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双主体课堂构建浅析

2020-12-14何龙安刘家喜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何龙安 刘家喜

摘   要: 双主体课堂的构建是打造“金课”的“金钥匙”,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现育人使命、任课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和破解教学困境的现实之需。“五步教学法”教学改革在实践验证中彰显了提升过程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肩负时代使命,实现育人目标的成效。教师通过充分备课,增强自信;完善过程,组织有序;合理评价,确保质量;灵活考核,丰富形式等进路,进一步优化“五步教学法”构建双主体课堂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纲要”课程   “五步教学法”   双主体课堂

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江西科技学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课程中推行“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对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工合作进行了科学安排,旨在调动师生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建课”。基于“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本文遵循“为什么要、是怎么样、应如何做”的逻辑,对“五步教学法”在“纲要”课程中的改革经验得失进行反思,以期构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高效双主体课堂。

一、“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构建的现实之需

1.“纲要”课程育人使命之要求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这才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1]。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凸出使命是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培植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必然要求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成功地把学生带入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营造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2.“纲要”课程内容处理之使然

“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丰富的人物梗概和严密的历史事件叙述所构成的一幅绚丽画卷,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侧重于历史知识的教授与灌输,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没有充分体现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2]的原则,“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的殷切期待难以满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合理处理“纲要”课程的内容,通过构建师生双主体课堂,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倾听为讲述、变沉默为发声,逐步形成教师有成就、学生有收获的教学相长局面。

3.破解“纲要”课程教学困难之需要

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已有相当积累和掌握,对“纲要”课程教学来讲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以往的我講你听、我写你抄的教学方式和对历史知识灌输性的处理方式,造成教学乏味,降低和消解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和兴趣。在高校课程体系安排中,“纲要”课程的地位不断上升。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3]。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将“纲要”课程从2个学分提高到3个学分[4]。要破解“纲要”课程制度安排的地位凸显与现实教学过程中遭遇的困境这对矛盾,就必须对“纲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双主体课堂是重要的改革途径。

二、“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构建的尝试之法

1.“五步教学法”双主体课堂的运行路径

合理设计“五步教学法”的运行路径,是构建“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的前提。“纲要”课程“五步教学法”通过“想一想、做一做、讲一讲、评一评、考一考”五个环节完成(如下图所示)。

“想一想”“做一做”是实施课堂教学前师生的准备工作。“想一想”环节,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小组布置任务,学生小组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认真思考,提炼相关重点知识,着手收集相关资料。“做一做”环节,学生小组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围绕教学内容,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制作PPT课件或短视频,教师积极审核PPT课件内容,并指导学生小组完善课件和相关资料。“讲一讲”“评一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重点工作。“讲一讲”环节,学生小组选派代表讲解知识点,学生担任教师角色;教师认真倾听,充当学生角色,同时维护课堂秩序。学生代表讲完知识点后,自然过渡到“评一评”环节,由师生共同评价、反馈学生讲授优缺点。这一环节首先通过班级学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交流体会和收获,然后,教师从学生角色回归教师角色,对学生讲解进行修正和补充,对重点、难点知识予以进一步阐述和完善,并理顺课堂内容知识点的脉络,做出总结性评价。“考一考”环节是课堂教学后师生一起巩固课堂知识的工作,是检验学习质量的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提炼心得体会、思考课后作业等实现知识内化的目标。

2.“五步教学法” 双主体课堂的实践验证

“五步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营造师生交互式活动氛围,构建高效双主体课堂。就“纲要”课程而言,由于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学生基数大,需要将班级学生分组完成课堂共同体建设,遴选具有一定号召力、组织力且自觉性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牵头并对组内成员实施有效监督。结合学情与课时安排,江西科技学院在2017级护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本科生班级中进行了“五步教学法”实践。现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节为例,简要陈述运行过程。在“想一想”“做一做”环节,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提炼了5个问题,以便于学生分组思考:一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企图吞并中国的侵略战争?二是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三是国民党所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呈现怎样的情况?四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五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和章节内容,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8人—9人,每两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问题,且每个小组应结合课程内容在分配到的问题上提炼重难点知识,之后围绕重难点知识准备。如在第一问题上,学生提炼的知识应侧重梳理日本从发动九一八事变到策划华北事变等妄图蚕食中国计划实施,难点在于归纳整理日军在“占领区”的残暴罪行等资料。每个小组组长在组内分好工,即明确材料收集、PPT制作、PPT技术处理、辅助视频搜集或录制等分别由哪些学生承担。小组分好工并着手工作后,笔者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进度,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逐渐理出重点、攻破难点。

在“讲一讲”环节,每个小组分别派出一位表达清晰、普通话标准的代表讲述知识点,每个代表的讲述时间保持6分钟左右,讲述的内容就是本组共同准备的话题。在“评一评”环节,先由本组内同学评价,然后由他组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讲述的内容进行梳理,补充相关知识,并对学生的讲述和相关工作进行肯定性评价。在“考一考”环节,笔者要求所有学生围绕“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个主题,制作知识点思维导图,要求讲课及听课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认真批阅后选出示范作品,在下一節课上进行展示和诵读,对展示的学生作品在平时考核分上有所侧重。运用“五步教学法”,学生能够比以往更快、更全面掌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胜利原因、意义及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等重要知识。

