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之“凤头”“猪肚”“豹尾”

2020-12-14戴平卫丽燕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凤头猪肚小学语文课堂

戴平 卫丽燕

【摘要】写文章要求: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而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也要开头精彩,激发兴趣(“凤头”);训练充实,丰厚课堂(“猪肚”);延伸有力,巩固拓展(“豹尾”),让课堂教学更有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凤头”   “猪肚”   “豹尾”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即关于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像写文章一样,需要“凤头”“猪肚”“豹尾”:有趣精彩的导入——“凤头”,丰厚充实的训练——“猪肚”,巩固知识的延伸——“豹尾”。

一、“凤头”,精彩的起始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从课堂导入开始。因为导语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优越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从有趣、精彩的导入开始。

(一)生疑成“凤头”

小学生好问,探究心强,他们对未知事物有一股“追根究底”的欲望,教师就要好好利用这一点,以生疑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来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笔者开始就提问:“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说:“蟋蟀的住宅在哪里?它神秘吗?它豪华吗?它的结构复杂吗?”通过产生的一系列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出来,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二)以趣成“凤头”

除了设疑,还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利用趣味性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有趣的事物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引起兴趣。虽然小学语文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缺少思考性,许多篇目似乎是一目了然,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含义。但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发掘语文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所学篇目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笔者一开始就让学生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学生立即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赞美、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完全被这美丽的景色所折服,顿时精神振作,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课堂导入明显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三)设悬成“凤头”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对一些道理的理解比较肤浅,而小学语文中有些课文的说理性很强,并且还蕴含一定的哲理。如课文《最大的麦穗》,假如直接进入课文学习,学生的兴致肯定不高,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所以针对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在导入时设下悬念,这既可以在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悬念,明白哲理,可谓一举两得。笔者在《最大的麦穗》导入环节,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少年,在雪地里撒了一些稻谷,用一小棍在稻谷上支撑起了一个小匾准备捕麻雀。这时,有5只麻雀已经进入匾中央,有3只正在边上吃稻谷,还有4只在稍远处观望。教师提出问题:少年此时是再等几只麻雀进去拉绳(A),还是马上就拉(B)。这一悬念的设置,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的气氛热烈,大家主动参与学习,感悟课文蕴含的哲理,最后确定应选“B”,而故事的结尾也验证B选项是最正确的。而少年选择“A”做法,在等待中,稻谷被吃光了,麻雀都飞走了,一只也没捕到。这就是在导入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有成效。

二、“猪肚”,丰厚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相应的训练是不可少的,但是枯燥乏味的训练会使已经产生的兴趣消失,也会使学生學习成效锐减,所以创设有效的训练既可延续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习得的知识得到巩固,还丰厚了课堂教学。

(一)给予成就之感的有效训练

小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这会更加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语文学科中的许多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要着力捕获值得赞扬的因素,尽量给予积极的肯定,并不失时机、行之有效地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充满自信,内心催生“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同时,即使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也应积极引导,不可抹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课时,笔者有意设计训练问题: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河神娶妻的真正原因讲出来,而是先让巫婆和官绅头子去跟河神说新娘不漂亮呢?学生们打开思路,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这是西门豹杀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有的说:“这是西门豹要让老百姓内心深处真正明白原因”,有的说:“西门豹刚到邺,老百姓还不了解他,他要用事实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有的说:“西门豹做事情有谋略”……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笔者都予以一定的肯定和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在交流见解和得到教师肯定后,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既学到了知识,又交流了思想,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升。

(二)产生竞争意识的激趣训练

当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积极意识时,学习的劲头会更足,但仅靠内在的学习动力还不够,还要用树立学习竞赛的对手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有更广阔的思路和攫取更丰富的知识,而且这样还能促使学生多了解社会知识和课外知识,更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相互竞争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1.直接树立竞争对手

教师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帮助学生确立竞争对手,并提出多方面的竞争要求,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课堂知识掌握了多少,学习小组的语文学习成效如何,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或参与度如何,等等,并阶段性地进行情况反馈,及时促进,持续发展学生这种良好的竞争意识。

2.利用比赛来产生竞争

教师在语文课堂训练中,有意识且经常性地开展一些竞争性训练,使竞争落实到具体的语文学习中,有实效性、明确性、针对性,这样的训练,既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控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气氛热烈。例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在教学到“旁边一个女人劝阻”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两个观点谁对谁错?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即积极思考,并展开了辩论,在竞争对手面前,个个立场坚定,理由充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得到位,学得透彻,而且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学习积极性得到强化。

三、“豹尾”,有效的拓展

语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四十分钟,而应向课外延伸,是时间上的延伸,也是知识的延伸,更是兴趣的延伸。

当课堂教学完成了课文内容的教学时,学生被激起的学习兴趣往往还没有消退,他们的求知欲望还很强,课文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向课外知识延伸,积累更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广,学习语文的眼界更开阔,并持续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教学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之后,笔者让学生课后去读读《世说新语》,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去搜集关于“竹林七贤”的一些故事。通过这一延伸,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大提升,还有学生主动去读小古文。这些都是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去进行的学习活动,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习兴趣的延伸,也是自主学习的体现。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能更好地自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个唤起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精彩的“凤头”,在教学中要充实课堂,丰厚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如“猪肚”一般,最后让有力的延伸如“豹尾”一样使知识得到巩固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课堂教学也有“凤头”“猪肚”“豹尾”,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更有魅力。

猜你喜欢

凤头猪肚小学语文课堂
闻“蜂”而动的猛禽
猪肚鸡要上市
猪肚鸡
莲子猪肚
老人说,多吃猪肚可以养胃有道理吗? 辟谣:油腻的动物内脏才伤胃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凤头赢得百媚生
小仙鹤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