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粮减损降耗技术的相关思考

2020-12-14李传杰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储粮

李传杰

[摘要]粮食在生产、流通、保管或是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会出现损耗情况,就我国粮食流通领域来说,粮食损失的数字十分巨大。仓储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就是粮食保管的损耗大小,这也是影响收储企业安全、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相关单位要加强仓储的制度建设,用更加科学、规范、绿色的储粮方式提升自身的储粮技术。

[关键词]储粮;减损降耗;损耗因素

中图分类号:S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6

由于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粮食从入库、存储到出库的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一定的损耗,使得入库数量与出库数量存在一定差异[1]。因此,为了保证粮食数量的真实性,相关人员要尽可能减少粮食损耗,利用科学的减损降耗措施把损失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在提升仓储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1 粮食在出、入库及储藏过程中的损耗因素

1.1 过磅计量误差、整进零出因素

整进零出、过磅计量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粮库地磅工作时间较长,地磅感应原件灵敏度受到影响,在称量时会存在一定称量误差,因此相关人员要及时更换磅称或感应元件;第二,载重车辆的大小不同也会影响磅秤的误差,因此相关人员可以把磅秤设置成大磅、小磅,保证大磅过大车,小磅过小车。

1.2 出入仓作业搬倒、作业现场清扫残粮因素

现场清扫残粮、出入仓作业搬倒等环节都需要在库内的中转车内完成,中转车在作业时或多或少存在撒漏现象,从而导致损耗情况发生。此外,中转车在路上作业时,受包装清理不彻底、机械压碎、中转车未清扫干净等原因影响,会产生不可回收的损耗[2]。

1.3 入仓粮食的高水分、高杂质影响

对于干燥或是炎热的夏季来说,入仓粮食一般水分较高,但是在入仓之前,可能会经过长距离运输、搬倒等环节,导致粮食中的水分急剧减少。此外,如果粮食的杂质偏高,在入仓时会使得其中的杂质被分离出来,这类杂质不能被运输到仓库内,进而产生损耗。

1.4 储备粮在存储过程中的各种扦样因素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储存粮,一定都会经过验收、扦样、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虽然样品的数量不多,但是经过多个环节,每个仓的轮换周期也会积累较多数量的样品。

1.5 粮食储存过程中的干物质消耗因素

每一粒粮食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其在保管时无时无刻不在呼吸,这会直接影响粮粒内的干物质消耗,导致整个粮粒重量减少[3]。

1.6 保管过程中储粮安全措施(通风)因素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粮食,在入仓以后工作人员都会对其进行水分通风以及均衡粮温等措施,例如在冬季会进行通风降温等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就会导致粮食的水分降低,自重减少。

2 储粮减损降耗技术与措施

2.1 加强监管巡查力度,保证粮食数量真实

对于粮食保管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影响因素,相关人员要对保管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规范入库的流程。此外,还要加大相应的粮食巡查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管理漏洞。

2.2 完善细节控制,抓小抓早

粮食在入库之前一定要认真校验相关的电子设备,尽可能减少计量误差。当粮食在入库后,相关人员要对地角粮、抛撒粮等进行及时处理,入库环节要尽可能减少粮粒的撒漏情况,进一步降低损耗[4]。

2.3 高水分、高杂质粮食整理入库补量

为了保证入库粮食的数量准确,要严格对高水分、高杂质的粮食进行入库检查。对于出现较多杂质、水分偏高的粮食,要及时进行通风、杀虫、清杂等处理,以此保证粮食的质量。

2.4 适当考虑整理后的灰杂减量

粮食在入库环节时一定要扣除整理收集到的有形杂质,对于一些少量灰杂的减量也要及时进行补量。相关人员要根据多年收集的相关数据以及整理环节对补量进行科学考虑,一般建议一次作业的整理补量为0.1%[5]。

2.5 严格把控入库粮食质量关

储粮的损耗与粮食入库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干净、无杂质的粮食比质量较差的粮食损耗相对较小。此外,杂质偏高的儲粮还容易发生自动分级现象,在体内形成熏蒸死角,不仅会发生粮情异常现象,还会在无形中延长通风时间。

