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在高等职业院校 课堂教学基本节点上的诊断与改进

2020-12-14罗宝花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大数据平台

罗宝花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全国各地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本文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初步构建了适用于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大数据平台框架思路,并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最后提出了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运行对策与使用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平台   高职课堂教学   诊断与改进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院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各地高职院校把课堂教学工作提至学校的第一工作要务,这就要求各专业任课教师扎根课堂,实时开展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实践研究,全面提高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查阅知网及相关研究资料,关于任课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基本节点开展诊断与改进的研究案例非常少,以理论描述为主,具体的实践性研究案例仍比较缺乏。随着大数据、智能化及5G等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及教育改革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现状分析

2015年,相关教育部门为把高职院校常态化的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到实处,下发了一系列制度通知,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职业院开展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序幕[1](9-10)。通过文献总结得知,国内学者已开始探索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相关问题,正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可以归为以下两个方向:第一类方向是“探索构建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相关的指标体系,明确了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第二类方向是“提出开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制度及方法策略,有待进一步应用并落实”;国外关于课堂教学诊断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宏观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思路,而落实到微观的课堂教学诊断的实践性研究案例数量较少,且多以班级授课制作为教育教学诊断的出发点与着力点,将教师和学生统统作为诊断客体,鲜有提到如何应用大数据对课堂教学基本节点的活动数据进行诊断与改进工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对高职课堂教学基本节点进行科学的诊断与改进。

二、高职院校立足课堂教学基本节点的诊断与改进思路

(一)课堂教学基本节点。

“课堂教学基本节点”是将完整的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进行剖析,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各大因素,发现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不仅局限于单纯意义上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可扩展至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前后过程,得到本文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节点:一是课前,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即“三备”,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二是“课始”,教师进入课堂面对学生的开始,是第一个教学节点的开始,涉及课程内容新旧知识的衔接及是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课中”,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需将本次内容完整教授给学生;四是“课末”,包含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教师对学生完成度的评价;五是“课后”,关注学生课后辅导及教师的教学反思[2](190-191)。

“课堂教学基本节点的诊断与改进”是基于《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要求,教学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堂教学基本节点的诊断与改进可理解为:任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将课堂教学细分为五大基本节点,并将每个节点的关键问题预先设置为对应的诊断点,作为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依据,对比教学预设结果与教学实际结果,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二)基于课堂教学基本节点开展诊断与改进的思路。

近年来,国家倡导高职院校结合实际并借鉴国外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经验,引进和掌握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高职课堂教学基本节点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科学性,借助多元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效果的同步增强。本文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基于数据采集层、建模层、处理层、服务层四大层面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大数据平台,基于高职课堂教学五大基本节点的诊断与改进的工作重点,分别实现整个课堂教学五大节点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实现每个节点(课前、课始、课中、课末、课后)数据的识别、记录、存储、分类、分析、预警的功能,由此找到每个节点的关键因素,形成各个节点关键因素下的完整的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数据后形成最终完整的诊断报告,据此为任课教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诊断与改进。

三、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基本节点的诊断与改进框架思路

本文采用大数据技术,按照“国内外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现状及应用分析——明确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核心与课堂教学基本节点——设计面向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大数据平台——诊断与改进报告——策略研究”的思路开展研究,设计具备四大层次的大数据平台,简要提出构建流程,用于集成课堂教学五大基本节点数据及数字化校园中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数据,并结合大数据平台处理层中的批处理(Hadoop)、实时处理(流处理、内存数据库)技术实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的“诊断”,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诊断报告;随即根据大数据平台诊断报告的结果,提出如何将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应用于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中,一方面力求实现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前、课始、课中、课末、课后)的数据跟踪,为高职院校持续推进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积累较为完善的教学行为数据,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四、大数据在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的策略研究

(一)提升全员大数据素养,强化意识,拓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新视角。

大數据作为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的各类教学行为可以用数据记载,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节点数据能够在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因此,无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强对大数据的价值认识,也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出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加强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高职院校全员大数据素养。

(二)构建并开发大数据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平台,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工具。

1.大数据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及使用。通过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构建框架的第一层——数据采集层,需要任课教师将上述课程的教案、课件、微课、学生课外拓展学习资料等数字化资源上传到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实现学校师生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终端接入实现实时的“课上+课下”自主学习,通过数据分析层的计算自动集合成大数据诊断与改进报告。

2.注重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的设计创新。为保持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中应增加一项特色和创新的加分项目,体现本门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一方面,学校大数据构建诊断与改进平台时,可以提供小程序开发平台入口,比如任课教师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技能编程为小程序,设计成游戏过关的方式供学生学习、练习、互动交流和评分,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创新中;提供小程序开发编程平台,通过学习内容的游戏呈现方式,营造整体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教授学生主动编写小程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自信心,也可最大范围地丰富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层的课程教学资源。

(三)建立和完善大数据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大数据平台的运行机制,保障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诊改效果。

为保证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活动持续进行,需要各院校提供基础网络中心平台作为后台服务支撑,用于集成课堂教学五大基本节点数据及数字化校园中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数据,将课堂教学的不同软件实现统一数据访问接口,切实将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活动中。另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制定与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对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并发文推送给各部门及二级学院,具体效果表现为:一是建立学校、学院、专业教研室及学生组成的四级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运行机制,对不同的主体配备对应的改进措施;二是确保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评价机制,进行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即时性和全面性评价;三是将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结果落到实处,譬如将诊断与改进情况及时反馈给行政部门、二级学院、教师及学生,并纳入学院和教师个人的年终考核指标体系中。

(四)抓住关键问题,把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节奏,持续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成效。

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建立及推广使用后,通过平台的数据采集层及相关技术,识别、定义和分析课堂教学全过程各个基本节点的指标数据,各大高职院校基本能够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节点相关数据的共享和分析,为开展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高职院校应引起重视,借助以教师自我诊断为主,以学生参与、外部诊断为辅的完整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带动全员参与到基于课前、课始、课中、课末、课后五个节点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活动中,通过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分析课数据采集层完整的数据,力求实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全过程科学管理与实时反馈。

五、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以数字校园为基础打造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技术平台,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帮助职业教育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具有两方面价值:一是基于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模式,建立完善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对课堂教学有关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存储、分析及预测,通过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分析后得出诊断分析报告,据此分析和判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改进措施,针对不同的课堂和群体,提前进行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手段的修订。近年来,教育部倡导各地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如何使用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课堂教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并尝试将其推广应用到全国高职院校中。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设计面向课堂教学的大数据诊断与改进平台,分别细化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目标,利于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真正落实与推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昌喜.大数据背景下对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8(8).

[2]孙丽.基于五位视角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构建[J].智库时代,2017(2).

[3]李金凤.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4).

[4]文立.教学诊断与改进视角下提升高職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7(11).

课题源自: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项目立项名称:“大数据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基本节点上的诊断与改进研究”,项目立项编号:20BJN009。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大数据平台
高职院校如何做专业诊断与改进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