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推广策略分析与阐述
2020-12-15吕培法岳鲁峰
吕培法,岳鲁峰
(1.山东省成武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成武 274200;2.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镇农技站,山东 成武 274209)
1 前言
玉米地膜栽培,作为一项新农业技术,在增温保墒、弥补温热水资源,增加玉米的耐霜冻能力,延长玉米无霜期,提升玉米产量方面发挥着积极性的作用。
2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1 细整田地,推进规格种植
覆膜栽培,整地要细,土墒要平,彻底清理田间碎石、杂块等等,为覆膜创造条件。开墒,形成板瓦形,便于覆膜采光、紧贴地面。
拉线开沟,作墒要均。一般情况下,墒面宽70cm,高10cm最佳。
播种量的控制,较露天栽培要多20%~40%最佳。
2.2 精选良种,用好、用足基肥
覆膜能优化栽培外在环境,而本质上确保高产,还有赖于种质的品质。为此,选好种也是很关键一环。通常情况下,杂交种优势突出,而晚熟品种的增产幅度更大。为此,易用发芽率高而适栽性强的晚熟品种。
就覆膜栽培而言,一旦覆膜后,玉米的中后期追肥就很困难。为此,播种同时,要用足、用好底肥,搭配用氮磷钾肥。一般情况下,用有机肥,亩用1500~2000kg。磷肥,亩用25~30kg。尿素,亩用10kg。这样的用肥比例,基本能满足后期生长养分需求。2
2.3 抢墒播种,规范播种流程
较露天栽培,覆膜栽培时间要早1~2周。一般,耕犁层5~10cm处,温度恒定在8~10℃,即可组织播种。播种时,还应注意土壤墒情。山区水浇地、夜潮地,应在春分至清明时令播种。水浇中海拔地,待小春作物采收后,及时播种。旱地浇水不方便,播种前要整地,待到雨水季抢墒播种,避免雨水接不上而造成缺苗或苗弱。每次播种,用量均匀,不要聚堆塘底。播种后,盖土,不要过厚,不要过薄。一般,覆土3~4cm最佳。
2.4 选好地膜,做好覆膜
地膜用聚乙烯无色透明膜,覆膜期间,要加大纵横拉伸力,这样能增加透明度,不至于老化。覆膜方式有两种,一是:先覆膜,后播种。适用于高冷山区,干旱地抢墒播种,有利于提升地温。覆膜后,用扎眼器开眼播种,注意封好播种口。二是:先播种,后覆膜。此种方式有利于连续作业,一次性用于完成起床、播种、打药、覆膜等工作。但是,应抓紧农时,以确保土壤墒情。
2.5 加强管理,优化田间环境
设专人看管检查,防止牲畜践踏,风大揭膜和杂草破膜,发现破膜及时覆土封闭,膜内长草要压土。先覆后种的,在功苗2~3叶时,要进行人工破孔引苗,定苗后及时封堵膜孔。破膜应选择在早上,晚上或阴天进行。4缺苗时,结合定苗,采用坐水移栽,或在雨天移栽。齐苗后,对床沟进行早中耕、深中耕,提高地温、促苗生长。注意旱灌涝排。大喇叭口期扎眼追肥,亩用尿素25kg。要因地、因种、因长势确定合理施肥量,防止早衰和贪青。每亩用2kg 2.5%敌百虫或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粘虫,在心叶末期及吐丝期,可用粉锈灵叶面、根部喷药。或用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生育中后期,覆膜3个月后,视雨水多少,温度高低,确定是否揭膜,促进后期生长发育。
2.6 适时组织收获,及时清理田间残膜
不同露天栽培,覆膜玉米早收获1~2周。为此,玉米覆膜栽培,收获时间要早。同时,要在雨季前收获结束,避免雨水浸润而造成种质腐烂。此外,残膜长时间积留土中,不利于分解,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而阻碍根系下扎,降低作物的产量。为此,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除残膜。
3 覆膜栽培技术推广策略
3.1 加大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是新农技推广的保障基础,为此,一方面,加大推广宣传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覆膜新技术应用影响力,推进玉米种植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给予覆膜技术一定的资金补贴,结合实际优化推广方案,确保技术应用期间能得到一定的补贴资助,以激发民众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3.2 激发基层部门技术推广积极性
结合玉米覆膜要求,健全推广管理制度,扩大覆膜栽培的应用面。同时,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技术风险是难免的。为此,需联合农技人员,掌控好各种风险,了解覆膜栽培的价值,营造良好的技术应用氛围。此外,为进一步激发农技推广的积极性,有必要将玉米覆膜栽培技术作为农技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实际的绩效奖励激发农技人员足额完成农技推广工作。
3.3 提升民众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水平
一方面,利用好农业示范田,由农技人员带头示范覆膜栽培技术,向一线民众展现覆膜栽培的技术优势,帮助民众树立科学种植的崭新理念。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群众,时刻走访基层,走向田间地头,了解在覆膜栽培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需求,切实推广好玉米覆膜栽培技术。
4 结语
总之,实现玉米高产产出,尤其在干旱地区,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极为必要。就此,就玉米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还应该持续深入,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就规格种植、良种栽培、抢墒播种、选好地膜、清理田间残膜等几个方面做出改进,以提升地膜栽培玉米产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