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的主观诉求与推动路径

2020-12-14吴亦婧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9期

吴亦婧

【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指的是户籍身份在农村,但主要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劳动力。由农民工概念衍生而来的外来务工者可谓是具有中国时代发展特色的群体之一,了解他们融入城市的主观诉求、解决好他们融入城市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公正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关键词】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主观诉求;推动路径

引言

外来务工者与农民工本质上是同一概念,均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外来务工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对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但现在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关之年,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外来务工者又该何去何从,从最早一批外来务工者进入了城市到现在他们的下一代同样在城市奋斗,他们是否真正融入了城市,又或是仍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新生代外来务工者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和每个人的不同诉求,更有利于推动外来务工群体真正融入城市。

1.新生代外来务工者的基本特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并力求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群体本身开始经历代际更替的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走上了历史舞台,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一批学者关于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土地、教育等问题的探讨,帮助了一批80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而本文中的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指的是年龄在35岁以下的新一批的90后甚至00后的户籍在农村、身份是农民、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青年务工者。他们比起上一代外来务工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更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他们习惯城市生活,却又因多重阻碍而难以在城市站稳脚跟。为了更好地了解关注他们的切身诉求,笔者在N市开展了6场访谈会,共计访谈外来务工者32位,其中1位为城镇户口,属于更广义上的外来务工者,其经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剩余31位受访者中,女性10位,男性21位;70后7位,80后11位,90后11位,00后2位;制造业27位,建筑业4位,缺乏对服务业的访谈。

1.1外来务工者队伍仍在壮大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不难看出,农民工群体的规模依然在以一定的速度增长,其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1.2不同年龄层次分析

本次访谈70后外来务工者7位,80后外来务工者11位,90后外来务工者11位,00后外来务工者2位。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

生于1970年代的外来务工者由于自身年纪较大、退休后的福利待遇以及对家乡的情感依恋等各方面原因基本不考虑变动自己的户籍状况,而以孩子(90后或00后)的落户需求为主要考虑。例如一位在S电子厂工作的70后女工就已经成功帮助儿子买房、落户N市。

生于1980年代的外来务工者落户N市的比例和意愿都相较其他年龄层的更高一些,主要是面临孩子上学的问题,而且其个人的自我发展也已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工作上不容易有大的变动,经济上也相对能够负担得起房贷压力。所以访谈中已落户的3位受访者,全都属于80后。

生于1990年代的外来务工者现在还处于奋斗期,“95前”的考虑相对更成熟一些,有成家的会考虑落户问题,“95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大多还在踌躇。一方面经济实力还不够负担买房压力,另一方面落户定居也要考虑另一半的问题,现在人口流动增快,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可能相熟相爱,伴侣的户籍或工作生活所在地亦成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于2000年代的外来务工者几乎不考虑落户,或是还没考虑到落户的问题。一是工作时间短,对城市的感情或是在城市的社会关系不深,说走就能走;二是个人发展还处于上升期,期待未来有更多可能,目前只是积累经验;三是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逐渐完成,农村老家也在不断发展,产生了一些合适的工作机会,给了他们多一条可供选择的人生道路。

1.3新生代外来务工者的性别分析

访谈中仅有3位80后女性外来务工者落户城市。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来是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仍存在一定影响。当家里有一男一女的户口而必须外迁一位时,将女性户口外迁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未落户的男性受访者中有2位是妻子是老家人且妻子户口已迁至N市)。男性户口留在农村似乎能够得到更多福利,从父母处继承土地或财产时,大多数情况下男性会略优于女性;向集体争取自身利益时,村子里也常常是男性更有发言权。当家里有多位兄弟姐妹时,女性的户口外迁亦多于男性。二来是女性更愿意为家庭付出。当孩子上学需要家长拥有N市户口时,该受访者(女)便选择了放弃家里的宅基地,落户N市。第三是新生代女性能力的提升。“妇女能顶半边天”,新生代的女性除了能照顾好家庭,还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业,有能力在户籍问题上进行自主选择。

1.4新生代外来务工者的行业分析

虽然访谈过程中未涉及对服务业外来务工者的访谈,但毫无疑问,服务业在今年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就访谈情况来看,制造业工人的落户意愿要高于建筑业。笔者认为,这是由行业特性所决定的。建筑业的流动性更强,虽然工人们都属于建筑公司且在公司所在地缴纳社保,但是实际工作地的变动较大,依据老板在各个区块所承接的项目来进行工作,如果项目周期较长则在该地待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工人跟着老板走,老板跟着项目走。所以,对他们来说,户口和老家就像是他們的根,他们也会在其他城市买房投资,但总是对老家更有依恋感,对落户的考虑更少。而且经常漂泊在外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可能不会对某个工作地产生特别的感情,或是有强烈的意愿想要落户于此。相对来说,制造业的工人是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和对城市的感情都更加稳定,也更容易落户至工作地,融入城市。

