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声乐舞台表演多元化探微

2020-12-14李永玉

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跨界

李永玉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声乐艺术舞台表演多元化的趋势也呈现出迅猛的态势。“跨界”表演就是其中非常显著的艺术现象,文章详细论述了“跨界”的意义和内涵,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当代声乐跨界现象的成因、表演特征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跨界 跨界音乐 跨界美声

现代社会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世界各个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融合与冲突,不断改变着我们对生活和艺术表现方式的认知。各个不同时期和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大规模走进我们的视线和文化生活中,导致艺术品和生活之间的疆界相互融合,也因此不同形式的艺术品种之间的差别和界限愈加的混沌不清,由此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于是“跨界”成为当今艺术领域内炙手可热的一个现象和存在。

一、“跨界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跨界”的英译是“crossover”,究其本源是从西方引进的语汇。在2007年1月出版的《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把“跨界”定义为“多领域(或多风格)的成功。尤其指在流行音乐上” 同年5月出版的《韦氏新世界音乐词典》对“跨界”的定义是“改变原本是为某一类观众准备的音乐却在另一类观众那里获得高度成功的现象典型的例子是古典音乐表演者,如霍洛维茨、克莱尔、帕瓦罗蒂、帕尔曼和多明戈等,受到普通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具体的曲子可能成为时尚。另一主要的改变是表演者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风格演奏,如斯特桑德的古典唱片集或马克奥康诺的小提琴和管弦乐协奏曲。”①而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上对“跨界”是这样定义的的“crossover原意是跨界合作,将风格迥异的艺术风格元素融合,在一起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表达和审美态度。

如何对“跨界”有更加充分和详实的了解,就需要对这个词汇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具体是指处在不循环往复的变化、异化和超越的状态之中;而“界”是从属于名词范畴的,本身具备非常清晰的规范性指向和区别性的功能作用。那么“跨界”这个动宾词汇的内涵就是需要得到广泛认可的,  值得一提的是,跨界的概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个概念产生伊始就意味着是可以不断被批判和被否定的状态中,作为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区别所在。是一个不断开放和包容的思想理念。跨界是对以往的大家既定的观念、定义和范式的扬弃,这种扬弃并不是对以往约定俗成的观念的否定,而是对大家一致认同的思想观念及范式的瓦解以及跨界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这种超越停滞不前了,这种“跨界”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再其次,“跨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它的内容形式可以来自各种不同元素的整合,整合以及拼贴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成果,其暗含着“跨界”的主旨和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最后,“跨界”是一个具备扬弃内涵的概念,它是对已经生成的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否定,其内部始终存在着变化再变化的紧张和动力。总而言之,“跨界”涵盖了冲突、求变、求新、求异的特质,在这种自身逻辑的衍变中,“跨界”显然没有严格的边界和预设的规范,更不存在所谓权威的艺术形式,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跨界的本质内涵,这个问题是没有终极答案的,因为跨界的概念就是開放的,所以无法去界定什么是跨界的本质存在。问题,而只能转向“跨界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或“跨界的意义是什么?”

有学者指出“跨界音乐”涵盖着两层意义,即是创新与融合,融合是指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领域边界的超越,意图跨域彼此之间的限定和边界,生成更具创造性的风格意蕴和艺术形式,拓展更为开放的艺术领域,为观众呈现更为多元的艺术种类。值得注意的是,跨界作为一种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艺术形态的出现与当代艺术家对层出不穷的当下艺术现象的自觉表达是分不开的。是艺术家个人艺术创作观念和艺术审美态度的表达。在当代的社会精神生活中,大众更倾向通过定义一种审美趣味和格调的表达来定义跨界音乐艺术所蕴含的意味。

“跨界美声”由此应运而生,是指美声唱法与另一种唱法的融会贯通和转化。当下人们对契合大众审美趣味的声乐形式趋之若鹜,“跨界美声”正是符合这一趋势的艺术种类。“跨界美声”是西方传统美声、民族声乐形式和流行唱法的拼接和交融,使这种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这种雅俗兼具的特征使喜爱传统美声的听众和热衷流行唱法的受众,都会沉醉这种边界模糊的艺术形式的魅力之中。另外 “跨界美声”本身所具备的多元包容的特性,能够让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受众都可以从这种音乐形态中吸取充实本民族的音乐艺术,所以跨界艺术非常的普及,这也是“跨界美声”能够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声乐舞台跨界演唱的思考

从近些年跨界演唱的歌曲风格来观察,无论何种艺术风格的歌曲被改编成跨界演唱的表演模式,都具备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特征。跨界歌曲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迎合听众的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声演唱技巧性强和与时代疏离的缺憾。诚然,这种演唱形式能够吸引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同时,也对流行音乐的受众产生很大的号召力,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思潮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以及商业化的市场介入和演唱者的艺术理念的更迭等等因素都有关联,这些原因都是跨界美声演唱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类文明有着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存方式都发生了质的改编,而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和普及更使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主战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艺术演唱形式的对话和沟通对当代音乐艺术演出市场机制的介入与日俱增。伴随着声乐表演舞台不断呈现出的精彩纷呈的形式和极具辨识性的音乐语言,大众的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替,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唱形式面前,人们音乐演出形式的审美趣味也展现出更高的标准,一些耳熟能详的演唱风格已经跟上大众的审美需求了,传统演唱艺术家为了获得更家繁荣的发展,势必要采用一种博采众长的演唱形式,跨界演唱所获得的成功也为当今声乐演唱舞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在特定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融合各种演唱艺术的流行元素来生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种类,才能使本国的声乐艺术得到蓬勃发展。

