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有关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0-12-14薛庆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本班数学教师深度

薛庆霞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一直都是比较被动、机械的,一方面是因为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知识讲解活动,学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数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问题使得许多学生都难以及时内化数学概念,尤其是当学生重复出现解题错误时,使得初中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自信,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做准备。

一、创设情境,优化思维参与

情境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中被看成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教学因素,关系着初中生的自我认知,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全面展开数学思考,使其不自觉地实现深度思考,由此则可及时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因此,实施深度教学的第一步,便是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面实现学习成长。

(1)创设游戏情境,以激趣实现深度学习。游戏情境是以趣味游戏为媒介所形成的情境,比较容易让学生放松下来,极易激发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最佳状态下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如此,则可直接促使初中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使其全面整合、利用数学信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游戏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使其积累愉悦且幸福的数学学习经验。

就如在“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一个游戏创设了愉悦的教学情境,希望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数学学习状态之中。具体的游戏规则为:笔者会将本班学生平均分为三列,第一列與第三列学生抽取一张数字卡,上面标注有理数,而第二列学生则需抽取符号卡,同一行学生需在音乐声音停止之后直接组合,由此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法,分析有理数加减法的算则。如此,本班学生则会自主迁移数学计算经验,且可在游戏情境的影响下快速反应,而这就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2)创设生活情境,以感性推进理论分析。生活情境是促使初中生积极将已有认知迁移到数学建构活动中的必要媒介,也是引导学生顺利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思考,使其掌握数学道理的重要策略,可以不断丰富数学学科知识,让初中生自然而然地实现深度学习。为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分析数学现象,积极推理、自主建模,以便切实优化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状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就如在“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现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包括一些简单的、规范的平面图形,还有一些组合图形,据此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几何图形是千变万化的,使其及时进入到几何思考状态之中。本班不少学生都惊叹于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世界,也感慨于几何图形的结构美,自主抒发了个人情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状态之中。

(3)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问促使全面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直观且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初中生全面进入数学思维状态,使其自主参与到问题探究与分析活动之中,使其从多个维度去解决数学问题,由此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及时提问,促使学生全面思考,为实现深度教学开个好头。

就如在“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手电筒展现了射线,且以两点距离展现了线段,由此创设问题情境:射线、线段与直线的区别是什么?在这一问题驱动下,本班学生便会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去解题,而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使其自主归纳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异同点,保证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意义。

二、开展探究,实现深度教学

在引导初中生实现深度教学的现实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探究活动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让初中生以探究形式去学习数学知识,才能使其自主生成知识意义,较为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组织丰富的数学探究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1)确定探究任务,以任务调动参与热情。教学任务是针对初中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潜在认知发展空间所设计的具体任务,标志着初中生通过深度学习所应取得的学习成长与收获,所以只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任务,那么则可无形中调动出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整合数学材料,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准确分析学情起点,设计恰当的探究任务,由此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可行的数学学习计划。

就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符合学情需求的探究任务:能够在特定问题背景中自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分析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题思路、计算步骤。如此,本班学生则可明确本节课的主要探究任务,全力去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有效解法,归纳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2)组建学习小组,以合作优化探究效果。组织探究活动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而初中生的个人认知能力不足,且数学知识结构并不完善,难以独立完成数学探究任务。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尝试组建学习小组,切实丰富生生互助机会,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以便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其通过讨论总结出有效的探究结论,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成长。

为了确保初中生可以始终以主体姿态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笔者就科学划分了学生小组,且遵循着“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划分原则,将拥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学习小组之中,由此构成四人小组。在具有一定探究难度的教学任务下,笔者便会引导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3)完善探究展示,以讨论深化学习效益。在实施探究教学活动时,后期的探究展示与总结活动十分关键,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探究过程、谈及成效,另一方面则可让学生积极借鉴他人的有效探究思维,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产生新的学习灵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探究展示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自主质疑、及时创新,由此深化教学效益,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变得越来越完善、深刻。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深度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思维状态,更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积累成功的数学学习经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解放学生、突出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数学探究、数学应用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实现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本班数学教师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扫黑“扫”进幼儿园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我班小组说
校园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