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2020-12-14丁潇潇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听力教学大学英语合作学习

丁潇潇

摘   要: 以往的听力教学模式缺乏生生互动,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本研究立足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听力课堂教学中,探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步骤。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学习困难和障碍,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一、引言

聽力是进行交流的基础,听力水平体现了学习者基本的语言水平。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1)听力理解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比重被提升到了35%,表明了大学阶段听力的重要程度。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历来英语教学更加重视阅读与写作,忽视听力与口语。高考英语几乎不考口语,部分省份甚至不考听力。即便考,听力所占的比重也很低。因此,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滞后于阅读和写作水平。大学阶段对于听说水平的更高要求使得很多听力基础薄弱的学生苦不堪言。其次,在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学形式通常是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各自做题,然后全班核对答案,教师再讲解。这种单向的输入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极易让课堂变得无趣,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第三,学生平时投入听力学习的时间较少。根据笔者的了解,学生更愿意将精力投入阅读和写作中。一方面是由于多年习惯,另一方面有畏难的情绪。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听力比阅读和写作更难,不想花更多时间练习。久而久之,形成越差越不愿练习、越不练习就越差的恶性循环。

二、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2](16-19),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理论基础主要有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等[3]。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几个人坐在一起学习,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体责任、人际交往技能和小组加工五项基本要素[4]。意味着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合作,每个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共同完成一些包括小组目标设定、自评等加工任务。教师要教授他们交流、决策、领导和解决冲突等方面的社交技巧。与传统的竞争性和个体学习方式相比,合作学习更强调生生互动,能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信息,获得更强的思维能力[5](388-395)。此外,在合作小组中学习,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激励,既能增加知识,又能增进友谊,有助于创造更加和谐而健康的课堂环境。当然,合作学习不只强调合作精神,竞争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过合作学习模式中的竞争意识更多体现在小组内部团结奋进及与其他小组之间展开竞争。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认知理论的观点,听力理解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将听力材料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获取新信息的复杂认知过程。认知心理语言学家Anderson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可分为感知、解析和运用三个阶段,并且三个阶段相互关联[6]。由此可见,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容易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真实的听力课堂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听力策略、情绪,听力材料的话题,讲话者的语音语调甚至讲话方式等都有可能对听力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认知策略训练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听力焦虑,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意义的建构,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一)科学分组

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第一步是科学分组。根据班级大小,适当控制小组规模,每组4人是比较理想的。有助于小组成员充分交流与讨论,让每位成员都有机会承担不同的任务。尽量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构建学习小组。学生在性别、成绩、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小组成员间互补和相互学习,所以,可以参照学生以往测试成绩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将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既保证了组内异质,而基于统一的分组原则,又保证了组间同质,有利于各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

(二)合理设计听力课堂环节

听力教学中,听和说密不可分。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就要听说结合,不仅强调足量的输入,还要平衡输入和输出。听力课堂教学通常包含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

1.听前阶段

在听前阶段,学习者需要熟悉目标语的相关资源,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促成在听中阶段更有效的听力理解。听力理解是听者的已知知识和口头语篇信息交互作用的结果[7](18-20)。因此,存在于听者头脑中的相关已知知识越完善,在理解过程中对信息的预测、推理和证实就越快越准确[8](65-68)。但是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有限,通过小组成员一起分享和讨论可以丰富、完善个体的知识储备。在听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浏览标题、题干等内容,并就所听材料的话题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进行预测。目的是让学生尽快熟悉话题,对所听材料有整体性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听力感知能力。与此同时,小组成员的互助可以降低学生的听前焦虑,特别是减轻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听力压力。

2.听中阶段

在听中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速记、联想、演绎等听力策略对听力材料进行解析,理解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三次听音。第一遍是泛听。教师可以在播放第一遍视频或录音后,就听力材料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此步骤的目的在于帮助小组成员通过互相交流信息引起对关键信息的注意,并核实自己对所听内容的理解程度。因为在听力过程中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或录音。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就答案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同观点与答案,那么组长需要记录那些有争议的问题。第三遍听音便是精听的过程。集体核对答案、分析学习难点。此阶段,教师需要就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还可以挑选个别长句、难句进行跟读训练。当然在听力材料比较简单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三次听音,将前两遍合二为一也是可以的。

3.听后阶段

在三遍听音结束后,进入听后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总结、重复和归类等方式对所听材料进行再加工,以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对所听话题进行讨论,并以口语报告的形式呈现;或让各个小组对所听内容进行复述,重构会话内容,帮助他们学习材料中相对陌生的习惯表达,巩固语言知识;还可以引导各小组讨论、总结在听力過程中使用的听力技巧,进一步强化听力运用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听后阶段的讨论和扩展不容忽视。因为通过扩展,学生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联系,例如将当前学习的知识和之前习得的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在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讨论都贯穿其中。在其他形式的课堂中,学习者很可能会把注意力转向内容本身,忽略语言形式。听力教学中的讨论范围相对较小,对材料理解的精准度有较高要求,精准针对语言形式,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更大,因此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和讨论尤具意义。

(三)以“Life Moments”为例的课堂设计展示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视听说1”第三单元“Life Moments”为例。这个单元的听力目标是识别表述时间顺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Identify time-order sig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其中一段听力材料的内容是一个年轻人讲述自己在澳大利亚中部艾尔斯岩附近旅行遇到野狗时发生的事。材料中有许多表述时间顺序的词汇,如“when, and then, in the end, after that”等。教材给学生出的练习题目是给出一些含有表述时间顺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句子,要求学生听完一遍录音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排序。听力结束后再讲述一个自身经历过的可怕小故事。如果按照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很可能是以下这个程序:教师将英语中一些表述时间顺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呈现给学生,并告知这类词汇的重要性——学生各自预览题目——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做题——全班评讲答案——学生讲述个人经历。可以看到这一听力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输入,没有很好地体现听力学习这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中学习的加工过程,也没有体现听说课堂应有的生生互动,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提不起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将教学环节设计为以下方案,课堂效果或许将会有显著改善。

在听前阶段,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题目进行讨论,根据掌握的已有知识预测题目中句子的顺序,减轻听力焦虑;在听中阶段,第一遍和第二遍听音后(可根据学生情况决定听一遍还是两遍),小组讨论核对答案,组长记录有争议的地方。最后一遍录音进行精听,集体核对答案。教师对各小组出现问题的地方重点讲解;在听后阶段,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常见的“time-order sig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并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其应用进行扩展。还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游戏竞赛。每个小组用肢体和简单的口头语言表演某位小组成员经历过的可怕小故事,其他组需要用刚学到的“time-order sig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准确的小组都将获得奖励或平时成绩的加分。可以看到,在这一听力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既关注了语言形式本身,又拓展了语言内容;通过小组游戏竞赛既让传统教学中较为枯燥、单向的课堂活动转换成了生动、有趣的课堂任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四、结语

听力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不断尝试,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因此,在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视听资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听力材料的话题和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能减轻学生的听力焦虑,增加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的生生互助还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Johnson, D.W. & Johnson, R. T..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M]. Boston: Allyn & Bacon, 1994.

[5]Mitchell, M. G., Montgomery, H., Holder, M., Stuart, D.. Group Investigation as a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 The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8 (4).

[6]Anderson, J. 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2nd ed.)[M]. New York: W. H. Freeman, 1985.

[7]王瑞昀.听力理解的认知与听力课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1).

[8]王晓静.基于认知策略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6(2).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0年校级学术创新支持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听力教学大学英语合作学习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