2.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和诉求

访谈发现,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上,医疗问题相对较小。几乎所有受访者都享有职工医保,个别受访者虽然表示“没看过病”或“对这些不太了解”,但亦缴纳社保、持有社保卡。而且在职工医保的基础上,N市总工会还出台有一定的互助保障办法,如特种重病医疗互助保障、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女职工安康互助和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互助等多种保障办法。所以,可以说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和诉求都集中在住房和教育问题上。

2.1住房问题

在住房问题上,绝大多数外来务工者的基本住宿条件都能够得到保障,居住环境安全、洗澡有热水、上网有WIFI等。没有伴侣的年轻人居住在单位宿舍,也有2人间、4人间、6人间可供选择,可以有室友、朋友或是同乡作伴。有伴侣的外来务工者则更愿意自己在外租房或是居住在单位提供的人才公寓(与租房条件相似,一室一厅)以方便家庭生活。但在租房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某位受访者提及的房东不断要求涨租问题,“一开始房租700,后来涨到800,再后来又要900”,以及另一位受访者提到的“城中村”杂乱差和小区合租不安全、没隐私等问题。但若是要在城市买房落户,房价太高成为普遍阻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图3),外来务工者的人均居住面积依然不高,只有全国人均居住面积的一半左右,大部分集中于20m2以下的蜗居,甚至这20平方米都是不属于他们的,尽管N市也有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如针对高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或是针对中低收入人才的限价房,但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外来务工者要负担房价还是存在一定经济压力。“房住不炒”依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2教育问题

在教育问题上,首先,是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除了N市B行政区的受访者表示企业会每年统计是否有适龄儿童需要解决上学问题,其他区域的受访者多数表示,孩子上学是影响其落户意愿的重要因素。据受访者讲述,小学学校在招生时需要至少一位家长的户口在本街道,且在本街道居住满一年,在本街道缴纳社保满一年,并依据流动人口积分分批次获得入学名额,第一批名额较多,证件齐全的话基本能够入学,第二批相对减少,第三批则较难入学。在初高中阶段对家长户口的要求更为严格,有受访者反映“在最近的这次初三考试中,本地户口的学生可以去重点高中的比例更高,外地户口就算成绩再好也没有名额。有一个重庆的孩子,他是全年级第一的,但是他就没有这个名额,孩子也感觉到有点自卑。”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年代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唯成绩论”不可取,但在素质教育中“以户籍论”又是否可取呢?

其次,是孩子放学难的问题。本地人家里中往往有老人能够帮忙照顾孩子,相比之下,外来务工者就算落户城市且将孩子带在身边,孩子的照顾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困难。“孩子3、4点放学,我们5、6点下班,除非专门有一个人照顾孩子,否则像我们双职工家庭,就算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也是照顾不过来的。还不如留在家里,家里老人能帮忙照顾一下,只是说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一定影响。”工作、孩子难以两边兼顾,这是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落户城市的困难,也是中年人面对生活的无奈。

2.3伴侣问题

相较于上一代外来务工者,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更具流动性,影响他们融入城市的原因之一便是伴侣问题。不少95后或是00后的外来务工者正处于人生的奋斗阶段,他们在各个城市漂泊,寻找自己的梦想,当他们想要落户城市、想要一个安稳的家庭时,他们需要将伴侣的情况纳入考量。3位落户N市的女性受访者中有2位都是因结婚落户,其中一位在谈及伴侣问题时深情地表述:“我之前在上海、在江苏都工作过,后来遇到他了,没办法就跟他到N市来了”。现在高铁经济越来越发达,年轻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天南海北的人都有可能相知相爱,伴侣问题成为影响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的因素之一。除了伴侣的户籍情况会影响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个人认为,新生代外来务工者不同于老一代外来务工者的一点就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他们在落户城市的时候,除了在物质上落户,还要在精神上落户、在能力素质上落户,要买得起房、孩子上得了学,也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政府政策的关心,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和民主素养,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才能为外来务工者这个群体发声。

