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2020-12-14赵一婷

关键词:语文课程古诗词人才

赵一婷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高职学校的人才培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下的教学理念,想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校就必须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重视起来。通过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辅助语文学科教学,带给学生良好的启发,推动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对高职语文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职语文 传统文化 古诗词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13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思想理念的出现,人们对新时代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也随之有了新的定位。在原有的基础上,人才的品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成为新时代人才步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而高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人才的重要场所,与社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其教育模式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语文课堂中。由此可见,对高职语文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高职语文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

1.通过韵律美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造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宝藏。其中古诗词是目前传统文化中传播最为广泛,被多数人所熟知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调动读者的探究兴趣,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挖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渗透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课堂学习感受,让学生自觉地走进古诗词意境中,促使学生能够对古诗词表达的内容拥有一个更为深度的认识,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掌握古诗词中的音律美,对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具有极大的价值。

2.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在以往的高职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大多将注意力放在了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上,力求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而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这样的教学思想理念之下受到的重视度大多不够,成为在高职教育中时常被忽视的存在。但在时代的变化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推行下,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单一类型的人才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致使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不再适用,高职学校教育革新势在必行。在高职语文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此具有针对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内容的同时,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今后社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社会发展情况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思考,对学生的成长与社会接轨具有极大的价值。此外,在传统文化渗透下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进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帮助,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拥有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高职语文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朗诵教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高职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涉及的古诗词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进行理解与记忆的地方出现了大幅度地增加,学生在记忆古诗词内容时大多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且极容易出现对古诗词句的记忆错乱等问题,为高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对此,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积极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古诗词背后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构建古诗词的创作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了解古诗词意,探究古诗词意境,促使学生能够在多方面的作用下走进古诗词描述的内容中,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与作者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进而实现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古诗词句的目的。此外,大声朗读是一种较为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巩固学生所学的古诗词内容的方式。教师应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依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长久的计划,安排班级中的班干部每天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晨读,让学生在头脑最为清楚的时候记忆古诗词,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2.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创作中去

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性的提升,以及分析探究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但写作为学生带来诸多良性影响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满足一定的要求。首先,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用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突出文章的重点,优化写作结构。其次,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拿到写作题目后产生较多的灵感,为学生写作的顺利度与流畅性提供可靠的支持。最后,学生应当掌握足够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多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这些要求,教师在开展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渗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同时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优秀文章的阅读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对词句的使用方法,推动學生写作技能的提升。另外,为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对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成长状态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设计趣味学习环节,营造出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氛围的感染下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进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对爱国主义情怀及人物的刻画都十分巧妙。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中有关英雄人物刻画的文章,让学生探究其中的共同之处,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渲染气氛,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以“刻画人物”为主题,进行自由写作,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抒发,进而在提升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写作情况,实现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学科中渗透的价值。

3.通过品读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气韵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教育尤为看重,从目前我国完整留存下来的经典古籍来看,关于教育的方法与思想的探究内容就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虽然这些经典古籍的创作时间较为久远,但其中的部分内容在今天依然适用。因此,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方案时应对这一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地调整语文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出全新的语文课堂学习结构,带给学生全新的语文知识学习体验,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进而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的方式带给学生启发,让学生自觉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反省与反思,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有待补足的地方,不断地探寻改进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气韵。例如,在学习到《劝学》时,教师可以对这一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荀子》这一经典内容,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刺激,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荀子的教育思想,掌握更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立,实现高职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高职学校中语文学科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最好的载体,教材中可供挖掘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良多,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下不仅能够推动语文教育任务的完成,还在帮助学生培养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构建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深度挖掘可用的传统文化素养,积极地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让学生逐步地成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继承人,今后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高职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2] 黄真治《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0期

[3] 黄静《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古诗词人才
踏青古诗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古诗词中的新年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