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福建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几点建议
2020-12-14陈勇强
摘要: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業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福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强化产业规划布局、促进产业融合提升、注重社会资本投入等建议,以期加快福建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转型升级;规划布局;产业融合
陈勇强. 推进福建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几点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6):5+7.
近年来,福建省休闲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发展加快、特色初现、功能拓展、内涵提升”的发展特点,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不久前,笔者赴福建及其周边省份的16个县(市、区)的55个休闲农业项目点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福建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福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休闲农业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规模和档次稳步提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1]。
1、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053家,全年营业收入达到330亿元,同比增长10%。建设了一批示范带动效果良好的休闲农业品牌,现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6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31个、省级最美休闲乡村61个。
2、产业集群开始显现
福建省休闲农业正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向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聚拢,一些区域休闲项目集聚优势初步形成,微景观、组团式、生态化发展的规模效应凸显,影响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大量游客。如泰宁县打造出城区至金湖、寨下大峡谷、上清溪、朱口4条各具特色、竞相开放、错位互补的休闲农业示范带。
3、产业类型不断增多
福建休闲农业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产业形态,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模式推进、多产业形态打造、多要素发力的格局。比较典型且成效突出的有以大集团、大公司投入为主的庄园休闲度假类型的龙海龙佳生态温泉山庄,以当地政府和村民集体投入为主的山水村落类型的建宁濉溪镇高峰村,以农业龙头企业或村民合作组织投入为主的设施农业观光类型的长泰马洋溪休闲农业集中区。
4、产业功能有所拓展
福建省休闲农业近年来比较注重与特色农业、乡土文化、生态环境相结合,通过资源价值的挖掘、农耕文化的传承、康养功能的开发,从单一的观光、采摘、餐饮向农事体验、展示教育、休闲度假、运动康养等多方面发展。如惠安县深入挖掘开发深厚的惠女民俗文化,依托崇武古城和大岞的滨海风光,打造了独特的“惠女风情游”品牌,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二、福建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在福建省发展起步比较晚,是一种典型的市场经济产物,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力量不强,以自发式发展格局为主,存在诸多问题[2]。
1、规划设计欠缺
目前,福建还未形成紧密联结、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市场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诸多休闲农业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形式模态相对简单、风格大同小异,雷同设计问题突出。
2、基础设施薄弱
福建省服务于休闲农业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地区乡村道路、公共厕所、垃圾污水处理、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比如部分休闲农业点的公路级别不够,在人流量高的季节容易发生堵塞,对项目点正常有序运营造成一定影响。
3、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福建省休闲农业企业管理者从事农业的居多,缺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从业人员以就近转移的农民居多,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应用有所欠缺,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客户服务需求。
4、政策支持不够
当前,福建休闲农业存在用地困难、融资难、民宿管理办法欠缺等制约因素。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获得,景观提升改造困难;休闲农业投资较大、抵押资产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项目做大做强困难;民宿经营套用旅馆审批办法,门槛较高,无证经营较多,存在监管风险。
三、推进福建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1、强化产业规划布局
加快编制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推动全省形成各具特色、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3],促进休闲农业持续、高效、规范、有序发展。重点根据福建自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特征及乡土文化特色,围绕中心城市周边、沿江、沿海、高铁高速沿线、主要景区、优势农产品特色区,打造福州、泉州、厦门等都市休闲农业特色圈;武夷山、大金湖、太姥山、大戴云等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区;红色、客家、闽南、畲家等乡土文化休闲农业特色区;水果、蔬菜、茶叶、林竹、食用菌、花卉等特色农产品观光体验休闲农业区;滨海、闽江、九龙江等滨海沿水休闲农业特色带;高铁高速沿线美丽乡村休闲农业景观带。
2、促进产业融合提升
推进休闲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4],开发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农耕体验、休闲观光、文艺创作、健康养生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重点建设发展一批农业公园、森林公园、渔业公园、教育农园、观光工厂、康养基地、摄影基地、休闲农业特色村镇等。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支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新品种、开发特色工艺品、创作文化产品,形成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创意产品。
3、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要加强从业人员形象礼仪、业务能力培养,创新管理理念,引进管理人才,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高校加快建设与休闲农业相关的新兴学科,提升休闲农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契合度,为产业发展注入原动力[5]。要充分发挥闽台“五缘”关系,加强闽台观光农业的双向交流,发挥“海峡论坛”等重要平台作用,通过举办交流活动推动两岸休闲农业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者交流互动,提升发展水平[6]。
4、注重社会资本投入
各地要加强项目设计,积极招商引资,引导各类国有和私营的工商企业、旅游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到农村投资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发展一批高质量休闲农业品牌项目,推动休闲农业水平、层次、规模提升。长乐、福清、晋江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借鉴浙江省做法,探索创建村级商会,吸引社会资本、人才,尤其是信息及管理人才返乡入村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繁荣。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现代农业生产等相关项目和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景区交通、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标指示牌、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辅助设施。出台休闲农业优惠用地政策,推动解决休闲农业用地困难问题。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尽量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长期低息的优惠融资贷款服务。完善民宿管理办法,让民宿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6、着力品牌打造与宣传
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和省级最美休闲乡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打响福建休闲农业品牌;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广泛宣传,农业农村和文旅部门可联合举办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定期组织发布会,邀请媒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引导民众出行消费。
参考文献
[1] 葛 威. 福建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2014:11-15.
[2] 李 凯. 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台湾农业探索,2015(5):66-68.
[3] 林国华,郑 石. 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2017,32(6):676-684.
[4] 罗 霖. 福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的借鉴[D]. 福建农林大学,2017:31-32.
[5] 張胜利.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14:95-96.
[6] 黄秀娟,赖启福,赵宏伟. 台湾“休闲农业区”模式产生的背景、作用及其对福建的启示[J]. 台湾农业探索,201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