2.6 科学储粮,减少粮食储存环节产生的自然损耗

粮食自身的呼吸作用会使得干物质消耗增加,虫霉鼠雀危害也是储存环节容易发生损耗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人员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尽可能减少粮食损耗,并开展安全储粮工作,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益。

2.7 运用科学手段保管,减少水分减量

粮食在入仓以后,相关人员要根据合适的时机对其进行均衡粮温以及水分通风处理。要尽可能减少因水分散失而无法达到通风的情况,要保证全仓的粮食水分以及温度达到均衡,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粮食水分减量。

2.7.1 合理选择风机

风机对于保水通风来说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大功率的风机不仅能够降低粮温,还能快速把粮食内的水分带走,能有效避免出现温度反弹现象。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选择风力大、风量小且风速慢的轴流风机,并将其合理安置在仓房内。

2.7.2 合理选择通风方式

在冬季,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保水降温通风处理,可以选择吸出式由下而上的通风方式,并根据天气条件、粮堆温度采取压入上行式或者吸出上行式等措施。

2.7.3 通风时机的选择

首先,当天气温度与粮温出现温差较大时,可以进行通风处理,一般粮温温差达到5℃以上就可以开始通风。其次,一般在夜间通风,因为夜间温度较低且湿度较高,这时候进行通风,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粮温与大气湿度的差异,还能有效减少通风时的水分流失。最后,对于均温均水通风来说,可以选择在湿度大且低温的阴天进行。

2.7.4 密闭空间低功率内循环均温均水通风

如果粮堆内温度以及温差的差值较小,可以在仓内使用1kW的风机进行循环均衡粮温、水分。由于受到气温升高的影响,在夏季粮食的表层粮温容易受到影响,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冷心内循环通风技术,通过转移冷心至粮食表面的方法来达到均衡粮温的目的,也能进一步减少夏季气温对粮食湿度的影响。

3 经验与小结

3.1 优化选择保水降温通风技术

就生产实践来说,大气湿度比较难控制,且在通风过程中水分容易发生损失,因此单向通风容易造成一定的温度差,顺温度方向形成水分差异。因此,相关人员可以采用混流风机与轴流风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水降温通风处理。

3.2 减损降耗的关键是科学的储粮管理

储粮损耗与储存中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力度,才能够达到科学降低损耗的目的。通过严格把握入库质量的方式,能够使储粮免受虫霉鼠雀的侵蚀;而通过控温、储粮降温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药剂的使用量,达到降温通风的目的,进而达到降低损耗的最终目的。

3.3 强化各环节损失损耗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农户储粮的损耗量大概在8%左右,仓储企业的损耗量则控制在2%以下,损耗与储存的各个环节直接相关,不同阶段的损耗不同。一旦出现通风降水,就会使得粮食数量受到明显影响,只有不断强化各个环节的损失损耗控制,才能进一步减损降耗。

4 结 论

综上所述,储粮损耗与储存的各个环节直接相关,只有不断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把好粮食入库的质量关,才能用科学的保管方式达到保水通风的目的。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保水通风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水分丢失,减少粮食自身干物质的损耗。相关人员在保管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思考积极,利用更加先进的保管技术,促进企业获得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參考文献

[1]商永辉,杜明华,丁团结.储粮不同温差下通风降温水分损耗试验[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7,33(3):48-51.

[2]李智深.储粮降损技术集成化模式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0(2):50-52.

[3]徐瑞财.储粮损耗原因及减损措施[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4,30(6):12-14.

[4]张开洪,朱路.浅谈绿色生态储粮技术的探索与应用[J].粮食加工,2020,45(2):85-87.

[5]李佳,曹毅,赵旭,等.基于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粳稻品质变化研究[J].粮食与油脂,2020,33(2):45-49.

猜你喜欢

储粮
温度、湿度与储粮害虫防治关系探讨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青春无悔,做不忘初心的守粮人
以检测为龙头做好粮食收储工作
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减少玉米生霉变质
我国家庭农场储粮现状及对策建议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
河南省农户储粮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