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12-14徐从标

关键词:中华内涵传统

徐从标

摘 要: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传统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层次的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两者融合的层次和深度进一步提升,让学生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启发和教育,从而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基本条件。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以百家争鸣教学作为案例,重点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5.022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树立起健康向上的民族自信,具备爱国情怀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相对应的融合策略,使两者能够实现更深入的结合,充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以此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在综合素养方面也有显著提高。本文以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百家争鸣”作为案例,重点分析两者融合的相关策略。

一、针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能够吸取精华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十分宝贵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百家争鸣的相关课文中就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针对百家争鸣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要按照时间线创建相对应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通过这种示意图的形式,针对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掌握相关内容,对于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及发展脉络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在其中充分讲解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更深入的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精髓。在针对具体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相对应的讨论小组,让学生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以此对百家争鸣时期的各种思想和相应的问题等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在不断地讨论和论证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吸取历史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影响。

二、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

在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各个思想家所涉及的思想观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和归纳,然后实现拓展和延伸。在延伸的过程中进一步融入传统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例如,孔子学说对于后人的生活、工作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而且影响范围特别广,可以说在中国人的思想深处,都有着儒家学说和孔子学说的烙印。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物质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出现严重的拜金主义或者诚信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和现实的角度出发,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出历史教材中“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以此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相关学派的哲学思想,让学生更加重视相关内容,从而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有更加良好的导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使自我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形成规范性的道德行为。

三、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鉴赏,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和文化修养

在历史教材进行编制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在教材中结合不同朝代的发展情况插上相对应的图像或者文字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对历史图片和文字进行针对性的鉴赏和分析评价,以此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的多样性以及鲜明特色。在引领学生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有兴趣积极自主地去探究相对应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内涵。通过鉴赏和评价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和相关作品,使学生的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艺术和传统文化认知的角度去理解相关课程内容。例如,在百家争鸣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流派的思想和先进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进一步说出学生自身的真实想法,把握其中的内涵,这样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傳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体现自身的评价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入的认知。兼容并蓄,百家争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要确保学生具备应有的传统文化鉴赏能力,需要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鉴别,融入更为先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最为优质的部分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和思想水平的提升。

四、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历史教材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汲取,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相关内容能够在历史教材内容中得到充分的融入和深入应用,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相关内涵。通过教材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创新完善,使历史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养分和内涵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内容,更为丰富,更有创新意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例如,在教《百家争鸣》一课时,第一,教师可以针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深刻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政治思想,针对儒家学派的相关内容以及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领会。(1)倡言以礼治国,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通过恢复旧时的周礼治理天下;(2)倡言“仁”的学说,以“仁者爱人”即为要具备爱人之心,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宽容待人,而这样的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指引,有深刻的思想理论支撑;(3)倡言“广施德政”认为应爱民,并以德化治理天下。第二,教师可教授给学生墨子和墨家学说。墨家的“兼爱”“非攻”讲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另外,进一步倡导节约环保,节约社会,生产物质,反对奢侈浪费,这对于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三,教师可以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延展式教学,使各项内容更加清晰明确,让学生有更加深入而且形象直观的认知。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将儒家学说中的仁学思想进一步提炼,使人的思想进一步升华和优化,充分体现出更为积极的时代价值,并进一步围绕追求仁道、讲求仁爱、执行仁义、实施仁政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述,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仁的思想,并且和当前的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发展进行更加紧密的融合。同时针对墨家学说中的“兼爱”“非攻”思想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当今世界注重“和平与发展”,这也充分体现出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承与发展。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传统文化的养分进行更深入的汲取,针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弘扬和完善,充分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效性和广泛性。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情况,使两者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想要在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研究,教师必须依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学生的历史学习训练特点,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历史教学策略,在历史课内容中积极有效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加全面细致地掌握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孙玉《论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策》,《教育界》2020年第11期。

[2] 邵歆乔《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魅力中国》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欢

中华内涵传统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少年力斗传统
木木相册
清明节的传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