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初中班级中盛放
2020-12-14艾小宝
艾小宝
【摘 要】为了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渗透在初中教育管理体系中,初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并且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实现智力发育的同时,实现道德素养的稳步提升。对此,笔者从自身的德育策略出发,提出注重德育主题活动、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彰显学生主体价值等方案,探讨如何让德育之花在初中班级中绽放。
【关键词】德育;初中;主题教育;班主任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不断趋于成熟的阶段,也是学生发展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阶段。身为班级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应当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在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引下形成高尚的情操。然而,许多班主任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无法使学生在实现智力发育的同时,得到道德素养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班主任有必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管理的需求,解决以往德育工作中的弊端,从而逐步落实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德育主题活动
主题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包含许多琐碎的内容。如果班主任直接将所有的德育内容告知学生,势必会影响学生对道德品质内涵的理解,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高。所以,为了真正地提高学生对各项道德素养的认识,教师有必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德育内涵,从而促进自身高尚品格的发展。
例如,在以“无私奉献”作为德育主题,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班主任就可以采用系列活动,向学生阐述这一主题,从而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无私奉献”这一主题相关的电影,让学生在直观化的影视资源中,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德育主题的学习上,并基于电影中主人公的言行,真切地认识到无私奉献的言行应该是怎样的。随后,班主任给学生介绍这一德育主题,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及其对初中生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可以树立理论意识。然后,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室和后黑板进行装饰,在班级中营造德育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无私奉献的精神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最后,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演绎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认识。
由此看出,班主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能强化学生对各种道德素养的认识,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理解中,形成高尚品格。
二、注重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健全的制度是学校打造良好教育体系和教学氛围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的有形规定。所以,为了引导学生形成行为的自觉性,班主任应当重视班级中的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出细致的要求,使学生不违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高尚的品格。但是,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都是直接为学生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这会使学生感受到被动和压迫,从而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的现象,最终影响学生品行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来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参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便学生在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中提高自我约束力,真正地助力自身高尚品格的形成。
例如,班主任可以按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需要,确定规章制度的各个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在班级中开展制订制度的活动,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聆听了学生对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议后,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整理,选择其中较为合理的内容,形成班级中的管理制度,以便最终生成的管理制度更能体现本班学生的特色,也更加适合本班学生。随后,为了提高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班主任还可以根据规章制度上的内容,制订量化考核表,让学生在追求更高的分数中,主动地按照班级的规章制度行事,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此外,针对量化考核的情况,班主任也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情况,发现学生在哪方面的道德素养发展有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
可以看出,制度文化的创建,能促使学生以各项制度作为依据来开展学习和生活活动,不断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在发展良好习惯中形成高尚的情操。
三、彰显学生主体价值
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中我们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基于自身已备知识和能力,理解新认识的内容,才能逐步实现对知识的建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时,班主任也应当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德育知识建构中的主体作用。而指导后进生进行转化,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可以利用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创造德育机会,让学生在体现主体价值的同时,逐步提高道德品质。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询问各科教师以及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区分出班级中哪些学生是后进生,哪些学生是资优生。之后,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中既有资优生,也有后进生,既有性格相对活泼的学生,也有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形成一个个互助学习的小组。当后进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向同组的其他学生询问,从而快速解决问题,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巧,摘掉“后进生”的帽子。在这一过程中,资优生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后进生能体会到被帮助的快乐,从而在营造班级良好学风的同时,促进学生互助意识的形成。
显而易见,班主任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空间,能让学生拥有互助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不断发展自身道德素养中逐步提高学习的能力,真正地助力学生实现道德素养的内化。
四、强化师者德育风范
陶行知的师德教育思想中指出,教师应当主动调整自身的行为举止,发挥师德风范。学生拥有模仿的天性,喜爱向同伴、向教师学习,并影响自身的言行。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中,班主任也应当认识到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主动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便学生在对班主任各项言行的模仿中,促进高尚品行的发展。
例如,班主任应当从日常言行和课堂施教言行等方面出发,为学生做好榜样。首先,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应当调整自己的着装,不穿奇装异服,让学生通过班主任的穿著,认识到学校是一个严肃的地方,从而主动地从衣着出发,体现出对学校的尊重。其次,在课堂施教方面,班主任也要不迟到、不早退,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言行中体现对课堂的尊重,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也可以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尊重教师的讲解等。
总而言之,道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落实的目标,而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累积的过程。所以,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从各个方面出发来进行教法的优化设计,以便在完善德育体系中,逐步提高对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建涛.淡妆浓抹总相宜——对德育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4).
[2]张明明.如何实现初中德育的生活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
[3]葛爱春,葛昌跃.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践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
[4]容远凤.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中学教学参考,2019(6).
[5]张晓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J].教育界,2015(9).
[6]杨成香.浅谈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6).
[7]刘来喜.例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