业种植模式,以打破病虫害的最佳生存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例如,扩大植被覆盖面积,以提高农田自身的缓冲能力,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优势进行病虫害防治。另外也可搭建多种小生态系统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在较潮湿的种植环境中,可在农田周边挖设池塘同时开展蛙养殖,以控制区域病虫害。结合农作物生长习性,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并配合科学的田间管理,提高农田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优化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种植植物的合理搭配混合种植模式可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耕地利用率,帮助创造更高的植物经济效益。常用的植物搭配模式包括混种、套作、间作等,可根据种植植物特点及环境特征灵活选择。例如,在种植区内以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为主要种植对象,辅助蔬菜的种植,或在前季植物生长至中后期左右,补植后季植物,可在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同时,提高耕地利用率,带来更高的种植收入[1]。另外松散种植、高低搭配种植也是常用的种植方式。
2.2 生物工程技术
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发展迅速,生物工程技术也给基于植物保护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以往病虫害防治观念的限制,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植物种子优化培育,从植物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开始,即赋予其足够的抗病害能力,通过植物本身的防御能力进行病虫害防治。或将生物工程技术利用于植物生长环境处理工作中,消除病原体,避免病虫害发展、繁殖。目前,植物保护技术等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还无法全面取代化学药剂的施用,此时即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强化农药的杀毒抑菌能力,进而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量和使用频次,在有效降低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植物本身影响的同时,达到最优的防治效果。
3 结论
病虫害是影响植物生长质量、削弱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以往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化学药剂的依赖程度较大,虽能够有效发挥防治作用,但化学药剂本身对植物也会产生一定毒性,并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基于生态农业的病虫害防治必须从植物保护的角度出发,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最大化病虫害防治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