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救灾中有效发挥出信息传媒作用的几点建议

2020-12-14王郁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防灾公众政府

当今社会是信息主导的社会,信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教育、工作方式及价值观念。在灾难发生时,信息成为比物资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从唐山大地震与“5.12”纹川大地震的对比,不难看出,信息传媒的重要作用是无可代替。但如何让信息传媒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功能,本文结合我国信息传媒在现有社会中存在的可取及不足之处,提出以下构建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传媒纵横机制

目前,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如地震)信息传播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信息反馈渠道极其不通畅。政府与公众间仍然缺乏有效信息传媒机制,导致一些应急早得到控制的局面,被延误怠时。或一些决策在实际运行中,达不到初设的理想意图。同时,机制的不健全,许多信息出现了空白断接,盲点地带,这样加重了更大难以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要提升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公关危机处理能力,必须建立健全以信息传媒为主线的纵横管理机制,且坚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我国现行的信息公开化法律还较为单薄,通过健全法制建设,加强配套,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的严密体系,在为公众提供地震灾害条件下有效的安全保障处理机制下,也为建立应对的信息传媒机构提供法律、行政强力支持。机构纵向成立梯次层的防救灾组织结构,从中央,地方,再到社区、进家庭,其中前三个阶段划分为政府组织,国家防灾减灾为最高决策机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横向以各级政府为核心,将应急工作细分到交通、通信、消防、信息与规划、卫生和医疗服务、城市搜寻和救援、危险物品、食品、能源等职能部门,由政府或者特定机构领导。遇地震发生时,视情况部分或全部启动职能模块。这样,从横向上,保证了政府与职能机构灾害应对的职能明晰,可以互通信息传播,补充对方信息盲点;从纵向上,由上到下的垂直指挥管理系统,在地震灾难中,有利于抗灾救灾方针传播、制定政策和规划以及重大救灾活动的协调开展合作等。

2.打造应对的信息传媒共享资源平台

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它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政府信息实现共享,为政府在现代条件下组织实施对地震自然灾害管理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各级政府间的信息共享,大大缩短信息传递周期,突破了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工作协同的传统界线和范围,提高了办事效率。构建政府传播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一般采用借助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手段,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防灾信息及应急反应系统,打破分隔时间、空间、部门的限制,全方位地提供优质、透明、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其中,共享信息平台囊括信息联络系统、受灾信息收集系统和宣传、信息披露、媒介应对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形成应急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应用和发布的完整信息体系。并建立起技术支撑,为及时在网上公布相关防灾情报提供保障,供公众查询。就如日本在2003年9月26日,北海道十胜冲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不到1分钟,人们打开电视,屏幕上端已显示出地震震源、各地区震度以及有无海啸等信息的先进化系统工程。

3.确立多层次广辐射的信息传媒渠道

目前,媒体触及公众最为广大,如何利用传媒将各种灾后信息及时,准确无误的传达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这关系到信息传媒渠道建设的核心。渠道越广泛,灾情信息被公众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地震发生后,因地理环境的影响,受众接收信息渠道很少,可选择性不多,而且受众的信息反馈主动意识不强。因此,政府权威部门在认真分析灾区的信息渠道方式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媒体网络,先进的传统媒体信息技术,特别是普及率很高的手机向公众进行发布。一方面,公众接受信息不单是传统媒体的形式,如报刊、广播、电视,要从网络入手,特别是现在的火热的微博,及时发布出最新信息,但前提是必须要在核实清楚,也可以先是浅层次的报道,再在报刊作深度报道。二是根据灾区不同的情况,当地政府要通过分析研究后,筛选出决定选择的传媒,尽快确保最新的信息走入到每个家庭中,每个公众心中。

4.保持信息传媒政府公众的良好互动

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媒体是政府危机管理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扮演着“政府危机信息代言人”的重要角色,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发生突发性危机时,政府与媒体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比如说:政府要对外设置新闻发布系统,包括有高官直接对外新闻发布,也有电传、电脑自动传播新闻,直接发给传媒,同时接受记者提问。二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开展“舆情专报”, 通过收集媒体刊登的有关灾区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建立特事特办制度。主动和相关部门沟通,呈转交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批示督办,并抽查回访,确保绝大多数得到了及时处理,有困难的现场督办,积极协调。对存在困难,仍不能解决的,进行深入了解,形成调研报告报领导再批示。三是要调动起传媒参与的积极性,对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反映、有结果,有效地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真正建立了政府和媒体之间良性互动、相互信任的关系,一方面,构建为网络传播提供了更宽松的舆论空间和氛围。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网络问政、网络娱乐等功能的发挥,包容为网络传播提供了相对开放的环境,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四是政府部门利用主流媒体优先发布危机新闻。要求有关机构在平时必须作好准备,把配合媒体作为紧急反应计划的一部分进行讨论和演习,并任命受过专门训练的新闻官员负责媒体事务,甚至要求电话总机接线员和其他员工也必须清楚地知道在接到媒体询问时该怎样应答。政府在接到重大危机事件消息后的20分種内,就要向传媒发布第一次新闻。形成了为记者服务、为传媒服务、为公众服务的传统。

总之,面对地震自然灾害,要达到政府和公众和谐的行动统一,必须借助于传媒信息,政府在保障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下公开灾难信息,并让公众知悉。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消除公众恐慌心理及其造成的社会动荡,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取得战胜灾难的最佳时机和有利条件。我们应该从汶川大地震中深切地感受到,这场抗震救灾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还是在于政府信息的高度公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断地摸索与探寻出更加有利于政府与公众间传媒信息的体现,最大程度的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作者简介:王郁,(1974.2-),女,汉族,北京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防灾公众政府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