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特色传统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2020-12-14安娜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杂技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安娜

摘要:鄉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的任务。如何建设文明乡风,提升村容村貌,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安徽阜阳韦小庄位于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在此次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该地区积极实践,但其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韦小庄当地特色杂技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生存发展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助力韦小庄杂技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杂技;继承与传播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全国各地的城镇、农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活动和内容,地处安徽阜阳的韦小庄也是此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韦小庄位于国家级贫困县——临泉县城南的15公里处,是临泉县下的一个小的自然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是周边人均耕地最少的村庄之一。为解决生计问题,该地村民早在上个世纪就走南闯北,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杂技团队,韦小庄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杂技村。但其目前的现实状况并不乐观,杂技技艺失传,经济增长缓慢,农村文化气息不够浓厚......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和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韦小庄也正在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韦小庄村发展概况

(一)韦小庄简介

韦小庄位于安徽省临泉县韦寨镇韦周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该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民风淳朴,村民世代玩耍杂技。100多亩的土地面积上生存着180多口人,耕地面积少,无特色经济种植业,收入渠道单一,经济发展滞后。

(二)韦小庄杂技的特色

韦小庄被誉为“中国杂技之乡”,是安徽省唯一的杂技专业村。该地村民世代以杂技谋生,杂技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杂技表演中孕育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杂技精神。

韦小庄杂技是临泉周边杂技中的翘楚。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迫于生计,杂技人开始走南闯北,苦心钻研,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韦小庄杂技。杂技团四海为家,常年奔赴全国各地,从海南岛到黑龙江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观看杂技,他们努力锻炼,留下了无尽的汗水;潜心研究,开发出不同种类的动作绝活。根据所到之处不同,他们还会依照不同地方的特色习俗对杂技加以改进,入乡随俗。在韦小庄杂技的表演中,也会使用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像大红灯笼、锣鼓、舞狮、古代服装等,表演内容也会涉及到传统文化故事——孙悟空翻云斗、猪八戒背媳妇等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文化场景,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像韦小庄村杂技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被世人所知晓,因为炉火纯青才能刻骨铭心。

二、韦小庄杂技发展的困境

(一)贫困村迫于生计的现实境遇

韦小庄隶属于全国第一人口大县——临泉县[1],人多地少是当地主要的矛盾,该地没有特色种植业以及其它重要的经济来源,村民世代靠种田和杂耍为生。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纷纷出去务工,想要挣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现在村里留下的更多的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让本应该充满浓浓杂技艺术文化气息的韦小庄村多了几分暗淡与萧瑟。

(二)当地村民职业尊卑的思想观念

由于杂技职业的局限性,从而使杂技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历史上,杂技艺人被看作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走南闯北,借宿露宿,被人们称为“下九流”“玩把戏”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2]村民认为外出演出太艰辛,以前迫于生计,现在都希望孩子们能考上大学,以后干上老师、公务员、医生之类的“体面活”,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因此大多数人并不考虑让自己的下一代从事杂技这一行业。每年春节村民们回来后,聊得最多的不是一年挣多少钱,而是孩子们的成绩。一年十几万元的收入还没有一张孩子获得第一名的奖状值得炫耀。

(三)专业艺术人才的流失

一些老一辈的杂技艺术家因为年龄、家庭、社会等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逐渐退出杂技表演的舞台,一些新生的年轻表演者由于后备力量的跟进不足,导致目前韦小庄杂技的发展面临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表演没人看,当地人没兴趣,外地人看不到;表演没场地,缺乏专业的表演场地和演出时间;表演缺宣传,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和途径不够,表演成本与收入难成正比。

(四)各种文化的交融碰撞

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人们的文化选择种类繁多,在面对多种文化时经常会迷失自我,对其他文化极度认同,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安徽阜阳韦小庄被誉为“中国杂技之乡”,深耕“民间杂技”,其杂技艺术与杂技精神却鲜为人知。“杂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所有传统文化艺术一样面临着坚守与彷徨,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以当地寻求脱贫致富新思路、新方法为契机,引领韦小庄杂技从“技”到“艺”的蜕变。

