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个性化作业生成策略

2020-12-14付贞贞

关键词:美术课个性化美术

付贞贞

摘 要:本文立足教学需求对小学美术课个性化作业生成策略进行思考,旨在为今后的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 个性化作业 生成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2.020

美术学科独具创造性,如果对小学生进行统一要求,会极大程度折损美术课的教学作用。利用个性化作业生成策略激发小学生的个性思维、表达自身情感、促进全面发展势必要成为小学教育的大趋势。

一、美术作业个性化的必要性

《论语》有云“因材施教”,小学生虽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个体意识,因此能够进行自主创造。而美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也正体现于作者的创造个性,没有个性的艺术作品便没有了灵魂,也就失去了欣赏价值。只有具备个性,学生才能健康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实际就是尊重个性发展的过程,如果在美术教学上压抑学生的天性,束缚学生的思维,那就是阻碍学生的发展,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在美术课堂上采取个性化作业生成策略。

二、美术个性化作业的生成策略

1.美术个性化作业的生成策略——空间

美术个性化作业意味着在完成的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大胆地运用想象去创造,为此,“个性化作业应避免将内容设定得太过狭窄,如果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就不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也就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所以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要“活”,在布置作业时,老师不能将要求说得太细,太机械化,而是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例如要求学生“用水彩笔或蜡笔画一只猫”便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创作空间,将要求改为“根据自己的喜好,采取喜欢的方式,画一只自己的‘小宠物’。”这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为根基,采用蜡笔、彩笔、电脑作画、吹色等方式进行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美术个性化作业的生成策略——经验情感

小学生尽管年纪小,但依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正是其个性的源头,因此,如果想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应该在美术课个性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掘生活经验,赋予作品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以及表达自己的经验?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的不断发问,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在创作以“草原”为主题的作品时,可以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颜色会让你联想到希望呢?”学生之间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答案,大部分学生会回答“绿色”,通过对生活中的“绿色”不断提问,继而过渡到“草原”,最后为学生们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草原的理解进行创作。有的学生会画上牛羊;有的学生会添加“赛马”;有的学生会画上蒙古包……这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也能将经验情感逐渐向美术作品过渡。不仅如此,小学美术课个性化作业还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谓相得益彰,传统文化可以直接体现在美术个性化作业中。老师可以布置“剪纸”“捏泥人”等传统手工艺作业,也可以将传统文化间接体现在绘画作品中,例如为学生设置相关情境,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设想不同的场景画面——“全家人一起過中秋节”“新年红(红灯笼、红棉袄、对联、鞭炮)”“端午节赛龙舟”……还可以让学生任选一个成语,将之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如“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等,孩子们用笔触将成语绘成画面,并且可以相互猜画的是什么成语,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将传统文化与美术融为一体。个性化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出无数种情境,这样可以减少创作中单纯的临摹、模仿,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呈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总之,美术是一种艺术创作,艺术最宝贵的特点便是独具创造性,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锻炼,也能促进其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采取小学美术课个性化作业生成策略,可以避免小学生的创作单一,机械模仿,只有给小学生的美术创作留出充分的空间,让其任意发挥想象力,并且将经验情感融入画作中,让画作有生命,有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发展个性,强化其多方面的品质与能力,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猜你喜欢

美术课个性化美术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