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美
2020-12-14王黎
王黎
曾几何时,“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是每个孩童都会唱的歌谣。随着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劳动教育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的现象也随之越来越普遍。
中共中央、国务院3月26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这一文件的发布,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期,本刊以及“好老师智库”都迅速策划了关于劳动教育的专题,教師们积极响应,分享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具体做法,以及当下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我刊特聘专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特级教师龚春燕指出,劳动素养凸显了新时期劳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视角,是劳动教育内涵的具体化。
反观当下教育现状,大部分城里学生“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养尊处优的孩子劳动意识薄弱,抗压能力、抗挫能力极弱,因缺乏劳动价值观从而也影响了人生价值观。劳动教育的回归,或许不仅仅是培养青少年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更有可能改变一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青春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而劳动教育就是最好的启蒙。我曾经见过有家长为了班级安排小学生做卫生而争吵,认为孩子太小,不应该将打扫教室这种粗笨的活儿安排给他们。也有家长向学校建议他们出资聘请清洁工来完成教室卫生。当我们调查十位小学生家长对于此事的看法时,有五位以上家长认为外聘清洁工更合理。
所以,劳动教育正式纳入课程体系后,挑战最大的应当还是我们教师。如何平衡家长心理与学校安排之间的鸿沟,如何解决劳动教育师资的匮乏,如何规范劳动教育教材的选择与使用,这都是当下面临的挑战。不过,已经有走在前列的学校做出了示范,比如重庆人民小学、浙江嘉兴实验小学等,劳动教育中将生涯规划、感恩教育、科学教育等很好地进行了融合,这应该是劳动教育最美的试验。
相信未来,劳动教育的回归将会逐步带来可喜的变化,“不努力只能扫大街”等对劳动价值的误读将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