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2020-12-14马桃花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创作

马桃花

摘 要:书法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书法的内在精神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以书法形式展示了独特魅力。书法艺术凝聚了中国人的内在精神与艺术底蕴,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传统性和民族性,我们应当进一步重视书法艺术与文化融合的重要价值,找出书法艺术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书法 传统文化 传承价值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27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艺术具有较强文化传承功能,新时代需要加强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找出书法传承的载体,真正通过书法艺术找出传统文化精髓展示的空间,这样才能达到提高人们审美情操,优化人文素养,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一、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特质分析

1.书法艺术与儒家文化融合

书法艺术是儒家“六艺”之一,是儒家弟子必备的技能,“书以载道”说明了书法的重要性。首先,书法艺术蕴含了儒家的中庸理念,书法的形体、结构、章法等讲究协调适度原则,书法几乎都有几何中心,强调重心平稳,做到错落有致。其次,书法的创作还讲求长笔与短笔的配合,每个部分的比例应当合理搭配,无论笔画多少都应当讲求秩序。汉字的结构还遵循左宽右窄原则,圆中带方,方而复圆,会于中和。第三,无论书法如何创作,书法在表现情感性时都要适度,不能超出理性范畴,强调不急不躁。儒家理念影响下的书法创作更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结合,书画艺术与人的精神情感密不可分,做到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书法创作实践。

2.书法艺术与道家文化融合

书法艺术还融入了道家文化,道法自然是书法艺术的重要法则,书法艺术追求天然雕饰之美,能够自成一体、不拘一格,不囿于规则的限制。书法家在书法创作时需要表现真情实感,真正直抒胸臆,并且做到游刃有余。道家虚实相生、难易相成、前后相随等理念对书法艺术有重要影响。首先,道家影响下的书法创作讲究宽松而不单薄,布局合理,疏密有度。其次,道家理念影响下的书法创作中讲究附丽原则,要求字的一部分要附在另一部分之上,能以曲附正,不偏不倚。可以说道家理念促进书法艺术在创作时能够把抽象与形象进行统一,赋予了汉字人性化的特征,强调书法家在书法创作时倾注情感,真正达到兼容百态的艺术效果。但是,书法艺术过度追求自由往往导致书法创作重视技巧而忽略了文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汉字的辨识度,还需要在轻法度的同时合理地进行个性张扬。

3.书法艺术与禅家文化融合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与本土的儒家文化有了深度结合,同时与道家文化也有着广泛的接触,并且逐渐地形成玄学,玄学讲究无法无我,力求达到独抒灵性的艺术效果。从本质来说玄学影响下的书法创作突破了规则的限制,表现出排斥世俗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简约性和返璞归真效果。例如,怀素的《自叙帖》,线长流畅自然,没有大喜大悲之感,点画的轻重搭配能够深切地反映作者的情绪变化,可以说玄学继承了禅家不分彼此的思想,排除了情感的羁绊,达到了忘我的独特境界。但是禅家影响下的书法过于重视流畅性,对汉字的规范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简笔的运用给汉字带来极大的识别困难,这种影响与道家对书法的影响是相同的。

二、书法与传统文化交互融合原则

1.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书法是融入哲学的艺术存在,是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书法创作不仅要达到精神的愉悦,更要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能够在书法创作中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刻的把握,运用直观的思维认知方式进行书法藝术创作,进而把哲学的、社会的、宗教的和经济的内容融入书法创作当中。书法创作不仅要掌握家笔法,还需要具有洞察世界的艺术审美能力,把握传统笔墨规律的同时,能够更新书法艺术的内容,真正地以感性的形式作为媒介,保证书法作品的神韵,进一步发挥书法艺术对现代生活的描绘展示作用,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如果书法创作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不能投入作者情感与想象力。就无法体现书法作品的可逆性、包容性与延伸力,书法应当体现万物的内在意蕴,增加生活的情趣,表现时代的脉搏。

2.真善美的内在统一

从艺术哲学角度分析书法艺术,应当从真善美的角度对现代书法艺术进行评价,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统一。首先,书法艺术本身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论,书法内容本身继承传统伦理道德内容,它不具有为艺术而艺术的特征。中国书法艺术进一步把个人思想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应当表现具有深刻现实社会价值的题材内容,将人性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形式结合起在一起。例如,书法的篆书、隶书不仅是线条的艺术向点画艺术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以及具有内在美的境界,诠释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思考。首先,书法艺术应当遵循自然的规律,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把更多的情感倾注在自然形态的模仿当中。书法艺术的美是在真的基础上的高级追求,是在符合自然真规律基础上的艺术升华,强调符合人性的美学艺术。书法的善融入了对伦理道道追求,这与儒家的仁和理念有着一脉相承的特征。真善美的融合是符合书法艺术内在规律的,可以说书法艺术与伦理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本质上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高度统一。

三、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策略

1.在守正中传承传统文化

新时代的书法艺术发展应当展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强调把德与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书法艺术引领时代道德风尚,能通过书法展示出家国情怀,促进多种风格、流派的书法创作者能够理解书法的要义,坚持文化艺术者的工作操守,发挥书法艺术在促进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书法艺术的时代发展还要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能够运用书法艺术传递先进的文化,通过书法进行审美教育与思想情感熏陶。现代书法艺术发展还要具有世界眼光,擅于通过书法艺术讲中国故事,在把握经典的基础上真正地实现超越经典,为当代书法艺术奠定发展基础。

2.创新书法学科教育方式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汉字是中华文化之魂,书法应当采用科学化的教育方式,系统化的开展书法教育实践,从而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大规模创作普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首先,提升书法学科的地位,建立书法艺术学科,加强书法技艺研究,发挥书法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着力编制书法艺术的教学纲要,规范书法艺术教育的行为,完善书法教育实践体系,进一步发挥书法艺术在培养方史哲专业技术人员中的辅助促进作用。第三,还要大力促进书法艺术进入中小学课堂,建立优质师资队伍,大力传承书法艺术,有效展示书法的文化功能,促进更多学校研究差异化的书法教育方式,提高书法教育有效性。书法艺术还要健全制度保障,做到代代传承,探索书法艺术文化输出的有效工作路径。

3.美育视角下的书法教育

我国当代社会为书法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也在当代中国社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书法教育不能仅仅进行技法教育,亦不能围绕着书法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感悟汉字之美,引导学生在书法创作中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与成就感。例如,优化书法的创作方式,提高书法创作的审美趣味,从而展示书法的启示引导功能。其次,在书法创作中还要提高想象力,具有形象塑造意识,真正做到从意象构思出发,实现书法作品由象入道。第三,书法还应当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挥书法的意境之美、自然之美、形制之美,进一步在书法艺术教育中采用情境的、实践的、互动的教学方法。

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还要继承传统文化精神,把书法技巧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统一起来,一方面优化现代书法艺术创作理念,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对书法艺术创作进行大胆创新,另一方面还要弘扬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的书法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各种书体源流浅说》,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6月。

[2] 老子著、于凤斌编注《道德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年4月。

[3] 于婉莹《去概念化与去绝对化:艺术与科学中的规律认知与反叛》,《艺术工作》2019年4月。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创作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书法欣赏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