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英:工作与生活本身,就是诗和远方

2020-12-14余麗柃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7期
关键词:玩儿风筝规则

余麗柃

很多当班主任的老师都会头疼学生调皮没规矩、做事拖沓作业不按时完成、自主管理能力差等问题,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也让老师们身心疲惫。而这些,在郑英这里都不是问题。

从教20年,她从开始的跌跌撞撞,到后来的基本适应,到现在成长为全国名班主任,正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与总结中不断突破自我。在她心中,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从“育”开始,致力于培养一个个有趣、有品、有情、有思想的活泼的人。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于她而言,就是诗和远方。

首抓“規则意识”

作为一名资深班主任,郑英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教育教学上,效率高、效果好是她的一大特点。她带的学生,懂规矩、会学习、爱劳动,学得好还玩儿得开心。孩子们喜欢称呼她“郑小姐”“小郑英姐姐”“小郑英妈妈”,可以看出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对郑英来说,当了这么多年班主任,越做越轻松,是一件挺好玩儿的事。但是,这样的轻松和好玩儿,是用带班伊始的辛苦换来的。因为只有在一开始把班级规则做得极其严格,为班级定好调子,后面学生才能按着这个方向顺利往前走。

刚接手一个班,郑英不会对孩子们提什么要求,让他们的各种问题自然地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郑英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则。这个规则不是由老师说了算,而是大家一起商定。比如,规定早上7点10分到校,但是到校之后很多同学还要慢吞吞地交作业,做完这些再坐到座位上,就超过了规定时间,还影响了早读。于是,大家一致决定交完作业坐到座位上的时间不能超过7点10分。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约了时间。

规矩立起来之后,班上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师都必须遵守,不管谁违反,都会受到惩罚,比如失去一定自由。惩罚一定不能是看书、做作业或者劳动、跑步等,因为这些事情是美好的,或者是对身体有益的。在这样的“没有自由”的惩罚中,郑英希望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树立清晰的界限感。

在郑英看来,高效率做事就是为了节约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她也把这样的理念融入在班级管理中。每年的9月份开学,学校还是执行的夏季作息时间,会有午睡。郑英要求大家,中午搞卫生的时候动作要快,这样至少会比别的班多出15分钟。“这15分钟用来做大家想做的事情,比如班上会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平淡无奇的时刻瞬间充满笑声。”

郑英常对学生说:“我们高效率的做事情是为了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理念已深深地根植在学生的心中。郑英告诉我们:“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做这做那,学生感觉都是为老师在做,心不甘情不愿。现在,我用规则、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约束学生的行为,他们认识到做这些都是为了自己。在这样的规则下,人人平等,我们也绝对不允许有灰色地带。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态,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寓教于乐,“玩儿”出精彩

每到开学,学生都会对假期依依不舍。而郑英班上的学生却会由衷地表示:“终于开学了!”。为什么他们如此向往开学?因为,在学校“郑小姐”会带他们玩儿。

说到玩儿,很多老师、家长都会认为是“不务正业”。但在郑英这,她不仅带孩子们玩儿,还玩得有模有样。

一个春风和煦的三月,孩子们感叹:“要是能酣畅地放一次风筝那该多好啊。”“那就去找呗。”郑英笑着回答孩子们。

于是,师生一起热火朝天地在网上查找,结果还真在杭州发现一位获得国际风筝大赛第一名的高手——王纪仪先生。孩子们想方设法联系上王老先生,然后去王老先生家参观、采访,并学习简单的风筝制作技巧。全班同学还亲手做了风筝,王老先生隆重出场,为大家演绎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风筝课。最后,大家一起把自己做的风筝连在一起,齐心协力放上天空。孩子们说:“这样的事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件事会带给自己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课下“玩儿”得嗨,课上也“玩儿”得乐。郑英喜欢在课堂上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她的课,成了孩子们每天最深的念想。班上有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普遍对“民工子女”“农民工”“外地户籍”等字眼比较敏感。因此,郑英专门设计了一个活动,请大家用方言说一句话或讲一个笑话,让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内容。顿时,全班同学兴致高昂,他们甚至还为《简·爱》等经典影视片段配音。各具特色的方言,给了同学们一种“下里巴人”的热闹享受,乐得大家前仰后合。悄然间,淡化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户籍的敏感和自卑。

在郑英看来,老师要敢于“放手”,也要在“放手”之后收得回来,这其中还藏着教师的教育智慧,与前面所讲的带班之初建立大家的规则意识,自律与自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是一个正向循环。而这样的“玩儿”所带来的精彩校园生活,对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熏陶与洗涤,今后,无论他在哪里,这都将成为他生命的养分。

美,是一种希望和力量

在郑英眼中,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她说:“美,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目的地,没有必要给它下一个定义,美就应该是向上的,向光的,它代表着一种希望和力量。”

这样的美,在日常。郑英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留言本,孩子们每天都会在下面写一句话,可以是分享、倾诉、困惑、思考等等任何想说的话。每一个留言本郑英都会认真批改并留言。

“很多老师觉得批改这样的留言本是负担,但它对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这个小小的本子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和奇思妙想,了解班上的大事小事,甚至孩子们的小秘密。”现在,翻看“郑小姐”在留言本上的回复成为了孩子们每天最期待的事情。事实上,回复学生留言很考验老师的水平,如果回得不好,他们会觉得不好玩,也就不会认真写了。

这样的美,也在细节。班上一位女孩的接受能力特别弱,随之而生的是更加弱的存在感。郑英留意到她扫地工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边边角角都不放过。在主持每周例行的“本周我最感谢XX”和“本周我最想赞美XX”小结活动时,郑英在众多入围者名单中,特意增加了她的名字。

女孩听到自己的名字后,眼神一亮。郑英煞有其事地宣读完名单,带头鼓起掌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响起掌声。没有人知道,她读的是一张空白的名单。郑英相信,这样的鼓励如同一丝光,会点亮女孩的心,会在她心中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

这样的美,还在点滴。一次郑英感冒,一位男孩马上打电话让妈妈把家里的一小包药送来给她,说是泰国神药,治疗感冒效果好;一次晚上在办公室加班,一位男孩气喘吁吁跑上来,说看到老师办公室灯亮着,猜想老师肯定还没有吃晚饭,特意送来一个苹果;一次郑英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第二天班上一名同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杯子,特意选了不容易碎的不锈钢材质……

教育,本应是成人之美。这些年,郑英努力朝着“美”的方向,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晴天。正如她所说:“一个真正美好的老师,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是虔诚的,把每一天都过成典藏版。因为,对他们来说,工作和生活本身,就是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玩儿风筝规则
玩儿
色彩玩儿起来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让规则不规则
意外收获
还远着呢
学做风筝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