三、“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构建的得失之思

1.“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构建的效果彰显

(1)提升过程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式。通过“五步教学法”构建“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学生参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活动,在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悟到教学的挑战和乐趣。课前,学生能够体验到备课过程中收集材料、制作PPT的不易,体验到小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有效监管的必要性;课中,学生能够体验到授课的成就感和在同学面前展现自我的存在感,同时体验到在评价他人过程中的主体感;课后,学生能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在乎感及优秀作业在课堂展示带来的自豪感。这些体验必然激发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热情加强学习,参与课堂教学。

(2)加强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5]的活动。在“纲要”课程双主体构建过程中,“五步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师生平等合作、交流互动的身影,“摇动”“推动”“唤醒”是师生互动合作的生动诠释。通过教师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掌握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自觉拓宽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自觉锻炼胆识和提高表达能力,自觉实现“纲要”课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

(3)肩负时代使命,实现育人目标。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永恒主题和神圣职责,“纲要”课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蓝本,肩负着新时代厚植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使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批批先进人士爱国奋斗史。通过构建“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让学生主动、自觉、深刻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何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革命道路并建立了社会主义,进而探索并形成了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2.“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构建的瓶颈所在

(1)“想一想”“做一做”环节落实不够。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少数学生课前时间投入不足和自觉意识不强,在收集资料备课过程中,存在备课时间短、备课内容单薄、课程主要内容把握不到位;讲课课件准备粗糙,内容随意拼凑;没有制作辅助教学视频;组员合作不紧密;教师对一些资料审核不及时等问题。

(2)“讲一讲”“评一评”环节仍需完善。

“讲一讲”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程安排稍显凌乱,如教师对学生所讲内容的逻辑架构事先审核不严密、安排学生讲课顺序存在主观性;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存在对内容不熟悉,将讲课变成读课件等问题。在“评一评”环节,存在教师由于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导致评价简单且不够全面及学生评价不积极、不认真等问题。

(3)“考一考”环节有待加强。

在“考一考”环节,由于“纲要”课程属于公共课性质,授课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考核学生时不能做到全覆盖;学生对课堂所讲内容掌握不到位,课后又缺乏主动交流及思考,流于懈怠和放松,对于课后作业的完成较为随意、草率、粗糙、轻描淡写。

3.“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构建的进路思考

(1)充分备课,增强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备课,还是学生参与建课,首先,把教材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在烂熟于心的基础上,厘清知识呈现的脉络,清晰、牢固掌握重难点知识。如先要从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三个不同阶段把握课程的宏观架构。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思考并预设问题。将所提炼的问题分配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和备课准备,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相互合作,认真打磨教学资料,教师加强引导和审核,对不正确的观点和粗枝大叶的教学材料及时给予纠正。

(2)完善过程,组织有序。

在“五步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尤其在“讲一讲”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理清授课内容逻辑关系,合理有序组织教学,才能取得水到渠成之效。如在讲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这章内容时,第一,指导学生理清早期探索国家出路的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市民阶层、资产阶级等,他们开展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探索活动。第二,在理清了授课内容脉络之后,围绕这个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醒学生在讲述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表达技巧,如何规范、准确运用语言。第三,告知学生在讲授理论知识和重要事件内容时,怎样适当穿插口语化故事或案例分析,增强教学的视听性,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3)合理评价,确保质量。

“五步教学法”中“评一评”环节是“纲要”课程双主体课堂构建的关键所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时,一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给予肯定,对学生的授课组织、语言表达、观点见解、课堂氛围等进行客观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信心。二是引导授课学生从问题有没有讲清楚、讲述逻辑顺不顺畅、授课有没有感染力、观点正确不正确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三是激励听课学生从授课好不好、授课有没有吸引力、如果要你讲述同样的内容你会怎样讲等方面认真参与评价。四是教师认真记录参评学生的评价意见,形成评价文字材料,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4)灵活考核,丰富形式。

在“五步教学法”中,“考一考”环节是对学生教学心得和学习获得进行检验的重要阶段。在“五步教学法”的设计中,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撰写心得体会、完成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考核,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所学专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考核方式应该更灵活,形式应更丰富。对于护理学、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要求制作思维导图再现课程内容,教师向学生推荐思维导图的制作软件(如MindMaster等),并对学生进行制作培训等。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歌曲、舞蹈、短剧等方式再现课程内容。同时,为了达到效果考核的目的,教师课余时间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批阅。通过严格考核,学生对“纲要”课程的学习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奋力谱写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选[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4]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2018-4-13.

[5]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本文系2019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双主体的高校思政理论课‘五步教学法路径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JXJG-19-24-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五步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