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14何玲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小衔接对策

何玲玲

摘 要: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许多适龄儿童在上学之初会觉得无所适从,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是任务意识和思维模式,都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单向性、片面性、突击性、盲目超前性、表面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键词: 幼小衔接;小学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58-01

1.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单向性

大部分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大部分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造成了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表现在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不够。

(3)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相应地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例如,大多数幼儿园一到暑假就有许多家长前来为自己的孩子报暑假班,比如,认字班,舞蹈班,画画班,珠心算班等。特别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要学得更多,怕孩子跟不上同龄人。于是暑假也成了大班孩子最忙的暑假。

(4)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或过于考虑小学读写算的教育要求,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背离“幼儿教育大纲”的要求,拼命在知识上加码,甚至用小学一年级课本进行教学,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了下列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十分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2.幼小衔接的对策

(1)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两种教育机构的不同表现在

第一,学习环境的不同。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生动、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桌椅可移动,有自然角、图书柜、玩具,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之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儿童活动创设了积极宽松的氛围。而小学的教室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和其他设备,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场地上的运动器械多半是全校合用的,供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

第二,师生关系的不同。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教师作为母亲的象征,总是保教并重,全天参加儿童的游戏、娱乐、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在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材的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较少问讯。多数教师态度严肃,要求严格,批评、斥责比較严厉,和幼儿教师有显著不同,增加了幼儿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三,生活作息制度的不同。

从睡眠时间来看,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一天平均睡眠时间为12小时,小学一年级平均为9小时左右,两者相差两小时左右,幼儿的上课时间与小学差别更大,上课是需要意志控制的智力活动,幼儿园大班每天上3节课,自由活动、游戏时间较多。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天上四五节课,游戏时间较少。小学生晚上一般都有家庭作业,往往做完后才休息。

(2)正确认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生理方面。

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机体各器官和系统发展成熟的程度不同,比如,在运动的技能方面,幼儿园的儿童会走、奔跑、跳跃、弯腰、下蹲及会运用脚、身躯和手指做各种动作。在入小学之前,他们的走、跑、跳、攀登、投掷等基本动作逐渐熟练和协调,但肌肉动作仍不够灵活和准确,到入小学后,还要经过一个发展、练习的时期,才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手工、书写等活动。

第二,心理方面。

儿童的注意、感知、记忆的随意性,思维、语言能力,情感和意志水平在不同发展阶段有鲜明的质的差别。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园的儿童自主性逐渐增强,对同伴交往的需要日益迫切,但集体意识、坚持性和自制力的进一步发展还要在小学阶段完成。

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做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 ,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袁贤桢,孙琰主编. 幼儿教育知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2]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小衔接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