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觉:剧场是一个处理人的“再现”场所
2020-12-14卢琳绵
卢琳绵
李名觉(1930-2020)宁波,舞台设计师
“仿佛是让家乡人检验异乡学子半个世纪的学习成果。”2011年,舞美设计大师李名觉在宁波办作品回顾展时,向同行记者袒露心声。
不了解舞台艺术的人估计会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这位诚惶诚恐略带忐忑的“交作业者”,是公认的“世界当代舞台设计之泰斗”和“美国舞台设计界一代宗师”,与英国的科尔泰、捷克的斯沃博达并称世界舞台艺术设计三大巨头。
李名觉祖籍宁波,1930年出生于上海,自小随母亲唐瑛听戏曲、看歌剧、学习中国画,30年代繁华的上海商埠给他带来艺术的启蒙。他先是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电影艺术,后转向舞台设计,师从美国一流的舞台设计大师乔·梅尔金纳。
1964年,悲剧《伊雷克特拉》的舞台设计让李名觉大放异彩。《伊雷克特拉》的创新被业界称为“美国舞台设计史上的转折点”,从观念、风格到创作方法,影响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以及整个世界的舞台设计。
“现实生活的场景就是立体的,只有用立体的、雕塑式的方式来表达,才能接近于现实。”出于这样的理念,李名觉“以真材实料的木头与金属,创造出以雕塑意趣为主的布景”。《伊雷克特拉》的舞台后边是三块断裂破损的墙壁,石头凸显出沉重的历史年代感。布景虽然简单,但却弥漫着古希腊悲剧的情调,业内称之为“以质感取代气氛,以形式与空间关系取代颜色与装饰性”。
李名觉将舞台理解为一个立体空间,开发了垂直维度。在此之前,垂直维度在剧场几乎是被忽视的,李名觉相当于为下一代舞台设计师创造了一套新的语汇。在哥伦比亚大学戏剧学教授阿诺德·阿伦松(Arnold Aronson)眼中,李名觉“设计了多层次的伸展舞台,三片悬挂着的具有雕塑趣味和象征意义的景片,汇集前辈风格和他独创的元素,由此一鸣惊人”。
创新之外,李名觉也注重舞台设计师对于剧作文本的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在《剧场名朝》一书中,李名觉强调,剧场是一个最重要的处理人的“再现”场所。剧场该对现实葆有敏锐度,追求思维的更迭,不该困在自己的世界中。在与林怀民的一次对话中,他自认早年间的作品冷漠。“几年后,我有足够的语文能力,能更深入了解文本,我的设计才逐渐展现出我对剧作的情感;这时再回顾那些早期的作品,我也承认它们的确很冷漠,我呈现出的是剧本丢给我的某种意象,而非我进入这个剧作情节可能的情感。”他坦承设计只有将自身涉入剧情,才能不再处心积虑地想要展现某种样貌。这样,设计师才能在舞台上创造一个世界,让演员在其间真切地活着。
1969年起,李名觉开始执教于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舞台设计系,“对我的思维和作品最为重要的影响来自于教学。教学让我能够不断接触年轻一代的戏剧艺术家,沉浸于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懊恼、他们的需求和宏愿中,并希望这种教学体验,能够使我避免陷入孤立和重复自己。”
九年前回家乡举办展览时,李名觉说:“这是我第三次举办作品回顾展(1995年纽约、 1997年台湾、 2011年上海),在我的腦海中总是浮现,一位上了年纪的歌剧女主角,一次又一次地举办告别演唱会。”
10月23日,这次,他真的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