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的意义及策略

2020-12-14梁秋芬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历史

梁秋芬

摘 要:历史是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历史既是对过去发展历史的记载,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学生们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领悟传统文化的风貌,也能够感悟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只注重对于历史故事的讲解,却未能深入挖掘历史直视背后的传统文化内容。本文主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从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入手,探寻融合的有效路径,旨在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 意义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24

在高中的课程体系中,历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学生们通过学习历史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风貌,感悟历史文化魅力。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不僅能够为历史课程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同时也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当中运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求相应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够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个人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1.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从本质上来看,历史学科属于一门交叉学科,历史知识当中涉及诸多与其他学科和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我们可以立足于全面发展的角度之上汲取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更加清晰明确的教学脉络。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本身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文化是历史不断发展的文化结晶,而历史的发展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生成。在现代化技术和教育领域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西方的文化知识涌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并赢得了许多学生的喜爱。学生们热烈的庆祝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深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浪潮下逐步流失的最直观的体现。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内容即便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能够绽放光彩,将传统文化引入到高中历史课堂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传统文化发展与历史文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进程当中。

2.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历史发展中生成的,而历史课程教学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更加完备的教学体系。积极主动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堂之间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当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古人优质的文化精神,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喜爱度,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的策略

在新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高中教学体系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开展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无论是对于促进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水平的进步,还是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探寻历史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立足于高中生的角度上来看,他们不仅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更需要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奠定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于高中历史课堂当中,要求我们能够提前做好课程规划,在不占用学生过多时间、避免对于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探寻行之有效的融合方式。我们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但可以深入挖掘高中历史书籍中潜藏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构建完备的中国历史文化框架,并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内容,形成完备的历史文化体系。学生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学生后续的学习也会更加轻松便捷。历史知识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能够为学生日常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引导作用,引领学生获得思想和道德方面的进步,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打造优质教学团队,构建完备的教学体系

新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能够将课堂主体的地位归还给学生,成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引导者。因此,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堂之间的融合,要求我们能够构建起一支优秀的教职人员队伍,不断强化高中历史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文化与历史之间的融合提供更多的可能。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当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进行课程规划时,既要搜集更多的历史知识,又要拓宽视角,找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契合点,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引领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次,学校方面应当积极主动地为高中历史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机会,鼓励高中历史教师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多种多样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典故,挖掘历史资料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深意,使二者融会贯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具备的优越性,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搜集更为多元化的教学资料,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被潜移默化的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当中。

3.改进原有教学方法,强化学科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跳脱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寻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高中生的特点,优化教学体系。立足于高中生的角度上来看,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需要应付的学科较多,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细碎、杂乱,如果强行要求学生以纯粹记忆的方式获取历史知识,不仅难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灵活性,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寻求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变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环节当中。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所讲解的历史知识,播放中国传统文化短片,或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借助线上平台向学生分析传统文化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搜集与历史课堂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以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及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于高中历史课堂当中,无论是对于历史教学水平的进步还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未来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给予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足够的重视,有意识的引入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为高中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提供辅助材料,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深度和理解程度,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之路点亮前进之光。

参考文献:

[1] 连生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的意义及策略》,《科普童话》 2017年第9期。

[2] 武豫《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25期。

[3] 巴金兰、樊华惠《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省思》,《新课程(下)》2019年第2期。

[4] 安志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讨》,《中华少年》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传统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少年力斗传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