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看历代首都的迁移

2020-12-14罗昕蕊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迁移中国

罗昕蕊

摘要: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都市文明发祥地之一,作为世界上唯二个文明从未间断的古国,其都市的发源可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其深远的历史对当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看历代首都迁移,不仅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历史时期古都的宏观空间分布格局及其迁移原因,而且对于当今制定城市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價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地理;中国;首都;迁移

首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行政、文化、军事的中心,特别是在政治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家权力都集中在这里,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不论是分封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行省制,亦或是分裂时期,中国历代的首都承担着不同职能。

一、研究的历史时期界定

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其起源主要有防御论、集市论和宗教论等学说1,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定阶段而产生的结果2,城市的发展状况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条件与社会结构3。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据考证,至少从黄帝时期起,华夏民族就在当时的“中国”(今黄河中游)建立起灿烂的古代文明。

综上所述,研究所涉及的朝代为历史时期中国政权相对统一的时期,包括:五帝、夏、商、周(西周与东周)、秦、汉(西汉与东汉)、晋(西晋与东晋)、隋、唐宋(北与南宋)、元、明、清。

二、首都确立条件

历代的首都是政治,军事,经济,民族文化自然与人文多方面条件的综合的评价,其一般确立条件分析如下:

1、控制内部。在冷兵器时代,首都的地形地势在领导国家和抵御外敌时起主要作用,人为因素多为补充作用。历代首都多在上游,有利于居高临下。强调“四塞之地”,即周围有天然关隘便于防卫。边境多设立过所,控制进出城人员与货物。

2、便于御外。①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工程和驻军,例如长城来保证国家安全;②设立首都近边,置之险境。

3、一定的人口。强干(首都)弱支(地方),将潜在反对势力集中在首都便于控制,例如秦朝实关中,建都后大规模移民。

4、方便交通运输。首都消费粮食产量极大,多水运(修运河),道路驿道,例如秦朝朝廷中央政府管郡,郡管县的政策需要修建道路以实行管理,驿站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通向全国各主要地区的道路网,以及驿站交通站接待站。

5、王气天命。不仅是玄学,更是当时的人对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一个综合的看法,也包括大多数人当时的文化心态。

首都一般处于政权中心,并非以空间距离为标准。所谓的“天下之中”既包含了实际的距离,也包含着心里的距离,还包括当时的最合理的距离。首都的选择五点因素并不能同时全部满足,因此天然条件不利的地方,往往就要有人为的因素来弥补,例如水运粮食。

三、五帝及夏商时期的首都及迁都轨迹

在五帝及夏商时期,首都的兴衰呈现明显的频繁更替现象,较为零散且数量较多。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段内首都的分布格局始终停留在古代的“三河”地区,“三河”包括河东,河南,河内。其中河东是指津晋陕分界线黄河自北向南流以东的西南部地区,即在今山西省临汾运城一带;河南是指黄河中游东西走向以南附近的地区,即在今河南省洛阳,郑州开封一代;河内是指黄河中游东西走向以北,太行山东走向以南的地区,即在今河南安阳濮阳一带。

根据调查文献可得出结论:①河东地区的三座都城中有两座是建都在五帝时期,分别为现在的临汾与永济,而夏都只有一座,为现在的夏县,且河东地区无商都;②河南地区所占的都城以夏都为主,分别为现在的偃师、登封、禹州和开封,而五帝时期和商代都城较少,共两座都城,分别为现在的新郑和偃师、郑州;③河内地区所占的都城以商都为主,分别为现在的濮阳、安阳和淇县,而五帝时期和夏朝都城相对较少,分别为现在的濮阳以及济源、安阳。

综上所述,此类分封制阶段,由于国家较小,首都管理的功能较简单,经常迁移。在五帝及夏商时期首都分布在三河地区,且五帝时期首都主要分布在河东,夏朝主要分布在河南,商朝主要分布在河内,这一时期首都的大致迁移轨迹为:河东南迁至河南,再由河南进一步东移至河内,这一围绕“三河”的频繁迁移。

四、周朝至北宋时期首都的及迁移轨迹

在排除为了国家生存和政权统一,分离时期所建立的首都后,从周朝至北宋这段历史时期,首都频繁不等的建立在今西安,洛阳,南京,开封等四座城市内。其中西安和洛阳作为都城的频率较多,分别出现五次和三次。

东晋是在建都洛阳的西晋司马睿南迁而建立起来的政权,疆域大体上局限于淮河及长江以南,而北方则与五朝十六国并存,因此东晋时期国家虽然统一,但其从某种程度上仍可视为处于分裂状态,故从周朝到北宋共十个相对统一的政权当中,出现了一次都城偏离黄河中游地区,即东晋建都健康金南京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西安,洛阳和开封基本上是沿着渭河及黄河在其中由东西走向平行分布的三座城市。因此,建都开封可以视为首都在西安洛阳一线来回迁移后,向东更进一步的延伸。

综上所述,在周朝至北宋时期,首都大体平行分布在渭河及黄河重要的东西走向地带上,都城迁移轨迹沿着西安-洛阳-开封一线,呈东西向波动迁移。

五、南宋至清朝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在南宋至清朝这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都城主要建立在今杭州,北京,南京这三座城市,其中北京作为都城的时间最长,历经元明清三代,杭州和南京则分别作为南宋吉明朝前朝的都城。

南宋是继北宋灭亡后,宋室南迁在江南建立的政权,由于宋高宗的不不抵抗政策造成南宋和金对峙的局面,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都城杭州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相对统一政权下最南端的都城,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破南京,明初建国后将南京设为应天府,并将其作为明朝都城。公元1421年,燕王朱棣夺取建文帝王位,将都城从南京北迁至原来的封地北京。从而导致了明朝出现,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的现象。

因此在南宋至清朝这段中央集权制度阶段内,为了权利和机构的集中,维持国家稳定,首都大体沿京杭大运河分布,且这一历史时期的都城叫南宋之前而言,其整体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东移,都城迁移轨迹为沿着京杭大运河南北向近海迁移4。

六、结论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首都的功能是不同的。历代首都的迁移是有其规律的,主要为由西往东。而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供应不足,水运耗费资源巨大。根本上看,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就是粮食产地的变化。在考虑到距离本朝根据地远近的同时首都建南方是支流,建在北方是主流,最后稳定在北方。

参考文献

[1]Sjoberg G.The Pre-industrialCity,New York:Free Press,1960

[2]Rugg D.Spatial Foundations of Urbanism(2nd edn.)Dubuque:WCB,1979

[3]薛凤旋,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J].地理学报,2020,57(6):723-730

[4]杨帆 万炜,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D]地理教学,2015,19

猜你喜欢

迁移中国
谈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迁移策略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