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文本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020-12-14张可欣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小学语文

张可欣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随着新议论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不仅要满足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与阅读量的要求,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认知能力与探究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细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细读文本;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来品味语言,进而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基础的一大内容。阅读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细读则可以让学生深入课文内容中。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让学生全面地掌握文本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状态,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填充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描述方向

众所周知,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多,很多课文内容小学生难以理解。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古板。比如,教师让学生学习新的文章时,往往会为学生直接提供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找准文章的描述方向。但对小学生而言,他们不具备较为深厚的阅读积累,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较弱,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时间,结果却适得其反。因此,在当前的教学阶段,教师不要直接让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延展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文章的大致描述方向。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阅读,提升阅读效率,也能让学生在细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分析文章特色。例如,在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文章时,教师先为学生描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日军向我国发起大规模的扫荡,想要与八路军进行决战,所以上级决定带着主力军撤出狼牙山。在七连顺利完成转移之后,只剩下六连的五人负责拦截敌人。这五位英雄借助手头的一切工具奋力阻击敌人,面对强大的敌人宁死不屈,他们高尚的民族气节让国人倍受触动。如果没有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小学生很难理解作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因而就不容易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文章结构划分,掌握文本重点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的内容文质兼美,认真阅读这些课文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接着需要让学生通读全文,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一篇文章所涵盖的内容繁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按照文章结构层次进行层次化阅读,从而提升阅读效果。例如,在学习《竹节人》这一篇文章时,学生会发现文章段落较多。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来划分结构。在第一遍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课文后面的阅读任务,带着问题展开阅读,提升阅读效率,找准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划分文章结构,并且简短描述每一部分的内容。学生经过认真阅读,将文章划分成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前两段,作者叙述“我们”小时候迷上了竹节人。第二部分是3~7自然段,描述了竹节人的具体制作过程。第三部分是8~19自然段,叙述了竹节人搏斗的过程,描述大家对竹节人的喜爱。最后一部分包括第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针对这几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展开分组探究,详细品味每一部分的内容,抓住重点。

三、亮点句式挖掘,抓住文本语言要素

语文课本里面有许多的特色语句,之前很多小学生对这些句式的关注度不高,所以他们不具备较强的文本理解和阅读能力。因此,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关注文章整体内容的过程中去研究不同的句式差异,找准语言要素,从句子的意思、感情、语气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保证学生在细读文本时的精准度。例如,在《丁香结》一文中,作者在描述丁香的过程中用了很多优美的词句,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是大概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并没有深入地分析语言特色,很难体会到丁香之美。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词句。如文中提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在这一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丁香赋予女性的妩媚特色,以更为动态的方式来为大众展现自己的美。比如,文中提到“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作者在这一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和印象派的画作比较,让我们看到了雨中的丁香仿若色彩一样具有流动性的特征,把丁香这一景物刻画地更为生动。所以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去挖掘文章中句式的亮点,找准文本特色,以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丁香之美的赞叹。

四、语境差异分析,深层理解文本含义

大多小学生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语境对文本的影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就能了解整句话或整个段落的意思,但这种想法是尤为片面的。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下,相同的句式描述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关注词、句、段落以及上下文的具体联系,结合语境进行语义分析,找到不同词、句、段落的深层意义。例如,在阅读《匆匆》一文时,由于散文本身语句优美,意蕴深远,学生的理解难度大。如果学生无法联系前文,分析语境,就很难理解作者内心真正想要抒发的情感。比如,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连续用了几个问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恼和迷茫,然后在第二、三段采用自我陈述的方式来进行内容的续写,最后一段仍然延续首段风格,对人生发出追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式进行了文章的转承,呈现出了一种由急到缓,由缓到急的接续变化,更加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节奏变换,并且呼应主题。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仅仅从段落进行分析理解,就很难把握住文章的情感脉络,也很难理解对时间流逝的探析。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联系文章段落,利用前后联系,找准语境特征,理解作者情感。

五、关键字词提示,力求还原文本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阅读是一种心智技能,是大脑对文本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描述内容,还需要让学生深刻地品味文章,在阅读完成之后进行内容巩固。因此,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更需要验证学生是否彻底掌握了文章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关键字词,让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还原。这一手段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进行巩固,也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提炼能力。例如,在《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描述不同的事件来展示自己一天里的心情变化。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表示作者心情的一些关键字词,让学生回忆作者所经历的具体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脑海中快速地回忆并且提炼关键内容,将作者所经历的事情和作者的心情进行有机的匹配。这时候,他们需要再次进行阅读,并且采用关键词筛选的方式,进行内容的跳读和选读,提升阅读效率。而且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文章的印象,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因此,教师在采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方式时,还需要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去品味语言特色,感悟语言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细读文本还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时刻保持“备战”状态,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让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姜宇峰.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细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6(10).

[2]张丽霞.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性分析[J].文理导航,2015(2).

[3]朱艳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4]唐艳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小学语文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