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

2020-12-14郑心远

关键词:初高中教学方式传统

郑心远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走出国门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和宝藏,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值得每一个人进行深入学习,并且继承和发扬。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堂当中深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媒介之一,历史课堂一直被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重视。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初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是有差异的,这也决定着我们在初高中历史课堂中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是有差异的。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生与高中生的不同点的分析来阐述在初高中历史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同。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初高中历史课堂 差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5.023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综合素质成为教育培养的目标。作为国家教育部门开展教学工作重点项目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热情、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修养等都有着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我们发现,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实际历史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差异化的传统文化教学和培养。

一、在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所在

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初高中历史课堂。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历史课堂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媒介和纽带。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健康人格的塑造、正确人生观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再者,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讲,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充分地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和优越感。一个民族有文化才有根,才会有充分的民族自豪感和无限的发展潜力。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毋庸自疑的,初高中历史课堂是特别高效优质的传播媒介和教育方法,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在历史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渗入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且着重把握初中历史课堂和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性,使其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和教育教学的相关价值,进而为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初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差异

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高中生和初中生之间有着三岁到六岁的差异,这样的情况使得他们在接受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和差异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传统文化教育也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相对来讲,高中学生所呈现出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掌握等,初中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等相关方面比较弱一些,接受的速度也比较薄弱,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细致。往往针对同一件事情,高中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形成自身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而初中学生往往思考得比较片面,无法形成成熟完善的价值体系,不能充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实际中来,高中学生能够不断的反思和调整,而初中学生缺乏相对应的反思能力。在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方面,高中阶段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成效,因此,在初高中学生的历史课堂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也应该有所不同。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初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以及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的不同以及应对方法

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所呈现出的教育教学的策略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呈现出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所以在教学过程方面也要体现出这种典型的差异特征。针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更加关注历史基础知识的教育工作,通过传统文化的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融入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等,针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相应的规范,在思想层面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指导,使其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变自身的想法和言行,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在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更加关注知识方面的教育,通过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呈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有榜样的示范作用,从而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教育力量和传统文化的推动力。

针对高中阶段而言,在历史课堂建设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育,更着重关注引导式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在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可以实现自主探究,从而在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方面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把握学情,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类型的题目,采取不同的场景进行相对应的引导和融合,以此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不断的反思,然后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其对相关内容有更深层次理解和认知。针对某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思考不够到位或者存在某种不足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更积极有效的反思和探讨,具备应有的思维能力和辩证能力,通过教师多重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实现整体教育学过程的推进,完成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2.相较于初中阶段而言,高中历史课堂更倾向于反思教育模式

在实际初中历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客观性和针对性特征,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完善,这样的特点决定着教学方式要尽可能直白,起到应有的指导性作用。着重做好系统性、完善性的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初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有效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内容,对于历史的人物事件等有更深入的掌握,体现出知识层面的学习和理解。而到了高中阶段,高中历史课堂应该倾向于引导式、反思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各种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工作,要使传统文化知识和历史课堂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融合,体现出反思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独立完成相对应的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设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不断的反思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更大程度的增强。要留出一部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方法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效果,让高中学生能够在这种开放式的教育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会有更大的收获,所呈现出的启发作用和价值也更为深远。

3.在教学方法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初中历史课堂上更多采用的是榜样式教学方式,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简单直接,所呈现出的效果也更加明显。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取互动式的教育模式,实现多元化反馈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融入其中,針对某方面的问题或者传统文化知识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和互动反馈,通过小组探讨、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学生积极有效的探究相关内容,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体现出针对性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价值。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在初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差异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也同时在提醒着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个性化教学,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及时有效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进而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初高中的历史课程中实现更加完美的融合和渗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李克军《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堂研究》,《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初高中教学方式传统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