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教学

2020-12-14赵瑞芳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

赵瑞芳

摘 要:随着小学德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关注到了“德育”和“教育”之间的联系,参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解读德育教学的渗透教学,并且满足小学学生成长的个体需要。本文建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教育作了实践教学分析,获得了相关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169-01

1.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实践教学

(1)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基本含义

小学阶段课程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等九大主修课程,其中语文是高考必考科目,在高考中占比非常大,因此,同学们和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除了完成固定的教学目标外,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小学语文的定义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本学科,是人们互相交流的汉语工具,它既包括语言艺术又包括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开拓自己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现代语文教材有必修一至必修五和选修一至选修三等内容,形式非常丰富,有课文、诗歌、文言文、小说、议论文等等。所以说学习好高中语文不仅可以提高文化课成绩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世界,提升自己的艺术情操。

(2)小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研究语文教学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小学阶段必设的一门学科。人类自从有了语言也就有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与人类文化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方法当然也带有文化传承的特色,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其次语文课毕竟是一門语言类课程,语言的学习要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能把语言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而是要把语言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着重在于培养人们的说话和写作能力,关键在于各门学科的有效结合。

2.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学

(1)提升小学教师文化素养,做好德育教育的第一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中有许多优秀文化典著和文学经典,比如,《诗经》、《道德经》、《论语》、《百家姓》等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名著经典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心中熟知的教学内容;在每一篇文章授课之前,老师们都应当细心专研、仔细备课,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魅力所在。只有语文教师真正领悟语文文化的精髓所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才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姿色;这种点点滴滴的文化渗透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净化才能使人的行为得到矫正和熏陶,从而真正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师作为优秀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应当具备这种素养,应当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生命的底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2)全面挖掘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所在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造就了许多不朽的名著和经典,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家情怀,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行为能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为人操守……这些世代相传的为人操守就蕴藏在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章之中。语文教师重在承担起引领世代价值的责任,要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把时代的、民族的主流文化价值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对人的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谨慎考虑。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要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不足之处,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学内容,尊崇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语文教师要将教材中所讲的课文联系名著中经典的内容给学生们剖析,将名著中有价值的内容要求学生们记忆。

(3)注重学生文化价值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

由于家庭背景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为小学阶段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小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懵懂期,对于未来即充满期待又多几分迷茫,因此,我们要重视将传统文化价值与学生价值相结合。传统文化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的创造中积淀下来的,在时代的长河中既有各民族的特色又有一脉相承的共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诸如毛泽东、孙中山等人的成长事迹来系统的传播中华文化,还有就是他们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一种人生精神也值得大家学习。用凝聚中华民族人文情感的载体和饱含人文道德情怀的价值因素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最佳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许多积极因素正是语文课堂中所需要的,这两者的结合将会促进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

(4)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以此适应新时代的教学使命

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德育为主”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德育的强大实践功能,竭尽全力想学生所想,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使人的心灵得到更好的净化。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提倡学生教师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交流机会,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课外交流互动,着重关注书本内容与生活经历的结合、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得到更好的思想解放,寻找合适自己的道路避免迷失人生方向。小学生在传统文化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中,和语文作者相逢在案前下碰撞和交流各自的思想,或陶醉于案前、或互相发问,不失为一张美妙的画卷。

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到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做学问先做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促进一个人更好的学会生活,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王香悦.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方案[J].江苏教育,2017(03)

[2]许文苏.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J].未来世界,2018(09)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