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农场储粮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6-06-13李佳
李佳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及储粮现状,分析家庭农场储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限制因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为解决家庭农场储粮难题及提高粮食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储粮;家庭农场;晒场;烘干设备
中图分类号:S2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71-02
1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最早起源于欧美。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部地区出现家庭农场形式的农户适度规模经营。21世纪以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5 a来,我国每年约有70%(3 500亿kg)的粮食由农户自行储存,农户储粮以及农村粮食储备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化储粮既可为市场提供优质原粮,还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实现农户增收。
2 我国家庭农场储粮现状
2.1 缺少晒场
晒场不够是家庭农场面临的首要难题。普通农户只需将粮食存放家中或由商贩地头收购即可,而家庭农场收获的粮食多,对存放和晾晒场的要求也高。由于没有大量资金和腾不出大块土地建大型晒场,粮食只能晾晒在马路上,不仅影响交通,而且影响粮食品质。经过车轮碾压的粮食,破碎率增加,出品率降低。同时,由于沾上沥青等有毒物质,会影响身体健康。另外,收获期若遇上阴雨天,容易出现粮食发芽、霉烂的现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2 缺乏烘干及储粮设施
目前,不论是种粮大户还是家庭农场都缺乏烘干、仓储等设施,无法对刚收获的粮食进行较长时间保存,一般情况是将粮食立即出售,否则极易造成霉变。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价格趋升,销售顺畅,粮食不易出现滞销积压,但是家庭农场的粮食销售渠道仅靠个体经营户收购,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级压价现象,上门收购粮食的商贩往往抓住大户急于出售的心理压低粮食收购价格,降低大户收益,也制约了大户的规模。
2.3 资金压力大
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生产成本上涨过快、自然和市场风险较大、资金压力大、转入土地使用权期限较短等问题。
转出土地的农民在外就业不稳定,转入土地农户的种粮收益也不稳定,加上家庭农场资金受限等因素,土地流转双方签订的流转协议多为短期协议,51%为1~2 a,而且土地租金上涨较快,租金一年一定的现象比较多。一旦产生纠纷,转出户就会提出收回承包经营权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农场长期投入的积极性。同时,大量的资金投入也让家庭农场力不从心。一方面,家庭农场的自有资金有限,除上缴承包费外节余较少;另一方面,农村信贷手续复杂,且贷款金额少,而其他种类的贷款又因抵押等因素无法享受。目前,家庭农场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这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2.4 生产和市场风险大
农业是典型的风险行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最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严重威胁粮食生产,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收益。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就会规模越大损失越大。同时,家庭农场的粮食销售主要是通过粮食加工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在市场销售不畅时,容易出现压价压级现象。
2.5 科学技术落后
多数家庭农场自身素质不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少,主要依靠经验种粮;有的家庭农场还从事其他行业,是跨行业经营;有的家庭农场与农技推广部门缺少沟通,对农技推广不了解。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在选用良种、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3 我国家庭农场储粮发展措施及建议
3.1 增加晾晒场地
3.1.1 新建一些村级晾晒场地 采用地方政府投资或集资等方式,利用山坡或不宜种植粮食的荒地修建水泥晒场,解决粮食晾晒问题,真正实现既丰产又丰收。
3.1.2 挖掘利用其他场地 1) 把挪作他用的晒谷场,通过乡镇、村采取强制措施恢复其原使用功能。2) 有条件的村可建一个多功能场地,一场多用,如可用作体育场地,也可用作聚会广场,农忙时作晒谷场用等。3) 动员学校、企业、机关假期时将空闲场地供当地农民晾晒粮食,发动一切可发动的力量为晒粮提供方便。4) 因地制宜地划定一部分公路为临时晾晒点,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将粮食晾晒在篾席或者薄膜上,避免直接晒在公路边上,以减少土石污染。
3.2 采用机械化技术烘干粮食
采用机械化粮食烘干技术,能有效防止连绵阴雨等天气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它与自然干燥相比具有3大优势:一是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消除公路晒粮带来的交通隐患;三是机械干燥占用场地少,可节省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家庭农场来说,种粮面积大,收获时间较为集中,一旦遇上连续阴雨天气,粮食晾晒就成为较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机械化烘粮、确保家庭农场收入稳定增长显得很有必要。烘干设备一次性投资大,多数家庭农场无购买能力,所以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机械购置补贴、建立粮食烘干合作社等。
3.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依赖专门的扶持政策,也依赖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粮食生产都十分关注与支持,先后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主要包括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一些地区对粮食产后收储、流通等方面也给予财政支持。建议中央、省级财政设立家庭农场奖励资金,按种植面积、粮食商品量给予资金或其他物质上的奖励,以更好地调动大户的种粮积极性。
3.4 引导“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是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这种经营模式在养殖业中较为普遍。
公司和农户是这个模式中的两个主体,公司是“龙头”,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要参与到粮食规模化生产中来,采取订单生产、建设基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充分利用自身资金、信息、设备、仓储以及运输优势,切实解决家庭农场的品种、烘干、仓储、收购等难题,变被动收粮为主动产粮。这样既可保证粮源,又能保证质量。各地政府要在本区域内重点扶持1~2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适销的粮食深加工系列产品,并引导家庭农场逐步改变“卖原粮”的单一经营方式,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