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昆仑地区洪水河口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2020-12-14刘立保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黄铁矿矿化昆仑

刘立保

摘要:洪水河口金矿位于东昆仑重要的金、铁、铅、锌成矿带,当前矿区已圈定出7个NE向金矿化体,呈斜列式展布,含矿岩性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碎裂岩,容矿围岩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结合洪水河口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综合研究得出控矿因素,洪水河口金矿属中成造山型金矿,在综合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区金矿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找矿潜力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个经历了漫长而又復杂演化历史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区内岩浆活动发育且具有多期次的特征。区域上的俯冲和碰撞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大中型断裂带。在海西期,本区为古特提斯洋初始演化阶段,区内陆续出现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分析,总结控矿因素,及评价找矿潜力,为下步找矿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1矿区地质特征

1.1含矿岩系

洪水河口金矿主要含矿岩系为早二叠世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岩石呈青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及含量为石英20%~25%、斜长石45%~50%、钾长石10%~15%、黑云母10%和小于5%的暗色矿物。岩体主要以岩基形式产出、岩株次之。侵位深度为中成相,剥蚀程度中等。包体特征为不等粒闪长质包体较发育,呈次圆状及不规则状,富集部位具有一定的定向型,岩石表面普遍发育较强的球形风化现象。

1.2控矿构造

研究区构造活动以断裂为主,共发育断裂11条,按断裂展布方向及性质厘定了区内构造框架,构造期次分为北东—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3期断裂,其中北东—南西向断裂为矿区主要控矿断裂,性质为逆断层,兼具右行走滑。

1.3矿化带特征

研究区圈定出7条金矿化带,主要赋存于中酸性岩体破碎带中。其中Ⅰ、Ⅲ、Ⅳ、Ⅵ规模较大,Ⅰ位于矿区西部,是区内规模最大、控制程度最高的矿化带,长约1.75km,宽3~14m不等,产状95(°)~180(°)∠30(°)~70(°);Ⅲ位于矿区中部,长约0.54km,宽6~12m不等,产状276(°)~304(°)∠54(°)~65(°);Ⅳ位于异常区北部,长约1.01km,宽2.2~20m不等,产状135(°)~165(°)∠37(°)~66(°);Ⅵ位于异常区中东部,长约1.18km,宽为4~17m不等,产状132(°)~151(°)∠38(°)~55(°)。蚀变带原岩成分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及火山集块岩等,带内岩石极为破碎,常见黄铁矿化及毒砂矿化,发育强烈硅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等蚀变,黄铁钾矾及芒硝富集程度高。

1.4矿体特征

通过槽探、钻探等探矿工程控制,在矿化蚀变带内圈定金矿体7个(M1-M7),矿体呈条带状、脉状、透镜状,走向为NE-SW向,倾向SE,局部地段产状略有变化,含矿岩性主要为碎裂岩化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等,矿体在走向和倾向展布上,呈现出明显矿化分段富集,具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的特点。其中M1、M3、M6规模较大,而且矿化分段富集特征明显,详见表1。

1.5矿石类型及围岩蚀变

矿区含矿岩性主要为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蚀变碎裂岩、黄铁矿化蚀变闪长玢岩和弱黄铁矿化蚀变火山集块岩,岩石具碎裂、碎斑结构,细脉状、稀疏浸染状、块状构造。原岩成分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毒砂、自然金,同时见褐铁矿、蓝铜矿、孔雀石等次生硫化物矿石。毒砂呈条带状、致密浸染状,黄铁矿呈星点状、脉状、团块状,自然金多呈星点状、针尖状,褐铁矿呈薄膜状、团块状,蓝铜矿、孔雀石多呈薄膜状。脉石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呈他形粒状,斜长石呈半自形—他形粒状,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角闪石呈柱状,黑云母呈片状。

围岩主要为早二叠世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其中夹闪长玢岩脉和正长花岗岩脉。蚀变以硅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为主,次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等。自矿体中心向蚀变带两侧,矿化蚀变具一定的分带性:强硅化、毒砂矿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高岭土化。

2控矿因素

2.1构造控矿

断裂构造是控制岩浆热液活动及其成矿作用的主要因素,构造活动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同时提供成矿导矿通道和赋存空间。研究区发现的金矿(化)体均分布于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对岩性的选择性不明显,说明区内的北东向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是区内主要容矿围岩,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强区内北东向构造破碎蚀变带的追索控制和综合研究。

2.2后期热液改造

矿化蚀变主要沿构造裂隙呈细脉状、浸染状、星点状产出,具热液成矿特征,且呈现出开放空间充填特点,属后生成矿,金属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毒砂+金。

3找矿潜力分析

东昆仑成矿带深大断裂内目前已发现五龙沟、大场、果洛龙洼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显示了良好的金找矿前景。而近几年在主断裂多期次长期活动派生的一系列北西、北西西及北东向次级断裂带中,也取得了找矿突破,陆续发现了瓦勒尕、阿斯哈等一大批中型金矿床,说明主断裂附近衍生的次级构造也可为矿质的迁移、沉淀与富集提供良好通道和赋存场所。洪水河口金矿圈出的7个金矿体均就位于主断裂附近北东向次级构造带中,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及矿区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区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发育有多组不同向的断裂构造互相交切,形成了矿液运移和储存的空间网络,同时研究区发育多处与构造破碎带吻合的水系沉积物异常浓集中心及物探激电异常带,结合区域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区内物化探异常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成矿潜力。

参考文献

[1]赵娟,许光,杨宝荣,等.青海东昆仑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及应用成果[J].西北地质,2018,51(1):209-217.

[2]裴康康.东昆仑五龙沟金矿外围Ⅺ号矿化带流体包裹体研究[D].石家庄:河北地质大学,2016.

[3]杜玉良,贾群子,韩生福.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铜金多金属找矿研究[J].西北地质,2012,45(4):69-75.

[4]李金超.青海东昆仑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西安:长安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黄铁矿矿化昆仑
跨越昆仑
茄子花
中国净水器研究现状与展望
漫谈“愚人金”
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有机碳之间的矿化差异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实现黄铁矿中多元素原位成像
浅析克什克腾旗朱家营子高岭石成因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黄铁矿型FeS2的应用前景
黄铁矿的主要标型特征及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