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文结合

2020-12-14赵连萍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传统

赵连萍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往往难以真正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让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之美,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数学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文化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断提升。

关键词:数文结合 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15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所认知的数学知识是一门课程,是一门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课程。这不仅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中的传统文化之美,还难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日渐低下,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将数学与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从小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将符合小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数学教学课堂之中,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数学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既能在课堂中加强对数学文化之美的领悟,升华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还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知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让小学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之美的重要性

从数学历史上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古希腊的数学和中国传统数学都有辉煌的成就、优秀的传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着深远的学习意义与价值。如若小学数学教师,单纯地将数学课程当成一门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学科,那么学生同样会形成与教师一样的思想,难以深入挖掘数学中的文化知识与文化内涵,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会一直流于表面,这就失去了开展数学教育的实际意义。而如若教师让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之美,使学生实现对数学文化知识与概念知识的双重学习,形成知识、思想与能力的统一性,这样学生就可以真正学会与学好数学课程,进而促使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良好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让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之美的重要性,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会以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进行数学交流,促使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

二、让小学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之美的有效策略

1.加强学科整合体现文化味

从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科整合,体现出数学中传统文化之美,让学生感悟数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与数学学习能力,加快学生数学发展的步伐。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以及小学生思维的薄弱性,学生难以直接理解数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可以运用更加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语文学科,开展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数学文化与知识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通过这种将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把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中的趣味化教学方式,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与抵触心理,有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学习关于数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同时,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增加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为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例来说,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这节课时,其核心教学目标,即为让学生学会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先为学生教学语文课程中,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词知识,使学生能够从形容词“明”对“清”,名词“月”对“泉”,词性不变的文化知识中,形成对数学学科中轴对称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兴趣。之后,使学生能够自主且深度学习本节课的数学文化知识,感悟数学知识中的文化之美,加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地学会本节课的数学文化与数学技能。

2.引入数学史体现文化味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为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史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数学历史中,加强对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与效果的不断提升。而且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收集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数学史,使得数学文化之美能够充分地体现在数学课堂中,使学生在浓郁的数学文化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文化感知与数学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独自发现、分析與探究数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能亲身经历数学文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对数学文化知识的深刻认知,透彻地掌握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从根源上杜绝学生形式化地学习数学知识的不良学习现象;并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学习主人公,积极地与教师进行相关的数学文化交流,丰富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与积累,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能力,成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

举例来说,在学习《表内乘法(一)》这节课时,教师先通过乘法的数学史,比如:中国的筹算式、珠算式、尾乘法(与我国的珠算类似)、十字相乘法(印度发明,又称“闪光乘法”)、“俄罗斯农民算法”等等,且有代表性的算法开展对学生的数学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强化对数学文化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表内乘法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各自说一说对数学文化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开展深层次的学习交流,使学生能够加强对乘法算法与算理的掌握,促使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3.运用名人名言体现文化味

名人名言是指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富有知识的名人所说的能够让人懂得道理的一句较为出名的话。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用数学知识的名人名言,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水平,可以为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文化知识,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而如若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述数学文化知识,学生较容易出现认为数学文化知识枯燥的不良学习现象,所以教師可以通过名人名言开展数学文化教学,将传统文化审美良好地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因此,教师让小学生能够从富有传统文化的数学课堂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文化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名人名言的启发性,开展对数学知识中文化知识的深度探究,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此外,教师还应时刻观察学生的数学文化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与文化学习观念,使小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认识时间》这节课时,教师先通过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的名言,如: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多59倍,开展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良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且高效的数学文化课堂。之后,让小学生能积极地学习课本中关于时间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文化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数学文化的学习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学习水平。

总而言之,让小学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之美,是确保学生数学学习实效性与现代化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数学教师应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符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概念与文化知识共同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真正热爱上数学学习,真正领悟数学学习的价值,真正学好数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为现代化优秀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建明《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文》,《科学咨询》2020年第5期。

[2] 刘休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魅力中国》2019年第46期。

[3] 陈银惦《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