三、声乐舞台表演多元发展的展望

《Time to say goodbye》是在1997年由欧美当代流行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莎拉布莱曼和安德烈波切利合作的二重唱,由此奠定了欧美跨界演唱在国内演出的基础,之后莎拉布莱曼在2000年推出演唱的个人专辑《月光女神》在中国华丽问世,并成功打开内地市场,引起大众的追捧和喜爱。在此之后,越来越多此类风格和类型的音乐唱片制品涌入中国市场,并受到大众的青睐,尽管之前同样演唱风格的声乐表演很少受到大众的关注。欧美的跨界演唱真正具备感召力的应该是2004年莎拉布莱曼的北京演唱会,在当时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引起了轰动效应。在中国,跨界演唱这种声乐表演形式其实出现得时间也不短,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能依据作品的艺术风格来采用相应的演唱技巧,将两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相互融合和互补,在风格不同的作品之间相互转化,完美对接,因而享有“中西合璧的百灵”的赞誉。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2007年录制的个人演唱专辑《情释》,以他宽广厚重的男中音向大众展示了多首经典的流行演唱歌曲,重新演绎了经典歌曲的时代内涵。同年又发行的个人演唱专辑《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更是在声乐演唱中加入了美声演唱技巧的元素,使这些传统的经典歌曲融入了全新的美学意蕴,2006年跨界演唱的艺术形式已经在国内外已经呈现出越来越盛行的态势,并持续受到大众的好评。跨界演唱的艺术家们运用流行歌曲的演唱元素。民谣的曲风、歌剧中的脍炙人口的演唱片段等形态各异的演唱方式给予全新的编曲和演绎,促使跨界演唱这种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魅力,从而使艺术声乐和大众流行音乐之间达成很好的和解。

当代的国际古典声乐演唱舞台表演在歌唱技巧不断冲击和融合的碰撞中,不在囿于美声演唱形式的束缚,这种舞台演唱是运用固定不变的演唱形式演绎其对应的歌曲类型。在现代艺术观念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美声演唱已经凭借其深厚的演唱功底来演绎不同审美风格和演唱类型的作品。其中进行大胆创新的是占据当今古典声乐歌坛较高地位的男高音演唱家多明戈、著名黑人歌唱家杰西诺曼、女高音弗莱明等等。这些艺术家尝试将西方美声与欧美流行歌曲相杂糅,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唱风格。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杰西·诺曼能够凭借其高超的声乐技术在古典歌剧、黑人灵歌,欧洲艺术歌曲和极具时代感的现代音乐剧之间游刃有余的切换自如,是跨界演唱中的典范。

历史上每一个阶段产生的音乐流派和艺术风格都会有几位杰出的演唱家为代表,跨界美声演唱舞台形式是20世纪后期产生出的声乐与其他艺术演唱风格的融合,其主要的演唱形式在美声演唱技法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种类的唱法从而演绎出全新的演唱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跨界美声”一般是针对欧美演唱舞台出现过的美通和相应的演唱形式而言的。而国内的美声融合其他唱法的演唱形式,极少用“跨界美声”这种称谓。国内美声与民族,美声与通俗、美声与原生态的结合演唱主要用“转化”来界定。

跨界演出这种形式由于所具有的多元和开放性,所涉及的音乐样态更加丰富和多样,因此,无论是在国内外的演出,从形式到内容都令人目不暇接。本文将“原有歌唱风格融入其他不同类型的音乐元素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再创造所形成的新的演唱形式叫做跨界演唱”来表述这种风格的演唱形式。

结语

目前“跨界美声”的发展还需要从三个层面来进一步拓展:1.应该有更加有创意的的古典声乐的改编作品问世,以便更加贴合古典演唱艺术家的歌唱风格。2.对跨界演唱演员要加强声乐技术的素养训练,并培养古典音乐文化的艺术修养。3.跨界美声演唱的商业运作在关注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歌曲改编的艺术韵味,力求时代感与艺术内涵的紧密结合。

注释:

{1}斯洛尼姆斯基.韦氏新世界音乐词典[N].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尚家骧.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华乐出版社,2003.

[2]晋瑗,李晋玮.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张林.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的比较研究[J].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01.

[5]王秀敏.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的探寻与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

[6]田旭.美声唱法在西方音乐剧中的影响[J].电影评价,2006.

注:本文系2017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经验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17B064。

猜你喜欢

跨界
跨界
跨界
跨界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科学家也玩“跨界”
跨界设计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通平台
玫琳凯 跨界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