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12-14何铭仪

关键词:阅读教学素养传统

何铭仪

摘 要:我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文化的底蕴和传承备受人们关注,现今教育事业发展中也更为注重素质教育。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要创新教学方法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本文将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为教师探索较为高效的渗透教学方法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06

我国的发展与进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奠定了现今的盛世,中华儿女也逐渐受到世界尊重。现今社会经济逐渐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也要传承与发扬到世界各国。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更利于从小对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进行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得到正确的树立,我国学生也不会受到西方国家不好的文化影响,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极为重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至今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承,传统文化中体现着我国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也传承着中华儿女特有的习惯和精神思维,也是推动我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石。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被人们逐渐忽略,很多青年人和学生都开始追随西方文化,也注重西方节日的庆祝,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传承与发扬。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识是增加中国人民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精神支柱,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代表性文化,进而,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渗透并将其融入教学课堂中。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老旧,其主要依赖于课本知识教学,学生的知识层面受到限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融入传统文化的文章,深入挖掘并探索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其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知识层面得以拓展,视野也更为广阔,进而核心素养水平得以提高,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国传统文化是国家与社会进步的基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在国际中展现中国文化与精神的重要内容。现今人们在生活中都追求外来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的节日、精神受到冲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中逐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的文化精神素养水平也得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以培养,更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并将中国文化传承与发扬到世界各国。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氛围也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中也不会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探索。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更易产生探索欲望,教师也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在课堂中也会更加主动学习知识,语文素养水平得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得以加深。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1.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文化渗透

小学生的性格与智力都不稳定,小学阶段也是其思维和智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另外,小学生的性格也较为活泼好动,且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对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文化渗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为自主地对传统文化探索与思考,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受到熏陶,更利于其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语文知识《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以兵马俑的由来进行教学。学生对兵马俑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课文中有对兵马俑的简单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课文,进而让学生找出兵马俑的特点,之后教师对学生小组探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其课堂学习氛围也更为融洽。学生在学习中对课文知识理解更为深刻,对文化历史也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2.读古代寓言传说和历史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课文内容都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所描写的古代寓言传说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被寓言故事内容充分吸引,会更为自主地探索故事内容,在学习中也更为认真,在故事中对传统文化也逐步了解,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保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拓展课外古代寓言的历史故事开展教学,进而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感受文化历史的魅力,学生也能够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思想。

例如,在学习语文知识《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融入古代寓言故事,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通过寓言故事对传统文化历史进行了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学生大多都听说过,但学生在典故中并没有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典故和课文内容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故事中有所启示,学生的观点也能够正确树立。

3.学习四大名著,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中有四大名著,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把四大名著渗透到教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可以以名著中不同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名著中事件的发生对当下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也知道古代人的发展与进步,对古代人的思想也更为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枯燥的名著内容毫无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现代影视作品翻拍的名著内容进行教学,并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影视作品段落。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观看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会更为自主地观看并阅读名著,进而传统文化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例如,教师可以播放《红楼梦》翻拍的经典影视段落,学生在观看中能够对当下时代的封建制度和礼仪有所了解。虽然封建制度和礼仪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所捆绑,但对现在人们没有礼仪的行为确是很好的引导。

4.利用现代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文化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但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也是极为吸引人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与环境,进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教学课堂,使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中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文化素养水平得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保障。

例如,在学习语文知识《颐和园》一课时,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的翻拍中都会取景颐和园,课文文字对颐和园的描写虽然生动,但学生对单一的文字学习毫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直观展示颐和园的景色,学生被视频中丰富多彩的景色所震撼,对颐和园的壮观有所了解,进而在学习中更为积极,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多媒体技术所构建的教学情境更利于熏陶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极大,传统文化的环境熏陶更利于学生自身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身老旧的教学观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课堂熏陶中能够成为我国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进而将中国文化传扬到世界各国,也能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提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赖冬梅《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中外交流》2019年第35期。

[2] 呂雅静《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散文百家》2020年第15期。

[3] 魏建华《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