3.推动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的具体路径

所谓融入城市,是指新生代外来务工者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身份和权利,与城市居民各方面的差别基本清除,长期而稳定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纵观参与访谈的新生代外来务工者的情况可以发现,困扰其融入城市的主要问题还是自己买房难和孩子上学难的“两大难”。比起豪宅,他们可能只需要一套满足一家三口日常生活的房子;比起名校,他们可能只需要一所能够让孩子跟在自己身边的学校,在此基础之上再追求良好的素质教育。如何解决这“两大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从个人角度来说: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正在愈演愈烈,具有高学历或有专业技能的外来务工者更被城市所需要,也更容易融入城市,因此,从个人角度来说,提升个人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是推动新生代外来务工者融入城市的有效路径之一。首先是城市需要他们。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所以面对高层次人才会在人才引进政策上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如为他们提供购房补贴、解决下一代教育问题等,政策支持有助于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更好地融入城市。反过来说,他们也需要城市。有专业技能的外来务工者可能需要在特定城市或行业来发挥自己的技能,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有受访者曾提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在老家几乎是无用武之地的,但在N市不仅能够用上,而且公司也给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有一位从西安过来的技术员,他认为自己一方面能够把户口留在农村享受一些村里的福利待遇,一方面能够在城市奋斗,公司也提供了较好的福利待遇,爱人孩子都在身边,在N市生活得也挺习惯的,已经从其他多方面融入了城市,所以没必要变迁户口。纵观那些没什么职业技能、从事纯劳力工作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可能更难融入城市、落户城市。主要还是出于现实原因,对他们来说,在城市买房优惠政策较少,经济压力过大,不如在老家有房,生活得更加安稳。未在N市落户的29位受访者中,至少有20位(座谈会中有个别受访者未对此问进行回答)是在老家有房或有居住地的,在老家有宅基地或是承包地的人在考虑落户时会有更多牵挂,落户的可能性也相对更小一些。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的选择,究竟是融入城市还是回归家乡。某位受访的倉管员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N市的房价是2、3万左右,一家三口要落户、居住至少要100平米,那就要200、300万,首付30%最少也要6、70万吧,这就得不吃不喝工作10年了。那房价还在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小孩开销,哪承受得了啊”,这样朴实的一番话也充分说明了新生代外来务工者面对自己奋斗过的城市唯有望而却步的窘境,还是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一技之长傍身。

3.2从企业角度来说:提供多样住房条件

曾经,费孝通教授在对苏南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考察中惊喜地发现,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使他看到了解决长期困扰世界现代化的一个难题——即牺牲农村为代价——的希望。它们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一方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另一方面又带动农村现代化,满足了农民的非农化需求。③现在,大部分外来务工者甚至没有任何农业技能,他们习惯了在城市生活,究竟是讓他们“离土又离乡”地融入城市,还是“离土后返乡”地回归新农村,这既是外来务工者的个人选择,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两手抓为其提供的保障。在此之间,如果企业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住房条件来满足不同类型外来务工者的不同住房需求,如为单身的外来务工者提供单位宿舍,为已婚的外来务工者提供人才公寓,为自己租房的外来务工者提供住房补贴保障,甚至单位住房可以由租转买等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来务工者的后顾之忧。访谈过程中,经常有受访者说,再奋斗几年就回老家,这其中既饱含了他们对家乡浓浓的眷恋之情,也蕴含着他们对城市深深的不舍之意,如何让他们在城市、在乡村都能享有安居乐业的权利,企业提供多样化住房条件成为一条保障路径。

3.3从政府角度来说:合理调整户籍制度

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对外来务工者群体的关注从未减少,每年国家统计局都会发布相应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追踪外来务工群体的规模、分布、流向、就业、居住、教育、融合情况。可以看到,新生代外来务工者对城市的归属感进一步提高,参加各类组织活动也更加积极。“在进城农民工中,27.6%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活动,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3.9%经常参加,23.7%偶尔参加。加入工会组织的进城农民工占已就业进城农民工的比重为13.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在已加入工会的农民工中,参加过工会活动的占84.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④

从本文角度来说,能够向政府提出的推动新生代外来务工群体融入城市的有效路径包括如下几点:在住房问题上,合理调整对购房资格的规定,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或是取消落户时对住房面积的要求,促使房产商更多地推出一些实用性强的小户型楼房,这都是政府下一步可以采取的措施;在教育问题上,能否将对户籍的要求转换为常住人口可达到的同比要求,或是各省市之间能否建立成绩换算机制以方便学生的流通,甚至是创新更多元的招生机制,放宽入学政策,来解决困扰新生代外来务工群体的下一代教育问题。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0-04-3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②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0-04-3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③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03):5-15.

④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0-04-3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金三林,秦中春,李青.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J].改革,2009(02):5-27.

[2]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0-04-30.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3]董昕.中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历史与现状[J].财经问题研究,2013(01):117-123.

[4]钱正武.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诉求与政策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6(04):18-20+27.

[5]王佃利,刘保军,楼苏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1(02):111-115..

[6]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0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