三、韦小庄杂技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抓住文化之根,不让文化失传或变了味

振兴乡村,首要的是要留住乡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农村固有习俗,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基础上,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使振兴乡村有足够的底气,振兴乡村有所依归。[3]立足于当地杂技文化的基础,满足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中华文化应该成为当下农民文化消费的主流。韦小庄杂技有其特色的杂技精神与内涵,应当保留其本土的滋味,满足当地农民的经济文化需求与物质文化需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古代的琴棋书画、唐诗宋词以及灯谜、歇后语等文化形式,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4]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留存至今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因此,守住文化之根,构筑文化高地,让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二)利用现代技术,拓宽杂技文化的宣传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便利,运用多种传播手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让人们能够从不同渠道和不同角度去全方位的了解韦小庄杂技这项传统文化。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开展杂技微课教学,寓教于乐,使更多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领略韦小庄杂技的内涵,从而更好的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地政府网站建立以韦小庄杂技为代表的链接入口,成立特色艺术文化版块,方便信息传播。创建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推广韦小庄杂技,使韦小庄杂技在临泉周边、跨市、跨省乃至跨界,使其享有一定知名度。

(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加强政府的引导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6]基于当下国家大力倡导的精准扶贫、全面助力小康的口号,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及配套激励机制,发挥“指挥官”的作用,指引韦小庄杂技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以期达到农村文化风貌、培养文明乡风、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与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齐头并举。

(四)挖掘杂技文化的艺术价值与第三产业相结合

以特色促规划,走脱贫致富的新道路。充分挖掘韦小庄杂技的文化内涵,与当地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韦小庄沿线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把发展经济与继承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韦小庄位于临泉县城南1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邻近特色发展小镇。韦小庄依靠杂技这一特色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与之不远的临泉县滑集镇也坚持“三化引领、三线结合”的总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强力推进扶贫特色产业发展。临泉周边的其他地方也大都具有特色,享有“千年清真地、皖北小江南”的长官镇,可以借助具有数百年历史山陕会馆,古清真寺等景点,使其重新绽放出光彩;杨桥镇可深度挖掘世人熟知的“百步穿杨”故事,着力打造养由基射箭文化,努力打造射箭小镇;姜寨镇充分利用流鞍河生态资源,倾力打造钓鱼小镇;谭棚镇可以打造成生态农业、花卉基地,陶老乡打造成“淮上明珠、生态陶老”………这些各具特色的沿线小镇,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打造出以韦小庄杂技为代表的沿线旅游带,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其知名度。建立以韦小庄杂技为中心的艺术文化特色链,带动沿线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沿线一带的经济增长,共奔富裕路。

(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创新

在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为了更好地探讨在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传统文化继承、传播与发展的问题,韦小庄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表演内容和形式,积极创办杂技艺术节,提高杂技的音乐、编排、服装、道具、灯光等技术水平。同时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并感受到韦小庄杂技的魅力所在。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农村振兴是内在活力的激发,是内生动力的培育和发展,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脱贫致富、生活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改良与提升,更有内在凝聚力、创造力的壮大和提升。乡村振兴涉及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和经过历史积淀的文化创造基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片面外部输入式的以城市为主导的“送文化下乡”或就一些先进模式进行移植和嫁接是不能实现的,关键要实现文明再生产,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尊重乡村文明,恢复和重建乡愁记忆,对乡村文化资源有再认识再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7]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筑文化高地的可能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坚守,不仅是从初心到匠心的坚守,更是从传承到传播的重担。

五、结语

振兴乡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留住乡愁,更是一项振兴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8]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当地寻求脱贫致富新思路、新方法为契机,引领韦小庄杂技从“技”到“艺”的蜕变。激发当地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帮助当代人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世人遗忘,赋予其新活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加快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建,孔卫东.临泉供电公司[J].农电管理,2010,8:1.

[2]李光华.从文化视角考察建湖“十八团”杂技[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12.

[3]王星闽.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讨[J].理论建设·新理念·新发展,2018,(5):40.

[4]汪行文.農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3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2020-7-9.

[6]新华网.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六大新信号[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30/c_1122188285.htm,2017-12-30/2020-7-9.

[7]王星闽.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讨[J].理论建设·新理念·新发展,2018,(5):41.

[8]王星闽.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讨[J].理论建设·新理念·新发展,2018,(5):40.

本文为2019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阜阳韦小庄杂技的继承与传播——从“技”到“艺”的蜕变;项目编号:201913617033。

猜你喜欢

杂技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高空杂技
空中杂技师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老鼠演杂技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