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2020-12-14陈亦明

关键词:汉字教学方式传统

陈亦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可以有利于社会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04

小学语文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学习语文其实不是已经容易的事情,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老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一方面还要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出规划,让学生可以少走弯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感染下提高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更加能够感受到文中的含义,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因此,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对学生传播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更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让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相对薄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校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变成只会学习的机器,将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壞的标准,这样的教学理念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缺乏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仅仅是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得语文教学氛围缺失生机;第二,教学方式落后,以往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至于学生的吸收能力如何,老师却不得而知。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千年,是我国文化的根基,也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仍然在当今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文化之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语文教学工作也应该有所创新,不要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要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教学质量。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提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1.在现实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语文作为艺术的一部分,与生活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当中,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理解语文课程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虽说传统文化较为抽象,有时候很难理解,但是老师可以将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引入到生活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解地震中的父子这一节课程的时候,首先,老师要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文章中的生字,需要学生理解和认识,然后利用老师的职业技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在老师讲解完课程之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回想自己和父亲之前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父亲做的什么事情感动了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语文课文中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可以懂得父亲的辛苦,在日常生活中理解父亲的工作,尊敬父母,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2.通过阅读渗透传统文化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要将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的形式进行渗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老师在讲解慈母情深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做了哪些事情感动了自己的母亲。通过问题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与此同时,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留存于教材表面,通过拓宽阅读范围,可以让学生在更多的课外读物中找到传统文化,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例如在讲解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要通过对语文课程的讲解,让学生爱护动物,珍惜生态环境,提高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指导性教育,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

3.开展多种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兴趣感。在活动中合理化地渗透传统中国文化,使其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借助我国传统节日、诗、词、戏曲、书法、对联、成语、歇后语等形式,渗透传统文化。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腊八粥》《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等内容。如春节到来,中国的习俗有哪些,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跨年守岁等。而同学们是否知道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吗?教师可以在该过程中,为学生渗透民间的传统故事,如除夕的由来。通过这种趣味化的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在该过程中也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对文化的传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本课节内容,与学生一起做对联,在做对联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哪一组对出的对联较多则获胜。在该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对春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4.感悟汉字的魅力,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而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承担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汉字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对汉字的讲解,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汉字中的魅力以及古人的智慧。教师为了增进课堂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对汉字进行临摹,然后再根据学生所临摹的汉字,讲解该字的由来。如在讲解汉字“国”的由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力,为什么国字会这么写。有的学生回答,国是由口和玉组成,是因为国家具有保护感,可给人民以保护,而玉则代表中国人都是国家的瑰宝,具有较高的价值。然后,教师再针对“国”字的由来,展开教学。如国字原本里边并不是玉,而是由或这个字组成,而或又等同于惑,女皇帝武则天认为该字代表着疑惑的意思,会让百姓感觉不安,后期又把国字里边的或改为武则天的武,代表着武则天在位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危。而后又觉得武字在框里,像是囚禁的犯人。于是她又想到了国家的疆土是广大的,通四面八方,于是便有了国家的国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了较为全新的认知,提高对国家的文化的热爱,提高对汉字的热爱。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引入到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放大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秦晓红《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文渊(中学版)》2020年1期。

[2] 曹桂兰《浅析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文存阅刊》2018年1期。

[3] 韩宇《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探究》,《速读(上旬)》2020年1期。

猜你喜欢

汉字教学方式传统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