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视角下美术活动材料支持策略的探究

2020-12-14许康平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班倒影经验

许康平

幼儿经验是教师设计与组织美术活动的起点,材料是落实活动目标的物质载体,经验视角下的美术活动材料支持需要教师以幼儿为主体,了解幼儿经验的发展路径,通过有效的策略帮助幼儿利用旧经验建构新经验,实现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与创造。本文中,笔者将探讨聚焦于美术活动操作材料,从幼儿经验发展的视角,对当前美术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方式、操作的经验整理等维度分析现状,并提出支持策略。

现状一:材料的选择——有“丰富”,少“经验”指向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常会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以此让幼儿表现出满意的作品效果,由于教师没有清晰把握材料与幼儿兴趣、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而影响幼儿真正的发展。如从成人视角提供材料,幼儿对材料缺乏兴趣而丧失主动学习的愿望;材料虽丰富多样,但未体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幼儿经验未获提升;材料投放随意盲目,不能让幼儿较好理解掌握活动主题的关键经验等。

支持策略:

1. 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兴趣的价值在于提供内部力量促使幼儿主动获得经验。教师提供的美术活动材料不仅要满足幼儿的兴趣,还要能为获得经验给予刺激,真正促进幼儿发展。对于现在的幼儿而言,随着生活中各类媒介的接触,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生活经验更丰富,因此,有趣好玩和贴近生活的材料更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爱。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水墨画”中,除墨汁、宣纸等传统国画工具材料外,教师还提供了盆装水、筷子(筷子头蘸了牙膏),墨汁倒入水中浮于水面,筷子变成墨汁分离器,通过幼儿有目的地设计、分离、印染,呈现出一幅幅独特的水墨画作品。与传统国画枯燥又讲究技巧技法相比,有趣好玩还能表现美的材料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玩中探索、感受水墨图案的变化,初步积累水墨画的审美经验。

2. 材料要满足幼儿经验发展需要。杜威认为,儿童及儿童的经验是发展变化着的,儿童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并非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假如满足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就是对儿童的放任。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经验,判断其经验发展方向,提供不同结构梯度的材料,给予幼儿更多探索与创意表现的机会,满足幼儿的经验发展需要。如大班美术活动“钩瓣菊”中,教师选择了纸杯作为材料之一,幼儿已具有初步的“剪”“卷”制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剪才能体现钩瓣菊花瓣‘又细又长的特征”“如何卷才能体现‘含苞‘开放的不同姿态”。旧材料被赋予新的教育价值,引发幼儿积极探索材料,幼儿用纸杯制作不同花卉的经验得到深化和扩展。

3. 材料要契合美术活动的关键经验。教师要清晰把握美术活动的关键经验,考虑材料与关键经验之间的契合性,使材料蕴含与目标相符的“教育意图”。以材料提示关键经验,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潜移默化获得美术经验。如大班美术活动“跳芭蕾的女孩”关键经验为感受与表现芭蕾女孩优雅轻盈的姿态,对此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材料能支持幼儿自由表现芭蕾女孩挺拔修长的体态、优美灵活的肢体动作?如黏土、锡纸等可塑性强的材料;哪些材料适宜表现芭蕾服饰轻盈柔软的美?如羽毛、塑料纸、蛋糕纸、皱纹纸等。有目的的材料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关键经验,生动表现出芭蕾女孩的美,同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现状二:材料的投放方式——有“主导”,少“主体”意识

在美术活动的材料投放中,教师往往会起到“主导”作用,按预设对材料进行高结构化设计、组合,以体现不同类型的作品,这种材料投放方式看似自主,实则暗示了比较固定、封闭的美术表现模式。教师忽视幼儿发展规律,材料投放方式缺乏层次,幼儿获得的经验零散、缺乏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意表现。

支持策略:

1. 体现开放的材料投放方式。美术活动中材料投放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开放的材料投放方式能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教师只要对材料作大体的规划,把“材料套餐式”变为“材料自助式”,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需要自由选择与组合材料,材料组合的可能性越多,经验就越丰富。如大班美术活动“滑稽小人”中,教师将材料分为主材料与辅助材料,把纸筒、纸盘、纸袋等主材料进行分类分区放置,绒球、黏土、毛根等辅助材料以开放自助式放置在活动室中间。幼儿自主选择主材料后,再按需选择辅助材料进行创意组合。这种灵活开放的材料投放方式,满足了幼儿的创作愿望,使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创作经验。

