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
2020-12-14刘利刚
刘利刚
摘 要:中国书法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艺术与民族精神有着本质联系,应当深刻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不断探究书法艺术的传承方式,进一步在书法传承中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 辩证关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29
书法是最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展示作用。中国书法艺术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方式。因此,要高度重视辨析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使当代书法艺术以有效方式传承展示传统文化精髓。
一、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书法蕴含传统文化精神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魅力,具有极强的思想指导艺术欣赏价值。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汉字形式变迁,这些汉字形式不仅可以体现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书法作品的重要源泉。我国书法作品传承了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每一篇传世的书法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有助于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书法作品还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记录当时社会历史风貌,具有表达普遍思想情感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可以记录当时的思想情感,可以表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精髓。书法艺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保证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载体。
2.书法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书法与传统文化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现代书法创作是展示当代人们精神风貌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繁荣创新的重要艺术形式。实现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还要使现代书法作品丰富主题内容,借助更有效的书法艺术创作形式。书法艺术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艺术气质,有助于开拓人们的文化认知视野,书法可以用于当代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将人生状态与书法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传递情感的作用,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展示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提升了人们的艺术修养,从而充分体现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
二、书法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1.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
温和中立是书法创作的至高境界,它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至高境界,也是我国书法创作的圭臬,影响了历代书法家。我国书法创作追求的天人合一强调意境上的整体和谐。而且,中国书法具有极强的包容精神和兼容能力。书法创作强调和谐美,进一步把个人的思想情感直观地表现出来,做到线条生动且富有特色。例如,书法作品追求字体与笔墨的统一,书法创作者不仅要有较高技巧,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藝术美感,书法艺术创作需要达到多种元素的协调统一,实现表达方式与创作主题的深度融合。
2.道法自然的本真追求
道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自然规律,因势而为,符合自然法则是书法创作的重要理念。我国书法艺术强调内外部和谐,既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又减少人工斧凿的痕迹,呈现浑然天成的作品风貌。自然是书法创作的重要精神,这与我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和谐统一理念相辅相成。例如,书法的点、线、面都要遵循内在自由,能够超脱书法创作本身的限制,在超越作品的基础上达到无我之境。脱离世俗的羁绊,脱离社会个体的限制,才能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进一步体现书法作品的先进性,从而展示书法作品独特魅力。
3.包含儒家的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是我国社会的基本思想理念,儒家思想可以概括为中庸之道,力求实现恰到好处的效果。我国书法艺术创作追求不偏不倚,在书法表现手法上做到精准,防止出现过犹不及的问题。一方面,书法家要灵活运用线条和弹性,保证书写的准确性,能够合理地考虑多种影响书法创作的因素。另一方面书写时还要有足够的力度,保证书写力度与作品内容主题保持足够的适应性,能够表现书法作品的艺术美感。在儒家思想引导下,书法作品要有准确性,还要具有弹性变化,这样才能体会作品的寓意,促使书法作品的创作变得更加灵活丰富和多样。
三、通过书法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1.丰富传播传统文化的路径
书法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有重要的意义。书法是彰显核心价值理想,培养民族情感,陶冶情操的载体,还要进一步优化通过书法传承文化的路径。首先,书法教育应当自觉地承担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符号,虽然书法艺术历经发展变迁,但是其文化内涵始终保持不变。应当在书法教育中重视书法内容与形式的讲解,同时消除书法教育过于重视技法教育和忽略文化内涵的问题,促进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学习书法技法。其次,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重视在书法教育中融入审美教育,把提高文化修养与书法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第三,书法还要承担创新中华文化的作用,发挥推动文化繁荣的重任,书法创作应当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重视创作讴歌时代的书法作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书法创作。可以说,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应当发扬传承文化的重任和独特的历史使命。
2.保持书法与文化的同一性
现代中国书法创作应当与文化保持同一性。书法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迁,书法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向前进步,中国书法艺术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无论书法艺术如何发展,都应当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契合,进一步追求书法对文化的承载价值。首先,书法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以汉字为媒介的艺术形式。汉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聚集着中国人民的共同情感。现代书法艺术创作还要从汉字的文化属性出发,在书法创作中更好地展示汉字的文化价值。其次,作为书法媒介的笔墨纸等工具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书法艺术的力、气、势、韵等都应当发挥历史传承作用,应当把中国哲学与中国书法结合起来,将中国哲学的辩证思想与书法创作结合起来。例如,中国哲学中的虚实、阴阳、刚柔等理念应当融合在书法作品当中。第三,现代书法创作还要实现情感、技巧的统一,在书法创作中追求独特的艺术美,能够运用书法技法表现独特的心情与灵魂,书法作品必须是主流价值理念的载体,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渠道,需要发挥价值引领功能,保证书法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展示作用。
3.优化书法教育体系与实践
当代书法教育形式多样,书法教育载体众多,各类培训机构普遍的重视书法创作技法的教学,不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要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审视当代书法教育,促进书法教育体系得到优化进步。首先,摆脱书法教育重临摹的特征,既要充分的发挥名家书法作的价值,积极开展《多宝塔碑》《张迁碑》等探究教育,又要融合时代特色鼓励学生形成个人风格,从而摆脱书法艺术审美的局限性,鼓励书法艺术向着求新求变方向探索,促进书法教育摆脱刻板的认识,促进学生找出适合自身的特色字体。其次,还要促进书法教育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大力编写书法教材,丰富书法教学的资源,在书法教材中充分的融入文化基因。第三,进一步发挥书法教育对学生情感的促进作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把书法教学与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实践,展示学生的作品为载体,从而打破传统书法教育的弊端。
书法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对于传承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中国书法创作还要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书法创作中实现艺术形式与内在思想的统一,创作时更好展示时代风貌的书法作品。
参考文献:
[1] 仓玉梅《学生专业社团: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以一节藏文书法艺术教育课为例》,《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2] 李小虎《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作用传承传统书法艺术的研究》,《神州》2017年第3期。
[3] 安宁《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传承——以书法、绘画为例》《艺术科技》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