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2020-12-14刘嘉颖

关键词:数学知识探究传统

刘嘉颖

摘 要: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体现,将数学历史传承与数学创新发展有机融合,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给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作为教学参考,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成效与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2.010

一、传承数学文化,学习数学公式

小学数学课堂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便是“公式”,学生只有将数学公式完全理解透彻,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融会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内在蕴涵的数学思想,举一反三地运用数学公式。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内容进行推理,理解公式的数学意义、数学思想的过程。但是学习公式的过程,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往往非常枯燥、单调,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学习进入了只能“死记硬背”的误区。针对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将丰富的数学文化背景作为学生学习公式的重要支撑,让学生在传承探索数学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感性理解数学公式和思想结构,使应用的灵活性得以提升。

二、借助历史故事,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历史名人轶事渗透数学文化思想,可以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理解数学的独特价值,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提供驱动力,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上数学家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借助讲述故事来渗透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固有认知,让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及丰富性、趣味性、巧妙性;更能渗透式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发解题步骤的理性思考,提升优化解题的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与思想境界。

三、开展传统活动,探究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只有正面面对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计划,才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实际应用熟练度,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技巧才能帮助学生消化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更能帮助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在探究数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注意提升其实践活动能力,设计挑选适合的数学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文化。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发展史知识小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赛前收集整理准备工作,比赛过程中自主完成探究数学文化的任务;也可以组织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传统游戏活动,如七巧板、数独、华容道、数学扑克等,学生在传统活动中开动脑筋,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究,探索数学文化,感受传统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巧设问题情境,融合数学文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数学知识,巧设问题情境,梳理数学文化,同时将数学文化与数学问题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营造趣味十足的高效数学课堂。

譬如,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以欧拉的故事和教材内容有机联系,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看看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爸爸的问题:“按照每头羊占地6平方米,用100米长的篱笆是否能围出不少于600平方米的羊圈呢?”教师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各小组一起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逐一列举方案、优化知识理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学生在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互相合作中更加切身地感受数学的文化精髓和人类强大的智慧力量。

五、利用数学文化,浸润数学生活

数学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合理并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背景文化,适当穿插在教学课堂中,不仅能为枯燥的学习环境增加趣味色彩,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继而调动其自主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文化知识浸润生活、提升品质。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涉及“认识方向”的学习,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中创设思考环境,告诉同学们:“小明的家在学校北方,体育馆在学校南方,书店在体育馆的东方,小明要从家去往书店,应该怎么走?可以依靠什么来辨别方向?”学生都知道根据北斗星来认识方向,但是白天没有北斗星,还能怎样分辨方向呢?从而引出需要运用指示方向的工具——指南针。老师引导学生认识指南针,查找指南针的由来,学习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等,进而提出自主探求辨别方向的更多方法,拓展学生对空间方向的认知能力,积累确定方向的经验和策略,形成数学思想。

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滲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在数学图案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图案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这些图案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揭示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讯号,是人类的财富与宝藏。不同时期所留下的图案有所不同,这些都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将数学图案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碰撞会产生奇妙的火花。例如,在教“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其与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艺术联系在一起,向学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此类建筑的特点,学生将此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很快便能发现此类建筑都是具有对称美的,由此,学生还能够联系到更多自己所见到的对称图形,不仅高效地学会、学通了知识,更学会了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

2.在数学名人故事中品味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数学家不胜枚举,如刘徽、祖冲之、陈景润,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数学财富,对中国数学史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没。例如,探究教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要求教师把握住合适的时机,适当地将教材进行延伸,向学生介绍“鸽巢原理”是由谁提出的,为什么被称为“鸽巢原理”,再为学生讲解关于“鸽巢原理”的具体案例,对学生的课外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

3.在数学思想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思想一般包括:类比联想、分类辨别、归纳概括、演绎化归、思想辨识、函数观念、方程关系等。我在课堂上讲解关于转化问题时,要求学生将遇到的新问题归类、转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积”后,下一课便是“圆锥的体积”,在这节课的讲解中,我先是带领学生回顾了圆柱体积的求法。接着,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立体模型,请学生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求法,就这样,将看起来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由圆柱的体积公式独立自主地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在推导探究的过程中手脑结合,动手动脑也便于后期理解。之后,我又将圆锥与蒙古包、稻谷堆、大甜筒雪糕进行类比,出示习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把握深刻,对学生的基本境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出发,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数学精神。研究者认为,在部编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排中可以再适当融入更多的文化内容,丰富其形式,结合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设计例题、习题,而不是浮于表面,从而让渗透传统文化效果的评价有迹可循,推动课堂的高效开展。

综上,数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对于他们以后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及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有了更具深度的了解,学生不但可以了解数学家们的数学思维方式,也可学习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育斌、温惠良《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8期。

[2] 潘复玲《浅谈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探究传统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