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程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2020-12-14王文婷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王文婷

摘 要:英语课堂是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应当具有国际交往、文化交流与互动实践等功能。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效,围绕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组织开展英语课堂活动,防止英语教学造成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问题,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育人功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渗透 优化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20

本文从小学英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出发,探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文化渗透不足的主要原因,基于小学生的学情分析,构建渗透传统文化的良好教学氛围,组织开展趣味性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把教材与传统文化有机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直观、有趣和情境性的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价值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学习传统文化是塑造学生价值体系,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英语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好英语技能势在必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有助于实现文化教育与语言教学的同步开展,促进学生仔细品味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2.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觉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小学英语课程渗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启发学生的判断思考意识,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提高小学生辨识文化差异能力,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

3.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习俗、习语(成语)等,这些都是进行言语表达的重要素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言语表达素材,提高学生的言语分析运用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深入把握语句含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意义重大。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问题

1.英语教材的文化缺失

有些小学英语教材的文化渗透属性强,英语教材过度指向英语语法和单词,教材中很少涉及传统文化内容。教材内容没能给教师提供渗透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性。还有的英语教师开发乡土教材的能力不足,不具备进行东西文化对比教学的能力,不能挖掘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跨文化教学的意识不够强烈。文化现象不能与英语课堂、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英语课堂的传统文化渗透能力薄弱。

2.文化渗透的重视不够

当前一些小学英语教师还存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惯性,小学英语教师过于注重英语语言技能教学,忽略了文化教育。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句型、词汇方面的教学,死记硬背模式仍然在英语课堂沿用。由于对英语内容拓展不足,教师没能把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计划当中,不能以有效方式促进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现象,导致学生的文化探究意识不强,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英语学习中探究文化现象,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3.缺乏创新教学方法

英语课堂渗透传统文化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强调应用合理的教学活动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体验。由于小学英语课程文化融入不足,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过于机械传统,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例如,英语课堂的互动性不足,缺乏教学的直观性,学生往往对传统文化理解停留在概念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英语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质量。更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是提高传统文化渗透质量的必要条件。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措施

1.增强课堂教学文化韵味

为了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學英语课程中渗透的效果,教师应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主动增加英语课程的传统文化韵味,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深入感知和探究传统一些文化现象。例如,在healthy主题教学时可以把茶文化(Chinese tea)、针灸(Chinese acupuncture)、武术(Chinese Martial)等引入课堂,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相关问题的学习探究。教师还可以促进学生以不同视角观察中西方文化,既让学生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文化的兴趣。例如,在春节(Spring Festival)和圣诞节(Christmas Day)相关内容的对比教学中,把东西方的年夜饭习俗对比,不仅实现了东西方文化内容的平衡,还能促进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实际生活,锻炼学生英语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2.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融入传统文化的英语课堂增强了新颖性、丰富性和直观性,教师还要以趣味、幽默、新奇、可感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当进行学情分析,把握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课堂的有效方式。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将课下自学和课上互动联系起来,通过微课介绍有关中秋节吃moon cake、春节吃dumplings等相关的内容。其次,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师可以安排课前自主收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在课前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课中以故事、传说、视频的方式引导,层层递进地进行文化内涵阐述。例如,教师可以在英语对话中渗透传统文化,How many句型训练时提问学生How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我们国家有多少个传统节日)等类似的问题。第三,为了提高融入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组织开展融入传统文化游戏活动的教学,促进学生在体验感知中记忆知识,例如,跳房子(hopscotch)是在室外训练的内容,教师可以把他带到室内,通过学生喜欢的传统游戏跳房子来引导学生记忆星期、年月日、时间等主题相关单词。还可以把《三字经》《弟子规》的英语版本翻译进行中西方对比,从而让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探究活动。例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体会中西方语言差异。

3.采用情境化教学的模式

良好的情境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设置优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小学生对英语课本知识进行深度理解,达到提升传统文化渗透质量的效果。首先,英语课堂的教学情境应当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保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古代乐器“Guzheng, erhu”教学时可以用视频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围绕乐器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将钢琴、提琴进行对比教学,增强学生对器乐文化的探究兴趣。其次,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传统文化、学生的紧密联系,构建良好的视听环境,基于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形式吸引学生的英语学习注意力。例如,在colors单元教学时,可以将颜色与传统文化节日现象结合起来,红色与春节相关,白色与元宵节相关,清明节与绿色相关,中秋节与黄色月饼联系,这样有助于设置一些文化情境,让学生积极融入英语学习活动,在讲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达到文化熏陶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文化的渗透质量,达到有效开展英语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渗透,需要从学情出发,组织开展趣味性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握教材、传统文化与英语知识衔接点,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促进学生在英语实践中深入的感知传统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庞素梅《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探索》,《成才之路》2019年第3期。

[2] 周以涛《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文教资料》2019年第9期。

[3] 温军超《中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相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础外语教育》201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课堂英语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