2. 体现有层次的材料投放方式。在美术活动中分环节有层次地投放材料,既能保持幼儿持续学习的兴趣,又促使幼兒在已有经验上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中,教师分环节依次提供材料,环节(层次)一:提供已经折叠过的长方形纸——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探索小人变形部位与折叠线的关系。环节(层次)二:提供未折叠的长方形纸——幼儿探索其他的折法,获得更多的小人不同部位变形的经验。延伸(层次)三:提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探索不同形状纸上多种折法,创作更丰富的绘画主题等。有层次的材料投放方式,构成一个经验不断生长的连续过程,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提供经验基础,后一个活动成为前一个活动的经验提升,激发幼儿深入学习,持续促进发展。

3. 体现游戏化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的感受是感性而丰富的,游戏化的材料投放方式,更容易让幼儿在愉悦的心境下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融合多种资源,把材料投放在更灵活开放的环境中,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美术活动,探究关键经验。如在大班美术活动“一瓶花”中,教师选用宽敞的墙面空间,布置大幅的作品背景,投放可佩戴的纸花(中间挖空)、KT板大花瓶,幼儿与同伴小组合作,戴上纸花也成为材料的一部分,利用背景、花瓶道具、饰物和肢体动作表现“一瓶花”作品,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各组的造型图,幼儿们相互欣赏评价哪“一瓶花”更有美感,游戏化的材料投放方式,让幼儿发现艺术表现的趣味性,激发创作灵感,获得独特体验。

现状三:材料的操作——有“结果”,少“经验”整理

幼儿用材料表现主题时,教师常常会关注幼儿是否会按预期效果操作材料,并随时给予帮助或指导。在作品展评环节,更多围绕幼儿作品内容、技能表现等进行评价,较少引导幼儿对材料的选择、表现方法、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创作状态等进行回顾和分享,忽视经验的整理和总结,一定程度阻碍了幼儿对学习经验的延续、深入和拓展。

支持策略:

1. 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操作过程。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从经验发展的角度,捕捉幼儿个体创意和表现方法,如观察他们对哪些材料感兴趣?是如何表现的?是否获得新经验或者遇到困难?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的经验或判断进行评价与干预,而是要给予幼儿独立思考、创作的空间。如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倒影”,教师提供了水溶性炫彩棒、颜料、彩纸、餐巾纸、干湿抹布、剪刀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倒影画。有一位幼儿用颜料画风景后先进行对折印画,发现“倒影”很淡,看不出轮廓,该幼儿尝试在水平线下倒着画跟上面一样的风景。在这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具有颜料可以印染、表现对称的经验,遇到“印不出”问题能积极探索,利用对称的特点表现出“倒影”。这样的观察有助于教师敏锐抓住重点,把一个个具有学习发展意义的个性化经验素材,及时通过经验整理推进幼儿发展。

2. 整理幼儿的材料操作经验。对于刚经历的美术活动,幼儿所获得的材料操作经验是零散、不确定的,教师要通过分享、回应、支持、拓展等开放性的评价,帮助幼儿对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使幼儿既可以从同伴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又可以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在评价环节可整理的幼儿经验为:介绍自己材料创作的个性化经验,如上文美术活动“美丽的倒影”中,让那位幼儿分享用颜料绘画出倒影的创作思路、经验等;相互欣赏、评价同伴不同材料表现的作品,如水溶性炫彩棒、彩纸是怎么表现出倒影的,学习不同材料的多元表现经验;通过设疑、增设新材料等方式拓展思维,引发幼儿持续性探究的兴趣,如针对“颜料印不出倒影画”问题,除用对称添画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颜料印染出倒影?鼓励幼儿开展后续探究……有针对性的经验整理,更好地帮助幼儿挖掘材料创作的潜能,为后续的美术活动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大班倒影经验
倒影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倒影之美
经验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